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措施

2024-05-17 21:19夏珊珊
教师博览 2024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情境

夏珊珊

(万年县梓埠镇中心小学,江西 上饶 335500)

由于数学语言、概念、法则、定律等均比较抽象,很多小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导致其数学学习兴趣逐渐减弱或丧失,成绩逐渐下降,形成恶性循环。生活情境法是一种将抽象化的数字语言和概念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并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其学习兴趣,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问题,进而提升其学习效率。

一、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会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显露出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对其进行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高效率和高专注度。从实际教学来看,教师运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五育”并举的提出,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大多数教师都会把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课本内容之外,还会添加更多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从而让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有趣,也让学生摆脱了传统的、单调的学习方式[1]。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数学知识的特点是非常抽象化和严谨的,它并不能仅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如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理解层面,那么是难以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灵活应用的,也不能对实际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要想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教师需用生活化的教育资源来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并通过自己的经历和生活经验深入理解知识。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不少小学生对数学课本知识掌握情况虽然良好,但缺乏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应该回归于生活。基于此,教师应该运用生活情境,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让其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地融入数学学习中。另外,利用生活情境还能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加深其对教学知识内容的印象、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提升其数学学习效果,也相应地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2]。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对生活情境教学的理解和应用不足

一些数学教师对于如何运用生活情境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还缺乏深刻的认识,仅仅是对生活化教学的内涵有一个最基础的认识,这必然会对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对年长的教师来说,他们日常的课堂教学方式还会被传统的教育观念所左右,从而造成了他们的教育方式较为死板,缺乏对生活教育的接受和运用能力。而其他较年轻的教师,仅仅是在课堂引入环节,或者是在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的时候,才会采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看出,这一类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生活的含义和意义。正是由于教师没有对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深刻认识,也没有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数学教学资源,从而导致数学教学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生活情境创设不当

在把生活情境导入课堂中时,要从数学教育的视角出发,对生活情境进行创设。从实际生活出发,在课堂上运用生活情境并不是简单地重现生活,所以,教师不应该把许多生活情境融入课堂中,使数学课堂“生活化”,那样会失去它的真正含义。生活情境仅仅是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的教学手段,教师一定要对生活情境的真实功能和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就总体而言,一些小学数学教师还未认识到“生活”的本质,对“生活”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他们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生活情境设计,甚至在教学过程中,还添加了大量的无效生活情境,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借助生活化教学模式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生活情境教学中生活化语言运用不足

教学语言对教学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若教师采用过于书面的语言进行教学,不仅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还不利于其理解教师讲述的知识内容。开展生活情境教学虽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学习环境,但是,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也需要教师配套运用生活化语言进行教学,才能真正紧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其感知数学知识的趣味性、生活性,进而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然而,从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生活情境教学中对生活化语言的运用并不足。

三、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教育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都很乐意在一个放松、愉快的气氛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气氛下,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地寻求知识[3]。例如,在讲授“平均分”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一个情境:教师带着学生去岛上玩,需要租船,于是问学生:“一条船能载6个人,班级中有54人,要租用多少条船?”学生可以在一起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会引领学生对在之前的课程中所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回顾。在讨论完毕之后,学生会对问题进行作答,教师利用创设的教学情境,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运用生活化语言开展生活情境教学

数学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一些抽象的知识。但是,大部分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的迅速发展时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学习数学知识会有些费力。面对这样的情形,教师要将抽象变为具体,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语言用一种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入生活情境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创设生活情境,并运用于数学中,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从而提升课堂的品质和教学的水准。比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有一座山,山上有一间寺庙,寺庙中有一位老僧人。老僧人说着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一间寺庙,寺庙里有一位老僧人。老僧人也在说一个故事……”教师引导学生,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很多反复的故事,并且这些故事被反复地讲了很多遍。由此,教师可以把话题带到课堂要讲的主题上来。这种情境设计是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开始的,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讲故事来引入课程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围绕教学内容设计趋于生活化的问题

提问既是师生间积极互动的纽带,也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考验。教师在授课时,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进行数学问题的设计时,要把问题的答案和题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的时候,教师要灵活地利用生活中的情境来设置问题。小学生刚刚接触百分数,理解起来会有些困难。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进行融合,从而降低学生理解百分数知识的难度。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会到商场买东西,而商场往往都会有“减价”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小明和爸爸妈妈在商场购物,看见两家店在做促销,一家是“满一百减十元”,一家是“打九折”,那么哪个店卖得更便宜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几种情形进行分析和思考。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分析。

(四)围绕教学内容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希望学生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所以布置作业就成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从而使所学知识更好地被他们所掌握,这就是作业的意义。教师应让学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在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在上完“加、减法估算”一课后,可以安排一项比较实用的任务:随机选一家超市,对10种商品的价格进行调研。教师给出30 元,让学生思考怎样购买可以获得更多数量的物品。这样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而提升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小学阶段是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多是采用“灌输式”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利于其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因为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还能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运用生活化语言开展生活情境教学、围绕教学内容设计趋于生活化的问题、围绕教学内容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才能利用生活情境助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