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AI搭建小说结构

2024-05-17 11:55陈楸帆
清明 2024年3期
关键词:末世机器猫升华

陈楸帆

如何运用 AI 辅助

完善小说结构

在这里,我将以一位人类科幻小说写作者的身份,与AI进行多轮对话,借助AI工具来探索如何构建科幻小说的结构。我们以前一篇专栏文章中“末日幼儿园”的故事为例,看看AI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

以下对话中,H代表人类写作者,A代表AI助手。

H:你好,我想写一篇以“时间裂缝”为背景的末世科幻小说,故事发生在一所幼儿园里,主角是一位男性作家和一只来自未来的机器猫。故事的梗概是:在末日前夜,我作为唯一的幸存者在幼儿园内烤火,突然一只流浪猫出现,它竟然是一个来自未来的高科技机器人,通过与猫的交流,我得知了未来的希望和改变命运的关键。你能帮我梳理一下大致的故事结构吗?

A:当然,我很乐意协助您探索这个有趣的故事!根据您提供的背景,我建议故事可以遵循一个典型的五幕结构:

第一幕(展开):交代时间裂缝造成末世的背景,引入男主角在幼儿园废墟中的处境。

第二幕(发展):机器猫出场,与男主角相遇、互动,冲突初现。

第三幕(高潮):二者经历一系列冒险,发现了拯救世界的关键,也意识到了肩负的使命。

第四幕(延伸):二者为完成使命而分道扬镳或共同努力,遭遇危机,信念受到考验。

第五幕(结局):时间线圆满闭合,世界能否得救,人与猫的命运如何, 主题升华。

在此结构框架下,您可以自由添加丰富的细节,如时空穿越的具体机制、幼儿园废墟的种种“时间遗物”、男主角的心理变化、机器猫的科技设定等,从而实现“结构+细节”的有机统一。

H:谢谢,这个五幕结构给了我很好的思路!我还想在主角遭遇危机这条线上做些文章,比如加入一些对手与障碍。你觉得在这个末世时空的设定下,有什么有趣的对手角色可以加入吗?

A:根据您的构思,我想到了几个可以为故事增添张力的对手角色选项:

1.时空管理局:一个来自未来的神秘组织,他们视时空穿越为禁忌,试图阻止主角的行动。

2.疯狂科学家:一位痴迷于时间旅行研究的科学家,他的危险试验可能正是时空混乱的源头。他可能会与主角产生某种利益冲突。

3.机器猫的邪恶双胞胎:这只来自另一条时间线的机器猫,拥有同样的科技,但立场相反,它可能希望利用时间裂缝来控制世界。

4.幸存者团体:末世背景下,由一群幸存者组成的团体,他们可能出于对资源的争夺,或对陌生人的敌意,与主角产生冲突。

5.时间怪兽:时空扭曲产生的神秘物理现象,化身为怪兽,对主角的时空穿越之旅构成威胁。

这些对手角色可以是推动情节的重要催化剂,他们与主角的矛盾冲突,能为第二、三、四幕制造戏剧张力,让故事更吸引人。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融入故事线。

H:我觉得疯狂科学家和机器猫的邪恶双胞胎这两个对手设定不错,前者可以作为制造时空混乱的“幕后黑手”,后者可以作为男主角的“镜像”,寓意人性的善恶两面。对了,我还想在最后一幕安排男主角做出某种“牺牲”,完成精神的升华,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好的点子?

A:您的这个“牺牲到升华”的设想非常好,能让主角形象更丰满、立体,结局也更有感染力。以下是几个可能的“牺牲到升华”的情节方案:

1.舍身修复时空:主角为了修复时空裂缝,不得不放弃返回原本的时空,永远留在末世。这个牺牲可以升華他的责任感与英雄气概。

2.救猫舍己:在与机器猫的邪恶双胞胎的对决中,主角为了保护机器猫,受了致命伤。这一幕可以升华主角与机器猫之间的友谊与无私精神。

3.别离成全:时空修复后,机器猫必须回到未来。主角选择放手,成全它的历史使命,这可以升华主角的大爱情怀。

4.牺牲记忆:为阻止疯狂科学家,主角必须牺牲自己的部分记忆。失忆的设定能制造悲剧感,又可以隐喻“遗忘”这一人性哲思。

5.永恒轮回:主角穿越回末世前的某个时刻,试图阻止时空裂缝,但最终只能通过自我牺牲制造另一个“时间悖论”,引出“永恒轮回”的宿命感。

这些“牺牲”情节不仅能彰显主角的高尚品质,还能与整个时空穿越的主题形成呼应,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同时,适当的煽情与悲剧处理,也能让读者产生更强烈的阅读体验。

H:我喜欢“别离成全”这个设计,它既贴合“人与科技”这一科幻母题,又能以一种“含泪的温情”收束全篇。结合前面的一些讨论,我尝试着梳理了一下小说的完整大纲……

你觉得这样的结构安排如何?在因果逻辑、悬念制造、主题升华方面,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A:这个大纲基本上涵盖了我们前面讨论的五幕结构、人物设置、冲突制造、主题升华等关键要素,看起来已经比较完整了。以下是我对几个方面的评价与建议:

