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裂缝防治对策研究

2024-05-17 17:30青钰驹
运输经理世界 2024年8期
关键词:桥梁裂缝监测

青钰驹

(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桥梁工程作为交通建设的关键环节,其品质和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混凝土作为桥梁构造的主力材质,其施工工艺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因此,文章将深入探讨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裂缝防治对策,以期减少混凝土桥梁裂缝的出现概率,保障桥梁工程的品质与安全。

1 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裂缝防治的现存问题

1.1 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

1.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桥梁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抗裂性能差,其直接影响桥梁结构的整体质量和耐久性。

首先,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关注不足,可能导致混凝土基体变弱,如骨料、水泥和水。

其次,抗压强度不足容易使混凝土在外部荷载或环境条件下产生开裂现象。

最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养护程序及施工参数控制不当将导致桥梁结构性能受损[1]。

1.1.2 混凝土浇筑和养护不当

桥梁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不当和养护不当将加剧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首先,不适当的养护方法和时间将导致水分迅速流失,从而导致收缩增加和随后的开裂。

其次,养护期间环境温度和湿度水平控制不当将导致干燥不均匀和收缩差异,进一步促进裂缝的形成和扩展。

最后,不当的固结技术或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振动不足将导致压实不良和空洞的存在,从而削弱混凝土并使其产生开裂现象。

1.1.3 施工缝处理不当

桥梁混凝土施工中,施工接缝处理不当将导致界面部位强度降低,促进裂缝的形成。在施工过程中,对相邻混凝土部分的准备和放置注意不足,可能导致两部分之间的黏合不良,从而产生薄弱区域,使其在载荷或环境条件下产生开裂现象。

此外,不充分的表面制备或不充分的养护可能导致接头界面表面完整性受损,进一步导致裂缝的形成。

1.2 裂缝防治方面的问题

1.2.1 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不充分、防治措施不到位

桥梁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成因分析不充分、预防措施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桥梁混凝土裂缝治理不力。若不全面了解裂纹产生的根本原因,如结构载荷、材料特性和环境因素,难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同时对设计细节、施工实践和材料选择等因素的重视不足将加剧这一问题。

此外,缺乏主动措施解决潜在的裂缝形成条件可能导致裂缝不受控制的扩展,从而损害桥梁结构的完整性和长期性能[2]。

1.2.2 裂缝处理不及时、裂缝扩大、蔓延

桥梁混凝土施工中,既有裂缝的延迟处理可能导致裂缝的扩大和扩展。若未对裂缝进行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水分、化学物质和侵蚀剂进入混凝土,进一步恶化混凝土的性能,加速钢筋的腐蚀。

此外,裂缝不受控制的扩展将导致结构变形和荷载分布不均匀,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1.2.3 缺乏系统的裂缝监测与预警机制

桥梁混凝土施工中,缺乏系统的裂缝监测预警机制是桥梁混凝土裂缝有效防治的关键问题。若未根据全面的系统持续监测和分析裂缝的发展,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同时,缺乏裂缝扩展的实时数据及其与环境和荷载条件的相关性,将阻碍治理人员主动干预。

此外,若未设定早期预警机制,忽视潜在的结构性漏洞,导致无法预见和潜在的灾难性故障。

2 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裂缝防治的优化对策

2.1 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化

2.1.1 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抗裂性能

桥梁混凝土施工中,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提升桥梁抗裂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恰当的材料选择与比例调整可增强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抗弯强度,从而降低应力与环境诱发裂缝的风险,例如高性能混凝土(HPC)水灰比较低,其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与耐久性,增强抗收缩与开裂能力。

其次,纤维材料如钢筋、聚丙烯或玻璃纤维的加入,可进一步提高混凝土韧性与延展性,减少裂缝产生与扩展的可能。

最后,外加剂如引气剂或增塑剂的选用,有助于优化混凝土流动性与凝结性,最大限度消除空洞和表面缺陷。

因此,为实现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施工单位应综合考虑项目规范、环境因素和材料特性,例如沿海地区因盐雾腐蚀,桥梁设计标准与内陆地区有所差异。同时,施工单位应详尽评估当地材料特性,确保材料相容并满足性能需求。

此外,施工过程与养护实践应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相匹配,以提升施工效率[3]。

2.1.2 加强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的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桥梁混凝土施工中,优化混凝土浇筑与养护管理是保障桥梁施工品质的重要内容。

首先,高效的技术和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潜在裂缝的产生,进而增强结构稳固与耐用,例如浇筑过程应严谨操控、应用适宜振动技术与设备,以达到适度压实,减少空隙及偏析概率,从而提升混凝土的均一性,增强混凝土的总体强度与抗裂性能。

其次,在固化阶段,环境条件监测至关重要,控制温湿度可避免过早干燥,确保混凝土得以最佳水化,湿固化方法,如遮盖或喷水,有助于保持有利固化环境,防止水分迅速流失,降低早期裂缝风险。

再次,严格控制整个施工质量是保障桥梁品质的关键,施工单位应定期检测新旧混凝土样品性能,如坍落度、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以及时发现与规定要求不符之处,并采取修正措施。

最后,培训和教育施工人员掌握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最佳实践至关重要,通过赋予施工人员所需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有效实施质量控制措施,从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问题[4]。

2.1.3 正确处理施工缝,降低接缝处的应力集中现象

施工缝的妥善处理在缓解接缝处应力集中、增强桥梁抗裂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桥梁施工中,需要关注四大技术要点。

一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通过精确选择水胶比、水泥用量及骨料配比等参数,保障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与耐久性。

