水稻规格化育秧及机械插秧技术研究

2024-05-18 22:53耿言刚
南方农机 2024年7期
关键词:规格化秧苗灌溉

耿言刚

(安徽凤阳县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心,安徽 滁州 233100)

规格化育秧技术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能够保障稻苗均衡、健康成长,为机械插秧奠定良好基础。而机械插秧技术则以其高效、省时、省力的优点,为水稻生产带来了革新,进一步提高了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规格化育秧与机械插秧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升育苗质量,减少苗期病虫害的发生,保障田间秧苗均匀栽插,从而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然而,这项技术在具体操作中,仍面临许多挑战,包括苗床制备、育苗管理、机械选型、插秧深度和密度调控等方面,需要加强技术探究,提高种植质量。

1 水稻规格化育秧技术概述

1.1 种子的选择与优化

选种和浸种都是水稻规格化育秧技术中的重要步骤。首先,在水稻的品种选择上,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气候环境相适应的优良品种非常重要。不同品种的特性各异,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品种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1]。其次,浸种是一种优化处理种子的方式,可以增强种子的抗病能力。浸种的过程中,将种子浸泡在药液中,使种子充分吸收营养,同时增强种子的抗病能力。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生长健壮度,从而增加水稻的产量和抗病能力。可以进行种子包衣和拌种,为种子后期的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1.2 催芽

水稻种植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催芽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生长速度,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催芽处理方法:首先,可进行湿润处理。将水稻种子浸泡在清水中,保持一定的湿度,让种子吸收足够的水分以进行萌发。浸泡的时间通常为12 h~24 h,可以结合具体的品种和环境条件进行灵活调整。催芽要控制好温度,即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催芽处理。水稻一般需要较高的温度来促进种子发芽,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 ℃~35℃。可以选择在温室或温度控制设备下进行催芽处理[2]。也可以用一些种子专用的生物制剂喷雾或浸泡种子,使用一些促进植物发芽和生长的菌种,如拮抗菌或强化菌,有助于种子萌发,增加植株健康度。

1.3 育苗和移栽

育苗是指将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种植在育苗盘或苗床中,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和发育。在育苗时,要控制好温度,保持适宜的温度对于育苗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水稻育苗的温度应控制在25 ℃~30 ℃,可以通过温室或温控设备来维持稳定的温度环境。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水稻育苗时要确保土壤或育苗介质保持一定的湿润度,但不应过湿。通常情况下,要经常观察湿度,并在需要时进行适当的浇水。水稻喜欢充足的光照,但要避免过度曝光。若是在室内育苗,则可以使用人工光源提供适当的光照。育苗期的持续时间与种植区域、天气条件和具体种植目的等因素有关,一般是20 d~30 d,但具体时间可能会有所调整。后期移栽时,应选择苗高合适的幼苗。幼苗足够强壮且发育良好时,可以移栽到田地中进行正式的水稻种植。

1.4 管理

水稻育秧后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好施肥、浇水、除草以及病虫害防控等工作。并重视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同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从整体上来说,水稻规格化育秧技术是一种高效、科学的水稻生产方式,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科学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地、水资源等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和选择。选用适宜的水稻品种,结合科学的育苗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确保秧苗健康生长,为后期的水稻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规格化育秧技术能提高水稻的抗逆性,改善土壤健康状况,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这些都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2 水稻规格化育秧播种

2.1 育秧场地的准备

在育秧前期,要确保土壤的肥沃度和透气性,这有助于水稻苗的生长和发育。选好地块后,通过深翻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同时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一般建议将土层深翻至30 cm~40 cm。深翻完成后,需要进行土壤平整操作,以使土壤平整、松散。平整土壤可以提供稳定的基质环境,帮助水稻苗在生长初期生根和吸收营养。同时,可以结合土壤的地力,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土壤改良,例如,可施加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有利于水稻根系吸收养分。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适量的矿质肥料施用,以满足水稻苗的养分需求。育秧期间,保证水源干净且充足是促进水稻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育秧前期,要准备好后期生产所需的水源[3]。

同时,育苗盘在水稻育苗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要选择透气性好、易于管理的育苗盘,育苗盘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季节特点和水稻品种来进行。透气性好的育苗盘有助于根系的呼吸和生长,避免因氧气不足而引发的问题。另外,易于管理的育苗盘可以方便育苗的管理和操作,如浇水、适时调整盘上的苗位等。在使用育苗盘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清洗和消毒。清洗可以去除盘上的尘土和杂质,消毒可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病原菌和病毒,以预防病害的发生。可以使用稀释的消毒剂,如漂白粉或消毒酒精等,按照说明进行使用。根据育苗盘尺寸可以确定每个育苗盘可容纳的苗龄。在选择育苗盘时,要考虑水稻品种的生长速度和育苗的期望时间,以确保水稻苗在盘内能够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2.2 播种

在安徽凤阳县,水稻种植面积广泛,农民们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方法,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同时,农业以及相关部门,通过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来促进水稻种植的发展,提升农民的收益。

