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2024-05-16 14:17姜微谢婧
互联网周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问题式学习混合式教学

姜微 谢婧

摘要: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学习习惯于被动接受,缺少主动思考和积极投入,且大学采用大班教学存在师生交流互动少等问题,这对于“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一类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来说,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更需要精心组织。本文根据新商科建设方案及专业特色,提出“分”层施教精准教学、“析”解金融智慧课堂、“混”合案例资源拓展、“合”作任务互助激励的课程设计思路,形成了线上线下交互式的学习课堂、丰富的拓展性教学资源以及融入仿真模拟实践的混合式课程体系。

关键词: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混合式教学;问题式学习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家、社会都对高校的教育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要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把教学的重心从“教”转为“学”,即将传统的“老师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模式转变为新颖的“学生发现和创造知识”的模式,简单来说即“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是专业基础课程。随着不断发展的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我国形成了开放经济的新格局[1]。在复杂、变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投融资机构、相关经济部门等企业单位对具有高素质的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张。由此,经管类课程体系中“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被越来越多高校所重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宏观上能给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思路,有助于社会的管理,微观上还可以帮助个体了解金融常识,以增进其投资、理财的合理性,有助于个体资本的增值[2]。“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给学生提供思考经济、政治的独特视角,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行动作出理性选择。

如何将“国际金融理論与实务”课程进行全面设计,将课程目标、学习经验、课程组织、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深度融入信息技术中,有效地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深度地学习,从而提升学生探寻思考、解决和评价学科问题的思维方式,最终形成国际金融的学科思维,就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针对“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颇多,但如何将“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实现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要求的研究尚不多。本文从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学习发展需求出发,以问题式学习为核心的逻辑连接点结合信息化时代学习的内涵和时代要求,厘清混合式教学的特点,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为目标,建设符合当下需求的“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

1.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痛点

国际金融的理论基础来自货币银行学与西方经济学,博大精深,而金融的实际应用大到投资理财、小到居民收入,在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有限的课堂学时中,很难让学生深入体会金融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大班课堂存在以下问题:大学生学习习惯于被动接受,缺少主动思考和积极投入;以“考点”为主要学习内容,忽视对核心问题的理解;习惯于向浏览器要结果,思考力面临退化的危险[3];学生人数多,精细指导少;教师讲授多,交流互动少;理论知识多,运用拓展少;交易计算多、主动思辨少;由金融理论启发对人生的思考、对逆境的思考、对开放经济的思考都相对缺少,学生的人文主义素养常被忽略,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无法达成。

2. 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思路与框架

根据新商科建设方案及专业特色,为解决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分”层施教精准教学、“析”解金融智慧课堂、“混”合案例资源拓展、“合”作任务互助激励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设计思路,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空间、丰富的教学拓展资源、仿真模拟的教学实践指导结合的“四位一体”混合式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4]。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式学习为导向,将思政案例融入教学课堂,多层级路径开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教师全时段、全层级、全方位服务整个教学过程。

将信息化融入每个教学活动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展开多层级的、渐进式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1)上课前,教师对上课内容进行备课,运用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对知识系统进行整理,熟悉课程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在线课程中的教学任务,学生按要求完成在线学习任务,引出问题,知识感知。教师根据线上的学习数据,生成教学难点、重点,并制作小组学习状态PK榜,发布学习预警及学习标兵通知。

(2)课堂中,依据学生的课前测试完成度进行课堂进度的适度调整,利用课堂讨论、小组竞赛等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每个环节都分配一定的时间,精确到分钟,以突出课堂重点;注重课堂互动以及协作能力的培育。课堂上,教师会针对学生的不同特性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分组进行案例讨论、仿真模拟训练,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5]。课堂教学方法利用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讨论、抢答等互动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教学气氛。

(3)课堂后,教师及时发布课后作业和引导拓展阅读。教师利用信息化平台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和批改学生作业,以此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选出优秀作业在课堂上展示和分享。学生利用信息化平台可以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巩固练习和提问,使课堂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升华,为下一阶段学习打好基础[6]。鼓励学生完成知识单元思维导图,把金融经典案例的拓展作为选做作业;要求各个学习小组完成外汇模拟实训平台的任务;展示学习小组“课前+课堂”表现累积经验值;补充和拓展课外知识点超链接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7]。

