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墩烽火 生生不息

2024-05-17 15:30汪亚纯彭晓东胡静
党员生活·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生活馆研学红色

汪亚纯 彭晓东 胡静

红色历史  生动再现

“1949年1月25日,锣鼓洞地区大雪封山,凌晨一声枪响打破了山区的寂静,随后战斗爆发,解放军36团在此与国民党158师激战了13个小时……”3月6日,竹山县擂鼓镇烟墩梓村党员政治生活馆里,县消防大队的女同志们驻足在解放军战士雕像群前,重温锣鼓洞战役的红色历史。

她们观看的是一块特殊的移动电子屏,每当电子屏走到人物雕像前,便会上演一场与该人物有关的历史情景剧。立体环幕与实体雕像、声光技术相结合,生动重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

这座政治生活馆是竹山县首座结合现代科技设备的红色教育场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场馆一楼为历史展览馆,通过历史复原、场景再造的手法,结合声、光、电等现代技术,生动再现了这块热土上发生过的红色事迹,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二楼为多功能培训学习区,建有现代智能教室、多功能会议室、学员讨论室等,可同时容纳120余人在此开展学习培训活动。

早在2020年,烟墩梓村便计划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将红色历史与教育、旅游深度融合,开发红色研学旅游精品线路,政治生活馆便是重点项目。当年村里召开村民大会,就场馆设计规划、选址、征地等问题征求村民意见,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同意。

村委会副主任谌德国介绍,政治生活馆选址在5组,规划占地15亩,需要向周边村民征地,村民明昌宝、蔡承秀等人听说后,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村民纷纷响应,征地工作很快完成。之后的施工过程中,还有许多村民主动来工地投工投劳,村民们还捐赠了枪托、锄头等老物件充实场馆,整个建设过程非常顺利。

2021年,烟墩梓村被列为湖北省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村里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在政治生活馆的基础上配套建设了主题公园、雕像群、党建广场、红色文化广场等红色文旅设施,又投资200万元修葺扩建了锣鼓洞烈士陵园。

现在的烟墩梓,红色风景处处可见。

“展览馆里有一组雕像,是一个小女孩和解放军战士们坐在院子里,那是我母亲,解放军都叫她‘小鬼。”村民明昌权自豪地说。锣鼓洞战役爆发前,解放军部队来到烟墩梓村,一部分就驻扎在他母亲沈桂兰的家中。多年来,沈桂兰老人一直在讲述着那段她亲眼见证的革命往事,如今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儿子明昌权便接起了讲述历史的重任。

正是因为这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烟墩梓村形成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村民们也盼望着将更多的故事传扬出去。

红色血液  注入动能

青山不语,浩气长存。锣鼓洞战役的红色遗产,激励着一代代烟墩儿女,也为村庄发展注入了红色动能。

为了打造红色教育新品牌,健全红色教育基地长效管理机制,烟墩梓村成立村投公司,同时聘请第三方公司专业运营,构建有支部领导、有公司负责、有队伍落实、有制度约束的“四有”运营管护格局。政治生活馆开馆后,前来参观、研学的党员干部、企业职工、在校学生等络绎不绝,至今已累计接待访客超8万人次。

红色基地的强大吸引力,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柏慧是政治生活馆的讲解员,也曾是烟墩梓村的一名全职主妇。“家里老人孩子需要照顾,没办法出去打工,留在村里也不知道能干什么。”柏慧说,2022年,听说政治生活馆招讲解员,她赶紧报名。经过面试培训后,柏慧成功和运营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一名专业讲解员,现在月工资达4000多元。

像柏慧这样的讲解员、研学讲师等,村里还有数名,他们都是在外地接受专业培训后,回村参与文旅产业运营管理。

“村里与运营公司有协定,就业岗位优先聘用本村村民。”烟墩梓村党支部书记张志林介绍,烟墩梓村已成为竹山县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品牌对文旅产业和本地就业的带动效应也越发凸显。除了参与运营管理工作以外,还有不少村民开办农家乐、在景点附近售卖文旅小商品等,赚钱的方式越来越多。

近年来,烟墩梓村还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茶叶、烟叶、蜂蜜等生态产业,全村共有生态茶园1210亩、精品烟叶300亩、中华小蜜蜂300箱、食用菌8万棒。在“红绿经济”的基础上开发红色农耕旅游精品线路,烟墩梓村系统规划“一馆、一线、两园”(即政治生活馆,一条串联政治生活馆、烈士陵园、战斗遗址的红色旅游路线,茶叶产业示范园和烟叶种植示范园)建设,将红色文化融入产业建设,实现文旅农旅融合发展。

筑强堡垒  梧桐引凤

“这几年来村子旅游观光的人越来越多,配套服务一定要跟上。”“能不能在红色研学的基础上,打造更多的研学项目?”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三,烟墩梓村党群服务中心里,二十多位返乡能人、群众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村庄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年轻人都慢慢回来了,大家愿意参与到村庄的建设中。”张志林说。今年34岁的张志林,退伍后一直在外创业,2023年初,他响应号召,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一方面是我看到村子發展越来越好,机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村子需要年轻力量,我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

张志林说,此前村“两委”干部只有3人,年龄还偏大。近几年包括他在内共有4名年轻人返乡,村“两委”干部扩充到5人,班子平均年龄下降、整体学历提升,凝聚力也更强了。

“村‘两委班子力量增强后,办的实事越来越多,群众也更加信任我们,更愿意参与村子的公共事务。”张志林说。除了充实干部力量外,烟墩梓村还改建便民服务大厅、文明实践站、矛盾调解室等,进一步强化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同时,烟墩梓村建立了本地乡土人才、外出能人、产业大户台账,致力于把优秀人才培养为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干部,近两年共发展党员3名、储备村级后备干部2名。村里还鼓励外出能人回村就业、返乡创业、投资兴业,为村庄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村庄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机制提档升级,在外创业的张韦豪看到了家乡的发展机遇。他引进中核光伏新能源集团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烟墩梓村建设航空科普实验基地。

“这个基地将和村里的政治生活馆、烈士陵园、茶园等一起,共同把烟墩梓村建设成多样化特色研学基地。”张韦豪信心满满地说。

猜你喜欢
生活馆研学红色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红色是什么
“大理·拾叁月”城市生活馆
福州MOOLIS生活馆
君山美学生活馆
红色在哪里?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