播种时间的控制上,具体可结合种植地的气候条件以及生长周期进行判断。例如,水稻是安徽省凤阳县重要的农作物,水稻种植在该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该地区一般在3 月中旬至4 月初进行早稻的播种。根据具体天气和土壤温度的变化,农民可以适当调整播种的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初进行晚稻的播种。与早稻不同,晚稻播种时间较晚,以适应气温的变化和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具体的播种时间还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地条件和水稻品种的特点进行具体调整[4]。

2.3 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需结合具体的土壤条件以及品种等因素进行判断。当前通过机械化插秧,能够对种植密度进行合理的控制。

2.4 播种后灌溉、施肥管理

播种后要及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在灌溉时应注意控制好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可能会对种子萌发与生长造成的威胁。播种后需要适量施肥,并且注意后期做好追肥工作。但应注意不宜过度施肥,以免造成土壤污染或水质污染,对水稻品质以及产量造成威胁。播种后还应定期进行松土,以保障土壤通气性与水分渗透性。

3 机械插秧技术要点以及秧苗管理

水稻机械插秧是一种用机械代替传统手工插秧的现代稻作技术,具有提高插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节省成本的优势。以下是实施水稻机械插秧的一些技术要点。

3.1 选用合适的水稻插秧机

在插秧时,需结合地块大小、地形以及财务预算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插秧机。确保插秧机适应当地的插秧模式,行距、穴距等参数可调。

3.2 秧苗准备

所应用秧苗应均匀成熟,健康壮实,无病虫害,并满足机械化插秧的需求。选择合适长度和日龄的秧苗,一般要求秧苗在播种后25 d~35 d 内插秧,年龄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成活率和生长发育。秧苗应该具备适宜的高度,通常为30 cm~50 cm。茎秆应粗细均匀。过高或过矮、过细的秧苗容易造成倒伏或成活率低。秧苗的叶色应为正常的绿色,叶片饱满,光泽度好。叶色苍白、黄化或有明显病斑、虫害的秧苗不宜采用。秧苗的根系应发达且根部较多,有利于成活和水稻的后期生长。要细心检查秧苗是否存在稻瘟病、稻飞虱、稻叶螟等病虫害,确保使用的秧苗健康无病虫侵扰。使用育秧盘培育的秧苗应具备适宜的硬度和高度,盘育苗要进行适当的硬化处理,以提高秧苗的抗逆性和成活率[5]。

3.3 选择适宜的插秧时间

插秧要避开高温时段,一般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插秧,以减轻秧苗受到的水分蒸发压力,根据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合适的插秧时机。

3.4 操作技术

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插秧机的使用方法和调整技巧。插秧机行进速度要均匀稳定,保证秧苗插入土中的深度和密度均一。及时对插秧机进行清理和维护,保证机械性能良好。

3.5 科学灌溉

土壤湿度是影响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机械插秧后,确保适宜的土壤湿度对于促进秧苗的生长和成活至关重要。插秧后应尽快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通常在插秧后的24 h~48 h 内进行首次浇水以确保根系得到滋润。在持续干旱或高温时,还应适量增加灌水次数。

灌溉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状况和水稻生长发育阶段等因素来合理确定水量。过少的水量会导致秧苗缺水而生长不良,过多的水量则可能导致秧苗烂根、缺氧等问题。确保水稻根系在适当的湿度范围内生长。灌溉时要注意避免秧苗漂浮,可以采取适当的灌水方式,如滴灌、喷灌或小水沟灌溉等,以避免冲刷秧苗或土壤。除了灌溉,要注意合理排水,过度积水可能导致秧苗缺氧和根部窒息。确保田间排水良好,以防止出现秧苗泛水的情况[6]。

在灌溉后,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包括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同时,定期检查土壤湿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灌溉水量。

3.6 施肥和管理

施肥和管理是育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水稻的生长需求,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料[7-8]。同时,还应注意管理育秧床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3.7 定期检查和修整

机械插秧后,应定期对秧苗进行检查和修整。若是存在枯死的叶子、侧枝等,需及时进行修剪;加强病虫害监测,如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4 机械插秧的质量控制措施

机械插秧技术能够提高插秧效率和准确度,同时对秧苗的品质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在应用机插秧技术时,选择具备良好质量和稳定性能的机械设备至关重要。要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适配性,可以通过参考用户评价、采购可靠合格品牌的设备以及咨询专业技术人员来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选择健康、壮实和根系发达的秧苗,以保证插秧的成功率以及幼苗的健康生长[9-10]。确保秧苗没有病虫害的明显症状,叶片饱满、光泽度好,并且具备适宜的高度和茎秆粗细。此外,合理处理和保护秧苗,如适当剪去顶芽,减少叶片蒸腾等,有助于提高秧苗的成活率。针对机械插秧技术,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和调整技巧,可以更好地应对插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从而提高机械插秧的效率和质量。培训和引导操作人员掌握相关技能非常关键。同时,注重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降低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水稻规格化育秧及机械插秧技术,是水稻种植工作的重要趋势。新时期,要加强对相关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结合区域实际,积极探索适用于不同区域和品种的最佳育插秧方案,不断提高水稻综合生产力,并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规格化秧苗灌溉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农民
试析水稻规格化育苗与机械插秧技术
维模型的规格化表示与存储方法研究
引潮位展开的不同规格化形式及其转换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