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工作背景下西班牙语翻译教学改革实施路径研究

2024-05-17 16:37姜骁倬马肖琬
科教导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三进外语思政

邵 雪,姜骁倬,马肖琬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敏感的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这一问题做出了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课程是学校育人的基础,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式的必要之举。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我们要遵循“‘进教材’是基础,‘进课堂’是核心,‘进头脑’是目的”的“三进”原则,及时调整外语专业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和国家需求的优秀外语工作者。

1 语言与责任:新发展、新格局下外语教学的新使命

每一辈外语人都有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外语人才满足国家建设和外交的需求。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语教育经历了从发展俄语到重视英语的转变。改革开放时期,中国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国内精通外语的人才稀缺,语言不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贸易、文化、思想的交流。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与外商进行沟通,招商引资,外语教育也顺应时代发展,培养了大批翻译、经贸类的相关人才,外语教育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外语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休戚与共。现如今,恰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新时代,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外语人才的作用也相应地改变了。在世界的舞台上,中国不能缺席,我们要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华夏声音,消除误解,增进了解,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外语学科天然具备沟通中外的优势,外语人才的培养要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升语言的服务能力。打破学科壁垒,培养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使得“外语+”成为更加顺应社会需求变化的发展方针。

2 西班牙语翻译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和亟待解决的痛点

对于西班牙语专业而言,由于它具备使用范围广的特点,在连接拉美国家共谋发展的维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翻译是不同语言文化背景沟通的媒介和纽带,是双语言双文化的交际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杨磊在《翻译的价值》一文中所说:“翻译从来不是无辜的中立的媒介或纯粹的学术活动,它其实是隐藏语言转换活动背后的两种文化之间的权力争斗”。[1]我们同时肩负着“让中国了解世界”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双重责任[2],这就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具备过硬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译者的文化身份以及文化自觉是至关重要的。译者只有在充分认识本国文化、接触并理解外国文化的基础上,才有能力在多元的世界中把握好自己的位置。为了更好地落实“三进”工作,培养专业能力过硬、堪当时代大任的西语人才,在专业课特别是翻译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高校的西班牙语翻译课堂往往侧重于翻译理论的讲授、翻译策略的应用以及双语转换能力的培养,教师对翻译教学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认知不充分。另外,目前市面的翻译教材中普遍存在西方文化元素比重偏大,更加注重宣扬西方的价值理念、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现象,文化的单向输出会削弱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同和自信[3]。如何在西班牙语翻译教学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的思想,是我们需要努力研究的课题。

现阶段学生对思政学习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但价值观的塑造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帮助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增强服务国家的意识和爱国情怀,时刻捍卫祖国的利益和形象。

3 西班牙语翻译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3.1 课前备课

为了有效开展教学,教师应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内在逻辑,全面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学会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在传授翻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自然地融入课堂,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民族意识与文化自信,实现西语专业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丰收,从单纯知识教学向“三全育人”转变。

在备课阶段,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西班牙语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大致分为以下两个层面:①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翻译研究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理论流派,对翻译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有基本的了解,着重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翻译技巧,训练学生的双语转换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进行翻译实践的能力。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翻译职业素养、学术道德规范教育,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站位,使其拥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教师要对材料进行认真筛选,将教材内容与自选课外时事热点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语翻译教学资料相当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教师需结合文本的内容,通过对比教学法,分析阐释中西文化和价值理念的差异,并适时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抵御因长期以来西方文化单向输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传统西班牙语课堂以教师为主导,着重讲解相关语言基础知识,辅以课后强化练习的形式。这种较为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完成作业,缺乏深入思考,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想要将思政元素融入翻译课堂并产生预期成效,势必要创新教学模式,引入翻转式学习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翻译文本中的词汇、句法结构、修辞手法、语境情感等,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双语思维以及语言转化能力,最终达成独立完成整个翻译实践过程的教学要求。学生靠自主学习所领悟到的思政内涵会更加深刻难忘,此时教师的身份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单向输出者,而是成为发布任务、适时讲解、及时反馈、总结与评估的课堂启发引导者。

3.2 教学内容和方法

3.2.1 教学内容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中的《汉西翻译教程》,它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汉西翻译能力培养为基,中国时政文献的翻译策略与实践为核,践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课程思政理念的教材。该教材打破了既往教材内容侧重于把世界介绍给中国的单一任务,尝试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引领学生系统学习并内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学会基于中国理论视角去分析和总结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从跨文化的角度阐释中国道路和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智慧,切实提高学生用西班牙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了解中国,培养能肩负起把中国介绍给世界新使命的外语人才。该教材共分为绪论和10 个主题单元。绪论介绍中国时政文献的语言特色、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第一至第十单元为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4],第一至第十单元为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依次为: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⑤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⑦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⑧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⑩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

