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4-05-17 13:00毕红红
求知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生活语文

摘 要:生活化理念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所使用的主要理念之一,重视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收集教学资源,弥补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认知和思考,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生活素材丰富多样、生动形象,和学生的亲身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应对生活素材的应用方式进行创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对生活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鍵词:生活素材;小学语文;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毕红红(1983—),女,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关镇中学。

传统语文课堂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负责备课、分析教学要点、制订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决定教学流程的推进;学生则跟随教师逐渐深入学习语文知识,缺乏主动意识,学习感受和想法未能及时表达,抑制了想象力、表达能力的发展。生活化教学将生活实际和语文教学进行了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时从生活化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生活哲理的认知。生活化理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指导,教师应创新生活素材的应用方式,将生活素材和语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多种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将生活元素融入每个教学环节,促进学生体悟文学作品的精神意蕴。

一、构建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情境的构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效率和深度,形成沉浸式教学氛围,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生活素材和教学情境进行融合,形成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进行思考。生活化情境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以及思考意识,使学生主动和教师进行交流,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1]。学生在分享个人生活经历和感悟时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一定的触动,增进彼此的了解,这对于和谐的班级文化建设有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走月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中秋赏月”的生活素材,将当天设定为“赏月”的日子,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过中秋节时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并说一说中秋节“赏月”和平常“赏月”有哪些区别。通过教学情境,学生会对月亮的外形特点及其所寄托的情感有初步的认知和了解,同时也能够认识到中秋佳节阖家团圆的文化传统。之后,教师可引入本节课教学内容,带领学生一起看看作者笔下的月亮,和作者一起“走月亮”。学生会满怀好奇和期待地进入课堂学习活动中,在阅读中不断思考自己看到的月亮和作者笔下的月亮有哪些区别,感受作者通过月亮所表达的情感。

二、自主收集生活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一)常态化记录素材

写作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但小学生现阶段的情感体验并不深刻,缺少情感经历,写作容易出现口语化等问题,写作内容较为相似。为此,教师需要鼓励小学生收集常见的写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将生活素材融入写作中可以让写作内容更加真实,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素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记录的习惯,随时将生活中的素材记录下来,将其作为日后写作的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写随笔,随笔不需要写得过于深刻,只需要将自己生活中有趣、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即可。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养成记录的习惯,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观察生活,形成观察生活的意识。丰富的素材有利于学生认识到生活的趣味性,感受生活的魅力。

例如,学生将和同伴之间发生的趣事记录下来,包括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感受等,在今后可以通过翻看素材了解同伴的性格特征,回味当时的情景,丰富写作内容。此外,学生还可以将生活中遇到的特殊的人、印象深刻的事情记录下来,了解社会各行各业人物形象的特点,丰富生活阅历,深化对生活的感受和认知,认识到生活的多样性。素材记录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较低,而且不限制写作内容,写作要求较少,学生若不再将素材记录当作一种学习任务或者负担,而是当作生活的常态,收获反而更多。

(二)结合生活实践写作

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围绕某个题目进行写作,导致学生的写作思维受到限制,只会在某个框架中思考所需要写作的内容以及架构[2]。特别是教师通常会教授学生某种写作技巧,如“总分总”“开门见山”“设置小标题”等,写作内容模板化。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作为参考,改变以往命题式写作的模式,丰富写作训练形式,引导学生对写作主题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和分析。教师在选择生活素材时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阅读教学内容,落实读写结合,在写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写作训练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习作板块“推荐一个好地方”时,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素材,在教学之前向学生讲述自己在旅游时遇到的美景,利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景色、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等,向学生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师讲述完毕后,学生可以说一说自己对这个地方感兴趣的点,说说哪些是吸引自己今后去旅游的要素,从而掌握向其他人推荐好地方时应当从哪些要素入手,拓展写作思路,形成写作架构。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举办“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活动,让学生利用写作的方式向其他人推荐好地方,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紧密结合生活案例,深化阅读思考

(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课堂中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同伴进行沟通和交流,表达自己对学习任务的想法,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积极的作用[3]。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根据阅读要求自主搜集生活中的素材和资料,扩大生活素材收集范围,强化学生的资料收集、分析、整理能力,拓展思考问题的视角,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夜间飞行的秘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收集材料,思考除了蝙蝠,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在夜间飞行,搜集相关动物的图片及其夜间飞行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在小组中,学生所收集到的资料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在小组内互相分享可以增加学生生活素材的储备量,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飞机可以在夜间飞行?飞机在夜间飞行时会不会碰到高楼?”等问题,让学生搜索飞机夜间飞行的相关资料,掌握飞机的飞行原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结合课内阅读进行拓展延伸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如果教师只是将主题思想以理论讲解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就无法对其核心内涵产生深刻的认知[4]。部分教师会让学生从理论层面对文本主题思想进行归纳,这虽然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总结能力,但是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到位。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出发进行拓展延伸,引入生活素材,促使学生进入深度思考状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在《落花生》的教学中,部分小学生认为花生只是花生,是一种可以吃的东西,无法理解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此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素材,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和花生一样拥有可贵品质的人,如:环卫工人默默守护城市的卫生;学校门卫大爷每天保护着教师和学生的安全;交警保障着城市的交通秩序。通过列举生活中默默奉献的人,学生认识到了花生的可贵品质,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组织生活主题活动,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开展主题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亲身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挖掘主题活动的人文内涵,深化情感体验,提升思想认知。写作比赛、阅读竞赛这类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常规形式,重点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5]。教师可以生活主题为核心设计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对环境、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了解,做到见微知著,认识到小事中蕴含的大道理。教师在开展主题活动时,不应局限于校园内,还应拓展活动空间,带领学生到校外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例如,《四季之美》分别讲述了四个季节中最美的时段,分别为“黎明”“夜晚”“黄昏”“早晨”,通过讲述美的变化,激发学生对美的认知。教师可以组织课外观摩活动,带领学生前往公园开展“公园一日游”,让学生观察清晨、黄昏和夜晚不同时间段下的美。学生和自然环境有了亲密的接触,感受自然环境中美景的变化,就会形成美的认知,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通过和生活中常见的景色进行接触,学生会体悟生活的独特之美,激发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教师也应让学生观察公园中是否存在和“美”矛盾的现象,如乱丢垃圾、破坏公共设施等,引发学生对环保的深入思考,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五、灵活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展示效果

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在应用生活素材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使用,通过信息技术展示不同类型的生活素材,给学生带来听觉、视觉的双重感官体验,提高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6]。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搜集各类相关的生活素材,在合适的时机将生活素材展示给学生,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图片、文字、视频以及音频等多种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由于很多学生并没有前往草原看过风景,对于草原的认知较为简单,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草原的美景以及当地人举办节庆活动时的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对草原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在学习文中关于草原美景的句子时,教师可以播放草原纪录片,让学生一边看视频一边阅读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体悟作者对草原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提高学习效果。

结语

生活素材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构建教学情境,将生活素材和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进行融合,强化学生的读写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将生活素材以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并根据生活素材的主题组织实践活动,能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多元,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季永强.让作文返璞归真: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J].甘肃教育研究,2022(12):84-86.

刘乙静.立足生活,享受语文:让小学语文课堂植根于生活的土壤[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8(4):68-69.

范青青.立足生活成就高效:小学语文生活化阅读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6):64-66.

李淑萍.展生活体验之“双翼”助习作教学之“飞翔”:小學语文生活化体验式习作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2(17):60-62.

朱文斌.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微探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5):216-217.

郎连霞.让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比翼齐飞: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品位经典,2020(10):159-160.

猜你喜欢
生活化生活语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