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德育与语文课堂融合的有效路径探索

2024-05-17 15:32仲海燕
求知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小学语文

摘 要:新课标提出,中小学教学必须重视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以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语文课堂也是如此,教师需要做到融德入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德育素材,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道德观。教师需要从教材内容出发,解析文本内涵,深入挖掘小学语文与德育的融合点,并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教师还需要利用信息化时代的优势,创设德育情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使学生在德育融合语文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仲海燕(1984—),女,江苏省海安市城东镇西场小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德育素材,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道德观。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要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将德育带入语文课堂中,重视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创新教学理念,做好德育准备

(一)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为更好地将德育融入小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式,在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真正让德育思想在语文课堂中扎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提升学习的效果。对此,教师需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专业能力,以多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来提高教学的质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1]。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明白,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改变课堂的结构,有效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德育空间,在带领学生泛读课文内容之后,为学生展示关于地球生态环境的视频或图片,加深学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认知。如可以播放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纪录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类肆意毁坏自然资源对其他生物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或者带领学生观看近50年来南极与北极的冰川变化图,了解全球变暖等造成的影响,向学生传达“保护环境,保护美丽家园”的理念,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绿色生活的良好观念,带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榜样。小学生的为人处世方式大多源于身边的成年人,他们会在模仿中逐渐摸索出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方法,形成基本的世界观。教师作为学生亲近的教职人员,其言行将对小学生的未来造成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将德育精神牢记在心,在教学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操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带动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2]。與此同时,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语文教学中的思路与方向,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学习中吸收重要的知识,如何提升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必须以良好的形象面对学生,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发挥榜样力量。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互动课堂,与学生探讨“榜样精神”的影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榜样,自己如何在榜样精神的引领下一步步成长。这样不仅能体现榜样的重要性,还能以自己为教育素材,向学生传达“学无止境”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而后,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是否有自己的榜样呢?”“你在榜样身上看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你有认真地向榜样学习吗?”等问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感悟。由此,在互动与分享中构建德育环境,强化榜样力量。

二、探寻德育路径,改善教育空间

(一)挖掘教材内容,提炼德育素材

在备课环节中,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出发,解析文本内涵,深入挖掘小学语文与德育的融合点,同时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为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带领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感知文字的力量,使学生得到深层的阅读体验,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自主探索教材中的德育精神[3],最终提升德育效果。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为例,文章描述了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以生动的文字书写小兴安岭的美景,能够使学生在阅读后对小兴安岭有初步的认知。在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方式,教师还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素材,让学生跟随作者的脚步,沉浸在小兴安岭美妙的自然景观之中,了解小兴安岭丰富的物产资源,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增强热爱祖国等美好情感。以教材为基础,让学生深入学习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熏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德育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教师应不断探索构建多媒体课堂的有效路径,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使学生在德育融合语文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健康成长。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构建多媒体课堂,为学生展示威尼斯的美丽景色,引领学生深入感受威尼斯的生活环境,以推动学生自主探索威尼斯的小艇存在的原因,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相关图片、视频、背景音乐,为学生搭建学习情境,如使用水波荡漾的音效,加入路边商贩的吆喝声,以动态化的形式将文章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领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引领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为德育打下坚实基础。巧用信息技术,以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更加生动、立体的情境中与创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建立起精神世界的联系,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德育融合的效果。

三、丰富课堂内容,构建多样课堂

(一)联系生活素材,建立优良品格

文学艺术与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工作中结合生活素材,拉近课本知识点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感悟学习,强化学生对于重要知识点的认识,也能够将德育从课堂引入生活中,拓展德育发展空间。教师应该在教材中寻找能够与生活建立起联系的点,创设相关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感悟,自主发掘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与德育元素。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夏天里的成长》一课为例,文章围绕“夏天是迅速生长的季节”展开,描绘了许多动植物在夏天的成长状态,语言较为质朴,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绿植,或是为学生播放描述植物一年四季成长历程的纪录片,带领学生回忆“夏天的历程”,感受具象化的“成长”。文章的结尾提到“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这点明了文章主旨,启示学生要珍惜时光,抓住机遇,在最好的年纪茁壮成长。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发挥出语文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形成更加优良的品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有效转化抽象知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增加实践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为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沉浸在语文课堂之中,教师可以适当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同时,课堂实践活动还能够直接体现德育的成果,提升德育的价值,带领学生在实践当中获得精神层面的升华。实践活动的安排能够有效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通过令人耳目一新的实践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期待感,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跟上教师的步伐,在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深入体验课堂,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从而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升教育效果。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重视教材中的内容,还需要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眼界与知识面,培养学生迁移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故宫博物院》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并激发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为学生讲解历史文物的来源与经历等,以有趣的历史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不仅能够为学习课文做充足的准备,也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创新创造精神。在正式学习课文时,学生能够迁移实践活动经验,深刻理解课文内涵,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再以《夏天里的成长》一课为例,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栽种一种植物,或是观察一种植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实践报告、视频记录等形式,独立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展现学习成果,并在课堂上分享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亲历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会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培养正确的环境价值观。这样的实践活动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等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交际能力。

在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德育在语文课堂的渗透,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与有效性。实践活动的安排可以有效丰富课堂的形式,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质,真正实现融德入教的教育效果。

结语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融入德育,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教材文本,选用合适的教學形式,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最终达到教学目标。通过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不断提升文学修养,涵养道德品质,发展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重视改善教学结构,推动小学语文与德育的融合,充分发挥德育对于优化教学的价值,为培养新时代人才努力。

[参考文献]

陶瑶瑶.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12):71-73.

宋爱娟.用心浇灌,让德育之花悄然绽放: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山东教育,2021(49):35-36.

王艳丽.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99):46-48.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德育小学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