3.2.2 教学方法

本课程利用智慧教室,形成线上线下混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翻译理论联系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服务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利用学习通创建虚拟教室,课前发布预习任务,通过自测练习的结果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课上组织教学活动,掌握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课后追踪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思想动态,便于及时调整教学侧重点,保证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连贯性。智慧教室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便利,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技术基础。传统的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教学更多的是演示功能,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无法互动参与,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而智慧教室提供的触摸交互式智能平板能够实现视觉效果、测验、投票、抢答、学生展示、共享屏幕、签到等多种教学功能,这样多元丰富的课堂形式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另外,智慧课堂系统可以完整记录考勤签到记录、屏幕录制、课堂笔记、教师课件及音视频资料、课堂测验记录等数据,实现大数据分析功能,课堂的教学情况一目了然。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授课侧重点,为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依据;对于学生而言,智慧教室的应用便于学生温故知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②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采用提问式、互动式、分组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细读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关键语句和重点语篇,必要时进行拓展阅读和研究。另外,智慧教室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桌椅按照分组模块排列,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小组互动,使课堂教学更加立体生动。

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思政元素和思政内容精心设计研讨环节和小组任务,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资料收集、信息整理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基础。例如,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单元,我们会介绍“一带一路”倡议,并重点展示沿线涉及的西语国家,通过设计课堂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扮演拉美各国的代表在模拟会议上发言,讲述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现状与成果,探索“一带一路”建设在拉美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学生通过以上材料的搜集和课堂活动展示,了解并掌握有关国家政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等专业术语的权威翻译并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深化与拉美国家联系具有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经济合作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是中国提出的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一部分,更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这样生动的教学形式在有效培养学生西语翻译专业能力的同时,还有助于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从单纯传授知识向立德树人目标的转变。

为了提升学生用西语表达中国元素的敏锐度,可推荐学生课后观看CCTV 西班牙语频道、西文中国网等播出或发布的西班牙语新闻时事报道、视频资料或解读国家政策的文本。这些媒体以中国视角对国内外大事进行报道,稿件内容十分丰富,紧随时代发展,既有地道流畅的语言表达又有理论上的纵深,对于学生阅读信息提取能力、翻译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运用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学生在通过多种平台拓展国际视野,扩充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能接受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熏陶和洗礼。

③翻译理论与实践。要做好中国时政文献的翻译,不仅要精通汉语和西班牙语,还要了解汉西双语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外语专业的学生往往会把几乎全部精力用于外语的学习,从而忽略了母语是影响外语水平的重要因素这一事实。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翻译人才,仅仅具备外语能力是不够的。在充分储备蕴含中国文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和表达的基础上,还要在不断的学习中了解中国先进的技术、悠久的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中学西传是国家赋予当代大学生的重要历史使命,我们要向世界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外语人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两者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汉西语言和文化方面的主要差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引入新闻报道、报刊媒体中的语料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针对较为抽象的翻译理论布置翻译练习,课上进行译例讲解,鼓励和帮助学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对理论进行创造性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3.2.3 考核评价

本课程采用以过程性考核为基础的多维评价体系,展示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注重对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过程的控制和评估,考核成绩由以下部分构成:①课堂参与15%:包含出勤情况、课堂提问、课堂展示。②平时作业15%:包含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小组作业。③阶段测试20%:包含每单元预习、复习情况、课上相关重难点知识的随堂测验。④期末考试50%:对本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相比传统“一考定音”的考核模式而言,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再是单纯的结论,而是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及时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包含了对阶段考核成绩背后原因的分析以及如何改进的思考和建议,有效避免了考前突击的现象。学生逐步摆脱刻板僵化的学习方法,从被动的应试型学习转变为主动的研究型和应用型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将是新一代外语人努力方向的最好注解。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我们既要鼓励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翻译实践能力,又要让他们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将蕴含中国文化、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字和表达储备起来,这样才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冲击时,坚定政治立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和文化自信。只有切实掌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才能夯实用西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华夏声音的基础[5],让世界了解当代中国,发出中国青年的最强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外语人的独特力量。

猜你喜欢
三进外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棋乐
藏垢纳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