因果逻辑: 整体情节的因果链比较清晰,时空裂缝(因)引出末世背景(果),机器猫的出现(因)带动冒险情节(果),疯狂科学家的阴谋(因)制造危机冲突(果),最后通过修复时空(因)实现拯救世界(果)。唯一可以再斟酌的是,科学家和机器猫的邪恶双胞胎之间,是否也可以构建某种因果关联,让反派阵营更紧凑一些。

悬念制造: 在第一、三、四幕末尾都安排了悬念,引出下一幕,这有利于吊读者胃口。我建议第二幕结尾处也可以设置一个小悬念,比如:当男主角意识到拯救世界的使命时,机器猫的邪恶双胞胎适时出现,预示冒险征程可能遭遇不测,为第三幕的冒险做铺垫。

主题升华:结尾选择了“别离成全”,既有科技伦理的思辨意味,又能引发普世情感的共鸣,同时还赋予了“宿命轮回”的哲学内涵,可以说是三位一体,在“小中见大”上做得很好。如果中间能适当加入一些时间、记忆之类的哲思,与结局形成照应,主题升华可能会更上一层楼。

此外,在具体的人物塑造、环境渲染、科技设定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想象与创作空间,这就要靠您的文笔与自由发挥了。总的来说,这个小说若能沿着这个结构脉络,应该“骨肉停匀”,是一个不错的科幻长篇雏形。

H:如果我希望把以上的五幕结构按照英雄之旅的十二个阶段进行调整,能否给我一些建议?

A:非常好的思路!让我们尝试将英雄之旅的十二个阶段与原有的五幕结构相结合,看看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第一幕(展开)可对应“日常世界”“冒险的召唤”和“拒绝召唤”:

——交代男主角作家在末世废墟中的日常生活(日常世界)。

——机器猫的出现,开启了非比寻常的冒险可能(冒险的召唤)。

——男主角因惧怕未知,起初拒绝机器猫的请求(拒绝召唤)。

2.第二幕(发展)可对应“跨越第一道门槛”和“试炼、盟友和敌人”:

——男主角克服恐惧,决定踏上拯救世界的旅程(跨越第一道门槛)。

——途中与幸存者团体产生矛盾冲突,也结交到新的盟友(试炼、盟友和敌人)。

3.第三幕(高潮)可对应“通往内心洞窟”“至暗时刻”和“回报”:

——男主角进入时空裂缝的深处,发现疯狂科学家的阴谋(通往内心洞窟)。

——与机器猫的邪恶双胞胎的对决中,机器猫被夺走,男主角陷入绝境(至暗时刻)。

——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男主角击败机器猫的邪恶双胞胎,救回机器猫(回报)。

4.第四幕(延伸)可对应“重生之路”和“魔法飞行”:

——为彻底修复时空,男主角与机器猫穿梭于不同时空碎片(重生之路)。

——运用从疯狂科学家处获得的关键物品,开启时空穿越(魔法飞行)。

5.第五幕(结局)可对应“跨越回归门槛”“掌控两个世界”和“自由生活”:

——完成使命后,男主角与机器猫跨越时空,回到原点(跨越回归门槛)。

——时空秩序重建,男主角对过去与未来都有了新的领悟(掌控两个世界)。

——告别机器猫,男主角在末世与内心都获得了“重生”(自由生活)。

这样一来,原本的故事框架被进一步细化、补充,每个阶段都承载起推动人物成长、深化剧情的功能。英雄之旅模式所蕴含的“成长仪式”意味,与末世背景下“重建秩序”的主题也能形成契合。

不过,这只是一种可能的架构方式。在具体创作中,您完全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在逻辑,对以上阶段进行取舍、调整,讲述一个您心中独一无二的“英雄之旅”。

(结束人机对话)

坚守创作之魂,超越

结构之外

从上面这场人机对话可以看出,AI工具在辅助小说结构构建方面,可以提供许多切实的帮助。

1.参考经典的结构范式(如五幕结构和英雄之旅),提炼故事框架。

2.针对人物设置、情节冲突等方面,输出丰富的想法选项。

3.从因果逻辑、悬念制造、主题升华等维度,对大纲提供评判反馈。

4.与作者进行头脑风暴,激发创作灵感。

作为一名创作者,我对由AI提供的“小说结构指南”,有着复杂的感受。不可否认,从启发思路、梳理脉络的角度看,这篇指南给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它列举了小说结构的关键维度,还勾勒了一个看似可行的人机协作路径图。可以说,对于小说创作“术”的层面,这篇指南确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作为人类,我更关注创作“道”的层面。“伟大的作品,源于伟大的灵魂。”小说创作从来不是一件可以简单拆解、组装的机械活动,它涉及作家独特的生命体验、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以及对人性的洞察。这些要素,恰恰是AI语言模型目前还难以企及的。

