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智改数转”背景下高职院校 “工业4.0”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4-05-16 14:17周研吴诚
互联网周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实训工业技能

周研 吴诚

摘要:为提升企业的发展动力和竞争力,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制造业企业的“智改数转”,在此背景下,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工业4.0”专业群进一步突出专业、师资、课程、技能和竞赛等方面的建设,以更好地满足本地区经济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并发挥“工业4.0”专业群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学校内涵建设。

关键词:“智改数转”;工业4.0;专业群;产业学院;产业导师

引言

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社会和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常态,但疫情给社会和经济活动带来的冲击短时间内还未消除。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高端技术行业的打压,使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同时全球需求不足,尤其是美国及欧元区的需求乏力,造成市场主体信心不足,这些都给我国制造业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压力。

为提升企业的发展动力和竞争力,国家在引导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升级,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改变企业传统的运营模式,通過数据驱动企业的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的改变,实现生产要素的信息化集成,提升企业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提质增效,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职业教育是直接服务企业的教育,为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积极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对接区域经济的产业链,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适应产业技术进步、产业岗位变化的综合型人才。

1. “工业4.0”专业群定位

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所在的无锡市,位于长三角腹地,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特色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高端纺织服装、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产业集群均处在全国前列。2022年1月,无锡市提出将构建以四个地标产业集群、六个优势产业集群和五个未来产业为支撑的“465”现代产业集群。近年来,国家、江苏省、无锡市三级政府积极推动制造业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企业需要大量掌握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相关技术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为契合大量企业的“智改数转”发展要求,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构建了“工业4.0”专业群,以打造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为主线,培养掌握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装调、运维、操作等多专业融通的技术技能人才,可胜任工业自动化系统、工业软件、终端电子产品及网络应用集成等领域的工作岗位。随着专业群建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依托世界技能大赛和高端装备制造技术,重点培养一批具有高超动手能力和一定研发能力的技术工程师,对接大中型企业对智能装备、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带动现有专业发展方向,提升整体专业建设水平。

2. “工业4.0”专业群的组群逻辑

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的“工业4.0”专业群由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三个专业组成。专业群是跨学科、跨专业的一种教学组织,需要研究企业转型升级后新技术应用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以及新岗位能力与专业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用新职业工作场景“倒逼”教学场景改革。

(1)专业建设。一是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工业4.0”专业群涵盖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三个专业,分别对应高端装备中的电气系统设计、装配与调试及智能产线升级改造等产业核心岗位群;二是从技术链的角度看,三个专业均须学习从事装备制造业所需的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三是从人才链的角度看,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无锡市重点支柱产业,对于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很大,急需那些通过专业群建设,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融通所培养的宽基础学生。构建“工业4.0”专业群可以实现“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的无缝对接。

(2)未来人才需求。在无锡市“465”现代产业体系和“3010”产业链培育体系带动下,无锡市高端制造业正在从“工业3.0”向“工业4.0”升级,企业的人才需求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研发工程师、应用工程师、生产管理、产线运维(包含设备维修)、技术服务、业务营销、操作工和保洁维护,前五类岗位涵盖的知识技能涉及机械、电气、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技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产业链升级和“智改数转”的深入推进,岗位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发生较大变化,原有的专业体系无法完全满足岗位需求,需要根据人才链的技能清单,融合相近甚至跨越大类的专业课程,方能满足未来要求。

3. “工业4.0”专业群建设思路

3.1 持续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提升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的吻合度

一是严格按照“贴近市场设专业,校企合作建专业,特色培植强专业”的思路,建设“工业4.0”专业群。积极开展专业设置调研,组织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围绕企业的需求和人才的发展,合理调整专业人才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二是紧密围绕企业的“智改数转”,坚持校企共建、重点带动、动态调整的建设原则,以现有专业为基础,不断优化和调整专业群内的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以适应企业岗位的变化[1]。

3.2 持续调整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提高专业群的对应能力

传统专业的教学是按学科体系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各学科课程按平行的方式展开,知识体系完整,逻辑严密,但职业行为“碎片化”。在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时,应以岗位能力为导向,一组课程对应一个工作岗位,其内容源于企业的工作领域。根据专业群建设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专业群将从以下两个方向做些探索。

一是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活动行为为单元组织教学,全力推进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在“工业4.0”专业群的持续建设中,继续深入无锡市相关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分析岗位需求信息,提取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应的一体化课程,融入现有的课程体系,使现有的课程体系更吻合地区产业的岗位需求,真正实现“能力本位、模块课程、面向人人、目标多样”的育人目标。

二是对现有专业群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梳理,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群选修课程”的体系结构,形成彼此联系、共享开放、相互渗透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宽基础、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3.3 持续调整课程与教材内容,优化专业群的支撑本体

