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生鲜灯”:关于灯光与颜色的那些事

2024-05-16 18:23苏更林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4年4期
关键词:太阳光色温光源

苏更林

2023年12月1日起,我国销售生鮮食用农产品禁用“生鲜灯”。这是我国首次对生鲜食用农产品销售场所照明设施提出明确要求,即“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人们不禁会问,作为一种人造光源,“生鲜灯”用什么“障眼法”蒙蔽了我们的双眼?灯光与颜色,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太阳光是一种具有连续光谱的全光谱自然光,在空间分布上的均匀度非常好,因此被科学家确定为“标准光源”。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显示出它的真实颜色。至于种类繁多的人工照明器,由于其发射的光谱大多为不完全光谱,因此在呈色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所谓“灯下不观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珠宝行业,更是有“灯下不观玉”的古训。

灯光为什么会欺骗人们的眼睛呢?对于电光源来说,其光学参数中有一个叫作“显色指数”(CRI)的指标格外引入注目。同一件物品在不同的光源下,我们的眼睛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这就是光源显色性差异造成的。那么,评判电光源对颜色的呈现程度有没有一个参照标准呢?有的,那就是太阳光。科学家把太阳光作为衡量电光源对于物体颜色的呈现程度的标准,即太阳光的显色指数为100,电光源则是在与太阳光的比较中,计算出各自的显色指数。显色指数高的电光源对物体色彩的还原能力强,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较接近实际颜色;而显色指数低的电光源对物体色彩的还原能力差,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与实际颜色的偏差也就比较大。

作为一种特殊的照明设备,“生鲜灯”通常为带有灯罩的LED(发光二极管)光源。LED作为一种发光器件,不仅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强度来调节灯的亮度,而且可以通过不同波长的配置来实现色彩的变化。那么,LED为什么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呢?这是LED芯片采用了不同材料的缘故。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往往具有不同的能级差,因此跃迁时释放的光子能量就会不同。而光子的频率、自然波长是与能量有关的:能量越大,频率越高,自然波长会越短,颜色就会越偏蓝;反之,能量越小,频率越低,自然波长会越长,颜色就会越偏红。

“生鲜灯”一般是针对海鲜、肉类、水果、蔬菜等不同生鲜食用农产品对灯色的不同需求,由多组不同色的LED灯泡排列组合而成,其目的就是通过改善被照物的色调来提升其卖相。

LED光源的光谱是不连续的,其显色性能是由光源中不同波长的光的比例决定的。如果光源中蓝色光多一些,被照物体看起来就会偏蓝一些;如果光源中红色光多一些,被照物体看起来就会偏红一些。

从照明的角度来讲,色温的高低也会对物体的照明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照明光学中,色温是用来衡量光源发射光线颜色成分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色温的单位用“开尔文”(K)来表示。对于连续光谱光源来说,用色温这个概念可以很好地描述这类光源的颜色特性。但对于非连续光谱光源来说,通常采用相关色温来近似地描述其颜色特性。

虽然色温只是用来表示颜色的一种视觉印象,但颜色不仅是一种物理特性,还会产生明显的心理效应。因此,“生鲜灯”的色温设计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理。一般来说,色温愈高,光色愈偏蓝,通常称为“冷光”;色温愈低,光色愈偏红,通常称为“暖光”。生鲜区灯光下红色的鲜肉、翠绿的蔬菜、蓝色的海鲜……看起来更加新鲜、诱人,从而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

冷色光又叫日光色,其色温在5300K以上,其光源接近自然光,给人以明亮的感觉;中性色光又叫冷白色光,其色温在3300-5300K,其光源发出的光线非常柔和,给人以愉快、舒适、安详的感觉;暖色光的色温在3300K以下,给人以温暖、健康、放松的感觉。

(选自2024年第1期《百科知识》,有删改)

阅读点击:“生鲜灯”是怎样欺骗人们的眼睛的?请概括。

猜你喜欢
太阳光色温光源
冰凉太阳光
把太阳光装进电池
冰冻太阳光
学生台灯色温 不宜超过4000K
绿色光源
两种LED光源作为拟南芥生长光源的应用探究
基于DALI协议的色温可调节LED照明控制器
科技连载:LED 引领第三次照明革命——与传统照明的对比(一)
选择合适的色温
两个不等光强非相干光源的分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