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2024-05-17 16:37王军涛
科教导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教学质量监控

王军涛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河北 廊坊 065000)

1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面临的挑战

1.1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通常缺乏全面的监控体系,无法涵盖所有教学环节和课程,导致一些教学质量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和解决。

1.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针对性不强

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仍然沿袭传统的研究型高校的评价体系,没有充分考虑到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导致监控内容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

1.3 教学质量标准不明确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的标准通常不够明确,缺乏实用性,导致教学质量监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

1.4 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单一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往往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监控方式,包括学生评教、教学督导、教师考核等,无法全面反映教学情况。

1.5 教学质量监控技术手段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质量监控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但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仍然采用传统方式进行质量监控,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1.6 教师教学质量意识不强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往往缺乏质量意识,导致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存在困难。

1.7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不完善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往往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质量问题。

1.8 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监控困难

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实践教学,但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较为灵活,难以制订统一的标准和监控方式。目前许多高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不到位,存在监控形式单一、过程监控不足等问题,无法有效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

2 完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途径

2.1 确立明确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2 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办学特点,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对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考核、教学评估等环节的监控,确保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监控。

2.3 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注重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估,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2.4 引入先进的质量监控技术手段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引入先进的质量监控技术手段,加强数据分析,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和管理。

2.5 建立师资力量的培养机制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和评估机制,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和实践经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3 转型发展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要求

3.1 明确监控目标

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首先需要明确监控的目标,例如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等。明确的目标可以为监控体系的设计提供方向。

3.2 设计监控指标

根据监控目标设计科学、具体、可操作的监控指标,例如学生教学满意度、学生学习满意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课程设置合理度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衡量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评估标准可以指导评估工作,为评估结果提供依据,帮助高校获取教学质量的相关信息[1]。

3.3 建立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将监控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例如教师、学院领导、学校管理部门等。反馈机制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3.4 加强组织管理

建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负责监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监控工作的有效进行。

3.5 完善信息处理与分析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分析教学质量的相关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建立教学质量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3.6 持续改进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收集反馈、分析问题、采取措施,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2]。

4 “五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4.1 持续改进,建立质量文化

文化是教学质量体系的核心及灵魂。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要求应用型高等院校在质量监控方面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高校建立以持续改进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进一步创新大学教学制度,把追求卓越的质量意识深深地蕴含在广大师生员工所普遍接受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之中,并逐步成为学校坚守的文化品位和崇高理想[3]。

4.2 定章立规,完善质量标准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领导小组,由相关职能部门、相关学术组织和相关学生组织共同参与,建立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专职负责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进行。

制订系列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具体分成以下几个大类:一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包括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管理办法、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等;二是学生培养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本科生考试管理办法、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等;三是监控信息处理制度,包括学生满意度调查制度等;四是教学督导制度,包括三级(校、院、系)教学督导实施方案等;五是教学激励制度,包括教学工作奖励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

4.3 全面统筹,完善质保体系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整个体系由目标系统、资源系统、组织系统以及监控与评价系统四个部分组成。目标系统由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等组成,通过目标系统来明确监控目标;资源系统由教师队伍、教学管理团队、后勤保障团队、教学设施、实验室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教学制度建设等组成,通过资源系统来保障质量监控体系的高效运行;组织系统包括校级教学质量管理组织、院级教学质量管理组织和学生会、学生信息员等学生组织,通过组织系统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组织管理;监控与评价系统又可分为日常监控子系统、专项监控子系统、信息反馈子系统和调控改进子系统。通过监控与评价系统来实现监控-分析-反馈-改进循环,实现持续改进[4]。

4.4 全程监控,建立长效机制

教学检查。每学期开展期初、期中、期末三次常规教学检查,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负责人、教学督导专家、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全面参与教学检查,通过听课看课、师生座谈、查看教学资料等形式进行检查,听取师生的意见、建议,解答师生的疑问,现场处理问题。

专家督导。校、院、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专家组通过听课评课、教学巡视、考试巡视、试卷抽查、师生座谈会、答辩旁听等方式,采取现场交流、工作例会、专题研讨、总结报告等形式,开展本科教学监督与评价、反馈与指导、督促与改进。

听课制度。建立全员听课制度,对不同部门、层级的领导干部规定具体的听课任务,对不同角色的任课教师规定相应的听课要求。听课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改进干部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领导干部了解一线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学生评教。组织学生每学期对所开设的所有课程进行网上评教,学生通过评教系统对课程和任课教师分别进行满意度评价,还可以给任课教师提具体意见、建议。评教统计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激励教师持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评教结果及时反馈给课程教师、学院、相关职能处室、校领导,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教师评学。每学期组织教师对班级学风、出勤与纪律、课堂表现、课内外学习情况、学习态度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评学系统还要求任课教师对当前所教授班级进行横向对比评价,对当前教授班级与之前教授班级进行纵向对比评价。通过教师分类评学、横向对比评价和纵向对比评价能够及时发现班级的学风、学习状态等问题,有利于督促解决与改进,进而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与质量。

学情调查。通过引进第三方调查机构和自研调查系统的方式组织开展生源质量调查、在校生满意度调查、应届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半年后跟踪测评和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五年后跟踪测评等,形成各类评价报告,为学校开展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根据相关调查结果,积极反思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检视人才培养过程的问题和不足,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管理制度与规范,准确认识人才培养质量,认真梳理调查数据,开展精细化管理,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4.5 数据分析,强化利用信息

定时采集信息,实时监测数据,把握教学状态。每年开展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及时采集上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以国家状态数据库为基础,补充学校个性化的本科教学工作及质量监控所需的数据,形成系统的、能反映学校教学运行状态的数据库,并实现常态化监测。每年采集、分析学校各专业建设的基本信息,并对在校生的学习状况、选课情况、学习预警、学习成绩等进行全面统计分析。

全面采集数据,深入剖析数据,及时反馈信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范围,及时汇总统计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听课信息、督导信息等,汇总统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学习基本状态数据、学生网上评教数据等。通过校教学工作例会、教学状态通报、教学工作简报、教学督导工作报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就业质量报告、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与职业发展评价报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及评估系统、学生评教数据、学业预警系统等形式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信息予以及时通报、反馈。对反馈的质量监控信息利用和改进情况,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管理部门应持续跟踪,校领导、职能部门和各学院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的信息,能及时发现各阶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和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将之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组织及考核方法改进、教学管理制度调整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5 结语

学生中心、教师为本、持续改进,文化、标准、体系、机制、信息“五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奔赴,深入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有效保障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猜你喜欢
应用型教学质量监控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