2019年4月4日,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紧盯技术和产业升级需求,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探索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把教材每3年大修改调整一次、每年小修改调整一次的要求落到实处”[2]。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我们将聚焦信息化手段,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开发形式多样新型教材学材,使课程贴近时代、贴近企业、贴近生产。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结合智慧校园建设,组织开发系列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教案等数字教学资源,为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服务,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二是借助超星等教学网络平台,创新评价模式,开发技能认定理论题库,实现学生考前随时练习、考中随机组卷、考后自动评分等功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是开发虚拟实训平台,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的虚实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教学与课题研究结合,让学生实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能够接触更多的实训场景,降低实训成本,提高实训效益。

3.4 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培植专业群发展的根基

“校企合作”是根据岗位要求引入企业项目或技能知识点,“产教融合”是将产业发展对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融入专业标准和大纲等教学资源中,根据实施项目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前者强调怎么培养人,是方法;后者决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方向。两者的评价机制不一样,校企合作立足于传统课程的学业水平测试;产教融合最终以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为测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依据。

为更好地推进“产教融合”,专业群进行了两个方面试点。

一是产业学院。以产业学院成立为契机,培育校企合作新形式。专业群以已成立的半导体封测产业学院为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研究机构多方资源优势,增强技术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人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将培训项目与学制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助力专业群发展。

二是融合制造中心。以融合制造中心为抓手,促进产教融合的落实落地。融合制造中心以新产品研制带动课程的开发,以产品的生产替代学生的实训,在产品生产中提升学生的成本意识、质量意识、时效意识,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产品设计、工艺开发、生产场景布置,进一步促进教学任务和生产任务的融合融通,以完成实际生产任务替代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3.5 持续加强教师队伍能力培养,打造专业群的核心动力

教师是立教之本,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是实施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加强教师队伍能力培养:

一是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基础,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构建一支师德高尚、年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产教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

二是以项目建设为引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比赛、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企业实践、产研合作等活动,以实践项目引领教师队伍向着“工学一体化”方向发展。

三是以教科研提升为抓手,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案例、教案及教材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培养一批教学、实践、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突出、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骨干教师。

四是制定产业导师选聘制度,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导师工作站,引企入教,引企入研,校企互聘,共建兼职教师库[3]。

五是以考核为杠杆,建立体现教学实绩、专业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的“工学一体化”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4. 聚焦重点和亮点,彰显专业群特色与创新

4.1 聚焦技能竞赛,以赛促教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021年,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获批建设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工业4.0”项目牵头国家集训基地。3年来,集训基地不断推进环境建设、加强硬件投入,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国家集训基地的功能。专业群以“工业4.0”集训队为龙头,筹建竞赛梯队,加强集训管理,不断总结集训经验,科学提炼教学模式,融合各专业知识技能,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集训队的选拔和训练,带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4.2 聚焦江苏省世赛研究中心,实现竞赛成果精准转化

专业群将以2021年江苏省人社厅批复建设世赛江苏省研究中心为平台,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总结经验,为世赛研究中心积累成功案例,反哺专业发展。将“工业4.0”项目竞赛内容与专业群课程相融合,将世赛训练要求与实训课程教学要求相融合,将世赛考核流程与学生技能等级认定过程相融合。围绕专业群建设组建一个“工业4.0”卓越班,从专业群各专业中选出优秀学生,重新规划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架构,编写教材,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按工学一体化模式教学,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培养未来工程师。

4.3 聚焦实训基地建设,创造优良的一体化教学环境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教学、培训、技能认定、研发”的建设思路,结合专业群发展需要,通过政策支持、校企共建、引企入校等多种形式,多方共建,不断丰富实训基地功能,把校内实训基地逐步建成生产型实训基地。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发挥企业的技术、设备、人才、资源等优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语

专业群建设水平的高低,不是由行业认定的,而是由社会企业所认可的。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工业4.0”专业群将进一步突出专业、师资、课程、技能和竞赛等方面的建设,以企业“智改数转”为契机,对接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发展,以更好地满足本地区经济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努力建成江苏省知名、全国一流的专业群,并发挥“工业4.0”专业群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学校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薛栋.何为高水平:关于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双高计划”建设的思考——基于美国卓越社区学院的经验[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1):12-17.

[2]教育部关于印发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教职成〔2019〕9号)[A/OL].(2019-05-05)[2024-01-1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10/23/content_5444008.htm.

[3]鄭玥,瞿才新.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16):51-55.

作者简介:周研,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机械产品的智能化设计及制造。

课题项目:江苏省教育教学规划课题——新时代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校本探索与生态重构(编号:D/2021/03/183)。

猜你喜欢
实训工业技能
高级技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工业人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画唇技能轻松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