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协作的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及建议

2024-05-17 16:37马建全
科教导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协作导师

唐 皓,马建全,赵 洲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4)

随着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研究生已逐渐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步的重要角色及担当者。而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则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3 年由教育部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力度和重视程度在逐年增强。《意见》指出,各高校在进行研究生培养时,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合作模式的构建。基于此指导精神,各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均逐渐加大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施力度。由相关研究文献统计分析可知,有诸多学者针对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做了校企协作方式的运行探讨。如胡友彪等[1]论述了通过共建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构建实践教育平台的校企合作方式来提高研究生的现场工作能力;谭先峰[2],王海邻等[3]在讨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时,建议应充分借助校企合作,通过双导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于校企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及推进均逐渐丰富开来[4-6]。无论是通过校企之间构建研究中心或示范基地,从硬件联合角度出发培养研究生,还是通过项目合作或课题合作等不同合作模式来培养研究生,从培养目标及初心设想上均能起到一定的深化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的,提高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但任何培养模式的提出均须得到实践应用的检验,校企协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运行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但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中应有不同的变化适应。同时,由于各培养单位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研究生实践教育培养时间的不同,所体现出的培养缺陷亦有不同。特别是一些地处欠发达地区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给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校企协作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结合高校及专业特点,以西部某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为例,探讨近年本专业在校企协作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

1 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作培养模式的实施

基于校企协作从而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的思路,某高校地质工程专业采用与某企业单位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的方式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该工作站由高校与陕西一知名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设立,为陕西省首批设立的33 个工作站之一。该工作站设立后,由新入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入站申请,经过校内导师同意后由校内管理部门统一送至工作站培养,培养时间介于6-12 个月,期间为研究生选配相应的企业导师,学生在站期间由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联合指导,培养完成后经高校与设站单位共同考核后才可出站。该工作站自设立以来,共有约50 余名学生进站学习,同时在工作站内参与多次实践项目锻炼,依据实际问题撰写发表30 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多项专利并获得各类竞赛奖项10 余项。总体来说,进站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大多取得了较好的学术成果,并较为显著地提高了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在对未能进入上述工作站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有不少于半年的生产单位实践经历。一般而言,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一年级理论课学习期满后,第二学期结束并在暑假开始时可通过各自校内导师的推荐或通过其他渠道联络对口专业的生产单位进入项目现场开始项目实习,实习完成后由生产单位出具实习经历及评价意见。该培养模式实施以来,大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均通过此种方式完成了不少于半年的生产单位实习,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

2 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作培养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自校企协作培养模式实施以来,多数专业学位研究生最终获得的相关技能及工程经验相比学术型研究生而言要丰富许多。同时,对不同培养模式教育出的学生进行培养效果分析,受该培养模式教育出的研究生相较更早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获得了更多进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行业高速发展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的提高,该校企协作培养模式在未能随之革新变化时亦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逐渐显露出较大的影响。

2.1 校企协作培养模式实施中目标不清晰

校企协作培养模式的实施,虽然整体上能够帮助专业学位研究生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但具体针对每一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一定时间的实习或者实践训练中需要达到什么程度的目标是不清楚的。很多时候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企业锻炼的效果仅仅以实习时长或完成某一项生产工作为依据,而具体针对不同学生该设置怎样的实践锻炼目标在该培养模式中并不清晰,导致部分学生无法结合自身的基础而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如何在有限的培养时间内让每一位研究生都能有所提高也显得较为薄弱。

2.2 双导师制下的权责不清

校企协作培养模式在实施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示范工作站实习或于校外其他生产单位实习时,一般按照要求均会聘请生产单位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为学生的企业导师,连同校内指导教师一起组成双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指导。但在双导师指导这一方式实施中,始终存在校外实习期两位教师权责不清的问题。在校外实习期时,校内导师大多则是与企业导师进行简短的口头沟通,然后派出研究生去往对方单位或项目现场跟随具体项目运行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校内导师多数未能或“不便”过问项目的具体细节,而企业导师由于缺乏专门的指导时间而无法高频率有效地指导研究生。双导师在这一时期对研究生的监管相对松懈。由此造成研究生在现场的学习多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自律及悟性。

2.3 实习期满的考核标准相对较低

现阶段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学习的考核要求多以现场实习或生产单位实习时长来衡量。然而由于前期对于校企协作培养模式实施时的阶段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这就造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经历较长时间的企业实践训练后无法真正去考核其能力的高低。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制订的实践学习考核标准往往相对较低。而这样的方式也就导致不自律学生在实习期间对自身要求相对较低,无法有效通过实习来锻炼自己,浪费宝贵的实习机会和学习时间。

3 对策及建议

3.1 实习期培养目标多元化

对于当前地质工程领域,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单位需要精通勘查或勘察技术的人才,有些单位则需要懂得地质工程设计的人才,还有一些单位需要熟悉区域调查项目的人才,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些单位需要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研究型人才。当前国家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大。如何让庞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毕业之后进入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且胜任岗位,这是需要高校研究生培养部门去思考的。事实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整体目标是造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领域有细分,专业素质也有方向的区分。在保证整体培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细化专业学位研究生个人在实践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突出自己的特长,准确定位,打造出每位专业学位研究生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有限的三年学习期内快速成长,最终高效地适应行业各领域各方向的不同工作。

3.2 加强导师指导监督,提升导师指导水平

校企协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实施的核心是建立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的联合指导。联合指导对于各导师的权力与责任应有较为清楚的分配。校内导师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直接负责人,在任何阶段都应全身心投入指导。无论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还是去到现场或生产单位进行实践学习,校内导师均应全程跟踪指导。同时在与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的过程中,校内导师应主动与企业导师建立沟通渠道,加深沟通频次,提升沟通效果。而作为企业导师,应及时掌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生产单位实习期内各阶段的表现,并对其实践能力给予及时客观的评价,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实践锻炼效果。在此,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对双导师制进行责任监督,制订相关约束制度,保障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明晰各自的权责,进而不断提高导师指导水平。

3.3 完善考核制度,提高考核标准

以往,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实践锻炼的考核要求多以时长来衡量,通常由企业导师所在单位出具实习时长鉴定文件,以此表征学生完成了生产单位实践或现场实习。但该种方式具有较大的漏洞,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无论其实践成效如何,大多均可顺利拿到该鉴定文件,无法有效地衡量实践培养是否达到目标。“戒尺之下出高徒”,从古至今,求艺学知练技不严格要求是不行的。严格的培养制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利大于弊的。同时提高后的考核标准更有助于督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进步。因此,建立多元化考核方法,同时提高考核标准是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作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思路。

4 结语

当前,随着地质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整个行业对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并且精细化。与此相适应,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学生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效,各高校大多开始实施校企协作的培养模式,在生产单位与现场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创造实践锻炼机会。但是在该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亦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实践锻炼培养目标不清,校企协作下的双导师权责不清及实践成效考核标准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给予了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协作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团结协作成功易
V eraW an g
导师榜
协作
协作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