3. 教学成效

3.1 以“学”为中心,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根据教学大纲将课程设计的主要知识点细化,将微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明确课堂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将线上资源融入整体教学设计。基于课程平台的运用,教师能将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有机融合,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利用案例视频、教学动画、MT4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完成数据收集和对时事财经信息的了解,实现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克服教学中的难点。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布置任务,了解学生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网络平台整合的优质学习资源和平台自动反馈功能巩固学习知识,了解学习效果,实现了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的融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融合。运用教学资源库和学习通平台,实现“素材”-课程-“素材”循序更新的信息化教学机制,解析重大国际金融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2 拓展了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课堂教学互动

学习通平台运用将教学拓展到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线上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的主动性。基于在线学习空间拓展讨论问题、拓展选做任务和微课讲解推送,实现了“分”层实施精准教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相关拓展作业,确保课程的高阶性;学生自主选择观看推送微课,针对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达成精细教学指导。

基于课堂学习空间课前学习检测实时数据分析、小组竞赛与实时互评,学习实时反馈,实现了“析”解金融智慧课堂。课堂节奏紧凑,学生积极讨论,学习气氛活跃,达成了智慧互动教学。通过拓展教学资源,利用思政案例、优质科普文章以及我国金融发展史相关介绍,实现了“混”和案例资源拓展,形成有趣味、有温度、有广度的混合式课堂,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达成了课外拓展提升。基于教学模型指导,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任务渠道下的小组协作学习,实现“合”作任务互助激励。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互助学习,还在课下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主动思辨,提升教学效果,推动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3.3 学生成绩考核提升显著

近两期的学生期末试卷成绩均高于传统大班10分以上,课程通过率超过98.6%。学生问卷调查总体满意度超过90%,66%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综合考核表明,绝大多数学生都完成了教学任务要求,较好地掌握了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的基本理论,并完成平台仿真模拟训练,对国际金融有了进一步了解。

3.4 明确了课程的价值目标,提升了育人效果

通过随机提问、安排在線课程任务点、统计在线学习次数及时长等方式了解课程的教学效果。利用外汇模拟软件实时了解最新的外汇汇率波动,认识到政策、法律法规对外汇汇率波动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对国际金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家国情怀等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基于教学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实施顺畅,授课内容较好地满足了大学生对有难度的高质量学习的要求,课程的挑战度增加,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

结语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本文针对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需求特点和培养目标,提出了“四位一体”混合式课程体系,实现了有“分”、有“析”、有“混”、有“合”的教学创新,达成了精细教学、智慧教学、课外拓展、主动思辨等教学效果提升,形成具有新商科基础课程特色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将教学活动分配到线上、线下和课上、课下,有效解决了传统大班课堂存在的问题。

经过混合式教学的学生综合素养有较大的提升。以“学”为中心,根据课程内容分层设计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高阶能力;虚拟仿真助力课程教学,率先引入外汇虚拟仿真到国际金融课程,打造实践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对金融的兴趣,引入人民币国际化等金融热点问题。同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融入课程思政,实现价值引领。

参考文献:

[1]王华丽.新媒体时代高校英语教学信息化模式创新研究[J].情报科学,2022,40(8):50-55.[2]宋诚英.基于SPOC的“互联网+”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11(4):84-89.

[3]王金晓,梁玮,李伟,等.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J].高教学刊,2023,9(24):124-127.

[4]王荣秀,李昔华,李明.基于硬件设计能力培养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测控电路课程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2,13(13):25-29.

[5]罗雯.构建新工科背景下全方位课程改革建议——以高校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为例[J].砖瓦,2023(7):173-175.

[6]徐乃忠,余忠林.基于OBE理念的信息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以“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为例[J].科技风,2023(5):136-138.

[7]刘莉君,刘雪婧,化秀灵.卓越人才培养目标下《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高教学刊,2020(3):148-150.

作者简介:姜微,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资源环境经济管理。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学改革项目(编号:HNJG-2022-0673)。

猜你喜欢
问题式学习混合式教学
关于PBL教学法在会计学基础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我国高校引入“问题式学习”教学方式的思考
基于问题式学习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例谈“121”课堂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