二是浇筑方式,采用恰当的浇筑技术与设备,如喷射混凝土、自流平混凝土或振动浇筑等,确保混凝土均匀致密,降低气孔及缺陷产生。同时,施工过程中的振捣操作不容忽视,利用振动器对混凝土适度振动,以消除空隙,增进密实度。

三是混凝土的养护管理,养护人员在养护期间需要控制环境温湿度,防止过早干燥或水分过快蒸发。同时,覆盖保湿、喷水养护及使用养护剂等手段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养护环境,促进混凝土水化反应,提升强度与耐久性。

四是质量控制与检测,施工人员应定期采集混凝土样品进行试验,检测抗压强度、坍落度及密度等指标,以及时发现并整改质量问题。同时,施工人员对施工接缝、缺陷或损伤等进行精细检查,并适时采取修复措施,确保桥梁结构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综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浇筑方式、养护管理及质量控制和检测是确保桥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与合理施工操作,提升桥梁抗裂性能与耐久性,确保长期稳定运行。同时,定期维护与检查能够保持桥梁的良好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2.2 裂缝防治的有效对策

2.2.1 分析裂缝产生原因,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

加强对混凝土桥梁裂缝成因分析是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的关键,通过了解导致裂缝产生的潜在因素,工程师和建筑专业人员可以实施有效的策略应对,提高结构的整体耐久性。

首先,混凝土收缩是桥梁混凝土开裂的常见原因,当混凝土固化并失去水分时,其会产生收缩现象,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为解决此问题,工程师可以在混凝土混合物中加入减少收缩的外加剂,通过最小化混凝土的整体收缩特性减轻开裂的可能性。

其次,热梯度是导致裂缝形成的重要因素,桥梁不同部分的温度变化可能导致不同的膨胀和收缩,从而导致内应力和潜在的开裂,为解决此问题,工程师可以采取相应措施调节温度,如策略性的接缝布置、绝缘材料以及嵌入式加热或冷却系统,以最大限度减少结构内的温差。

再次,配筋细节不当或对结构运动考虑不足可能导致裂缝的发展,通过进行彻底的结构分析和实施适当的加固设计,可以有效减少裂缝的产生,从而提高桥梁整体结构的完整性。

最后,定期监测和维护在裂缝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施强大的检查程序检测早期的危险迹象,以及时干预和修复,防止裂缝的扩展,并在裂缝升级为更严重的问题之前解决潜在的漏洞。

2.2.2 及时进行裂缝处理,防止裂缝扩大

及时处理桥梁混凝土现有裂缝在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展及减轻潜在结构问题方面至关重要。通过及时处理裂缝,工程师和维护团队可以采取适当措施修复和稳定受影响区域,确保桥梁的持续安全和功能。注入裂缝是混凝土桥梁最常见的裂缝处理方法,该技术包括向裂缝中注入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树脂,以填补空隙,恢复结构完整性,并防止水分或有害物质的进入。同时,注入的材料与周围的混凝土黏结能够有效密封裂缝,防止裂缝扩大。

此外,对于较大裂缝或结构损坏,需要进行额外加固,其涉及安装钢或碳纤维增强元件,以稳定和加强受影响区域,防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展,从而提高桥梁的整体结构性能。在某种情况下,若裂缝与过度移动或沉降有关,则需要对接缝进行改造,例如修改或更换现有关节,包括使用弹性轴承、伸缩节以及引入滑动板,允许控制运动并将裂缝形成的风险降至最低,以适应预期运动和减少应力集中[5]。

2.2.3 建立系统的裂缝监测与预警机制,确保桥梁结构安全

建立系统的裂缝监测预警机制是保证混凝土桥梁结构安全的关键。通过实施先进的监测系统和预测分析,工程师和维护团队可以主动识别潜在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保障桥梁结构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首先,使用复杂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裂缝监测方法,该系统采用应变计、加速度计及位移传感器等连续收集结构行为数据,包括裂缝发展、变形和载荷分布,通过分析这些实时数据,工程师能够检测结构变化情况,并在问题升级之前识别需要关注的区域,例如嵌入混凝土构件中的光纤传感器可以连续监测应变和温度变化,从而能够早期检测微裂缝和应力集中。

其次,声发射传感器通过捕获与裂缝萌生和扩展相关的高频信号检测裂缝的扩展,并立即进行干预和修复。

再次,先进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建模的集成能够进一步增强监测和预警机制的有效性,通过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和有限元分析,工程师可以根据结构行为和环境因素预测潜在的裂缝发展,从而实现主动维护计划和降低风险。

最后,自动警报系统和远程监控功能的实施能够确保相关利益方及时获取有关结构变化的通知,以便进行及时评估和干预,防止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结构问题对桥梁运营的影响。例如,在一座主要公路桥梁上部署一个综合SHM 解决方案,通过集成应变计、温度传感器和自动裂缝检测算法能够实时监测关键结构部件,当检测到非典型的应变模式和裂缝形成时,可触发自动警报,促使其立即检查和有针对性的维修,从而保持桥梁的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裂缝防治在桥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直接影响桥梁结构的安全与耐用性,因此,施工单位应优化施工技术、强化裂缝防控措施,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与技术指导,以有效减少混凝土桥梁裂缝的出现,保障桥梁工程品质与安全。未来,相关人员需不断深化对混凝土桥梁裂缝成因与防治策略的研究,为我国桥梁建设提供更科学、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桥梁裂缝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裂缝(组诗)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地球的裂缝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