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建设
——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为例

2024-05-17 16:37
科教导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原理美育应用型

许 祝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广东 广州 5109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课程主要教授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通过“原理”课程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树立起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 服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原理”课程建设

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里,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提升教育质量,也为了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和劳动力结构失衡的矛盾,高等教育进行了教育改革,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时代浪潮中应运而生。应用型本科高校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地方特色决定了其培养人才的目标与研究型大学明显不同,“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表现为‘促进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发现、分析、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创新创业关键素养’‘面向地方性行业性需求的多样性’四个向度。”

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的地方特色决定其办学理念要注重“特色发展、创新赋能、服务社会”,其教育教学的核心要义是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助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应用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原理”课程作为应用型高校本科生的必修核心课程,为服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求,课程应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敬业精神、事业雄心、专业素养、职业品质等素质。

2 师资赋能建设教学梯队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高校要建设好思政课,首要是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教育作用,教学就是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的生命线。要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教育作用,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要搞好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提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所以要保证高校思政课教师实现价值观传递,履行育人使命,确保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正确办学方向,必须提升教师队伍业务素质。

当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原理”课程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相对薄弱,较缺乏高素质人才,必须师资赋能。为了培养青年教师对“原理”课程的使命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我们实施师资队伍专项培优行动,打造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育基地,全覆盖教师培训,在“道”“精”“业”等方面完成师资赋能,促使青年教师在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上达到质的提升。

为了提升“原理”课程团队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我们加强教学过程管理,集体备课规范化,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与监控,及时掌握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督促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课件及教案,规范青年教师的教学活动。集体备课活动中开展集体“磨课”行动,发挥“老中青”“传帮带”作用,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坚持科研是课程建设的生命力,实施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有组织科研,打造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教研科研协作互动平台。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团队意识,打造有组织、有创造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开展创新教研科研活动,提升教师科学研究硬实力。把学术研究前沿成果融入教学设计中,加强“原理”课程教学与科研融合,增加应用型本科生学习的必要难度,推进学生达到素养、能力和知识全方位的综合素质提升。

3 “五创融合”育人模式创新

为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体现出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培养特色,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原理”课程团队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加强创新教学,推进素质教育落实。

3.1 教学内容创新

①用交叉学科知识诠释哲学内涵,比如,用中国哲学庄子时空观对比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用中国哲学《易经》的智慧分析矛盾的转化哲理等,“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通俗化地输送给学生”。

②用内容生动、扣人悬念的好故事讲道理,启发学生思考,触动学生情感,使理论不“空泛”。如朱德同志放着滇军将军不当,满世界找中国共产党要加入;彭湃的故事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在于很多人是因为没有饭吃才去革命,而彭湃虽然生在大地主家,他却能抛弃千万家产,把地契全部烧掉,把土地分给农民,将自己变为无产者,去为中国最广大的农民群体谋利益等等。通过这些优秀案例分析为什么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③陶冶人文精神、家国情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具有正能量价值的文化基因,如道德情操、理想信念、高尚人格、家国责任与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精神融合于“原理”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家国情怀,达到精神的升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2 教学方式方法创新

“原理”课程团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体现学生差异化,以“思政+兴趣”为总要求,布置的任务围绕思政课程内容、结合学校特色、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学生可采取自己感兴趣的形式完成作品,思考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和人类的命运;青年在民族复兴中的责任与担当;可以表达哲学智慧对宇宙、社会、人生的启迪;可以弘扬真、善、美,正确认识宇宙、社会、人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表达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通过“原理”课程学习,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力被激活,创作了近千幅“思政+兴趣”作品。课程团队将涌现出的优秀作品集中起来,开展优秀作品展,取得积极效果。

“原理”课程团队注重课堂授课对学生进行思辨训练,同时契合学生兴趣点,指导其拍摄一段讲述马克思主义历史伟人事迹的视频,上传学校在线教学平台,面向全校12000 多名本科生播放,线上线下结合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伟人的认识,助其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原理”课程团队还坚持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建设智慧教室,改革教学模式,利用“雨课堂”等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一切信息化手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3.3 哲学与专业融合创新

“原理”课程团队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辩证思维方式“能为研读其他课程提供方法论指导,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团队开展教学研究,研究学情,根据本校艺术生和工科生较多,这些学生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有一定难度的实际情况,以专业兴趣为依托,开创用音乐艺术、行为艺术和学生自己的素描作品等分析辩证哲理。课程团队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哲学与专业融合,提升学生的哲学素养,帮助大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大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更深入地认识世界,更好地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

3.4 美育创新

美育是提高学生审美的教育,它培养学生审美观。在20 世纪初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历史趋势下,中国近现代学贯中西的杰出学者王国维融会贯通并继承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他一再强调“美育”之目的在于培养人们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而完成在构建“完全之人物”中的特殊教育作用。他的观点对今天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仍具有借鉴意义。

“原理”课程团队在教学中融入美育,“美育”以“德美”为目的,“德育”以“美育”为特殊途径,旨在实现“以美育人”,发挥美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作用,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完全之人物”。

3.5 服务创新

为了充分发挥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发挥出高校的科技文化优势,更好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原理”课程团队强化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识,引领教师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究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等,形成相关调查报告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组织“原理”课程团队开展服务地方的社会实践和调研,形成调查报告、科研论文等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综上,通过教学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哲学与专业融合创新、美育创新和服务创新,“五创融合”并举创新思政课育人模式,构建大学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各专业学生,引领社会进步。

4 结语

“原理”课程在立德树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其“原理”课程建设应根植地方,立足服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建设好教学梯队,“五创融合”创新思政课育人模式,打造出具有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的课程,持续提升“原理”课程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增长。

猜你喜欢
原理美育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