我们回顾一下文学史,不难发现,许多经典作品之所以流芳百世,正是因为它们体现了作家对生命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司汤达笔下的《红与黑》、雨果笔下的《悲惨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罪与罚》,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打动读者,不仅在于它们精巧的结构技法,更在于它们通过个人命运折射出人性与社会的悖论张力,这是单纯的算法建模难以实现的。

当代叙事学大师海登·怀特在他的名著《元史学》中指出:“任何叙事作品都不可能做到客观中立,它们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作者的意识形态倾向。”小说结构的选择本身,就是作者价值观、历史观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小说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活,而是一个饱含人文关怀的心灵创造。

海德格尔在其名著《林中路》中写道:“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小说创作过程,亦是作家安顿灵魂的过程。在键盘的另一端,是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个体,他在书写中梳理过往,观照当下,投射未来。小说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隐藏其后的心灵风景。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用同样的AI工具,不同的作家写出的作品会呈现迥异的风貌。

因此,我认为,人工智能在小说创作中扮演的角色,也许更像是一面“魔镜”,它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海量的信息碎片映射到作者面前,供其选择、取舍、重组。这固然开阔了构思的维度,但能否从这些碎片中提炼出真正摄人心魄的洞见,关键还在作者个人。毕竟,小说不是叠砌信息的游戏,而是迸发灵感的心路历程。

AI毕竟只能基于既有的知识数据库做出“模式化”的响应,缺乏人类创作的生动性与不确定性。小说创作的很多关键环节,如:作者独特的世界观、人生阅历的投射、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带有个人风格的叙事方式等,都是目前AI难以触及的。

正如卡尔·荣格所说:“神话是集体无意识借助原型象征表达自身的途径。”英雄神话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触及了人类心底最本真的冒险渴望与自我实现的需求。将其融入科幻框架,便是在“集体无意识”与“未来想象”之间架设一座橋梁。这注定是一次奇妙的“原型流浪”。而这样的选择,倘若作者本身对原型理论或英雄之旅缺乏了解与自觉,便只能成为“物于物”的算法奴隶,而不是“物物”的人机共创。

我不由得担心,若是盲目迷信AI的“效率”,创作者反而可能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历史上,但凡一种新技术出现,总会引发一时的狂热,继而又在实践中暴露局限,这个过程在AI时代注定会加速。对此,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和警惕。

人工智能的狂飙突进,既带来技术乐观主义的想象,也引发人文主义者的忧虑。未来,AI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写作的方式与内涵?人类的想象力还能在多大程度上造就“不朽”?机器能否参透文学的终极意蕴?这一连串的拷问,恐怕将折磨,也将激励着一代代文学家与研究者。

这场关于“AI与创作”的大讨论,恐怕还将是一个开放的命题。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与机器在创作中的关系,必将经历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作为文学创作者,我们的任务,或许正是在喧嚣的“技术狂欢”中,不断重新审视“人”的意义。在这个日益算法化的时代,捍卫人性尊严、彰显主体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因此,未来AI在辅助小说创作上的理想角色,或许是一个“智能编辑”或“创意合伙人”,为作者进行“知识赋能”“灵感激发”“方案优化”“逻辑把关”等,但写作的核心创造力,仍然需要依靠人类写作者自己。我们要学会在人工智能提供的框架基础上,用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去丰富、修正、提炼那些由算法生成的内容,直至写出富有创造力和感染力的好故事。

对于AI时代的写作者而言,关键是要找准人机协作的“最佳位置”,用AI之所長,扬己之所长,把人工智能视为“助手”而非“主角”,在“人机共创”中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在AI赋能的同时,彰显人类智慧的非凡光芒。

海明威说:“写作是孤独的旅程。”这句话的深层寓意在于,伟大的作品,源于作者以己身为灯,照亮生命的幽微。在这一点上,AI工具虽可为“灯罩”锦上添花,但“灯芯”的亮度,终究取决于作者自身的灵魂之火。

面对AI时代的种种“未知”,作为写作者,我们当秉持“诗意地栖居”的勇气,在创作中化解焦虑,收获自洽,在与世界的诗意对话中,重建“人之为人”的尊严与美好。这,或许正是人工智能时代最值得我们呵护的文学初心。人工智能或许终将彻底重塑我们的写作方式,但想象的种子埋藏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在崭新的时代,共同开垦文学的未知领地。虽然荆棘丛生、前路未卜,但人类诸多先哲文豪对创造之美的信念,将化作熠熠星光,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方向。

古人常说文章要虎头、猪肚、豹尾,完成了AI辅助搭建小说结构的尝试后,在接下来的专栏中,我们将开始对小说的开头与结尾进行探索。我衷心期待,经过人类与机器携手合作,这个故事终能以最动人心魄的方式呈现,为我们这个惴惴不安的时代,留下一份关于“重生”与“希望”的隽永注脚。我坚信,那份久违的“创作之魂”,一定还栖居在人类想象力的原乡。

责任编辑    袁   媛

猜你喜欢
末世机器猫升华
贪吃蛇升华记
末世之美
——被大自然接管的精神病院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机器猫闹钟
爱情的末世
机器猫闹钟
《香港少年报》岭南末世救赎管窥
机器猫诞生记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
关心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