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下医疗系统临时党组织“三导向+三聚焦”建设

2024-05-16 10:57高阳袁青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4年2期
关键词:政治功能基层党组织突发事件

高阳 袁青

[摘  要]上海瑞金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由三级综合性医院转型为集中救治点中率先设置临时党总支,以党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凝聚功能为导向,聚焦政治引领、组织协调和关心服务工作,构建起党建工作引领全局工作的模式,切实把党建工作作用转化为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际效能,以最大程度发挥临时党总支的“主心骨”作用,为尽快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疗系统的党建工作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有效经验。

[关键词]突发事件;医院;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4)02-0103-04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突发事件中,充分发挥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战胜突发事件的根本保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二十大党章将医院列入“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的基层单位类型,进一步加强了医疗系统基层党的建设。新形势下,我国内外环境空前复杂,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加强医疗系统党的建设是防范化解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促进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2年2月下旬,上海出现了一轮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瑞金医院北部院区火速启动,率先由三级综合性医院转型为集中救治点,后转为集中隔离救治医院、市级定点救治医院。面对突发形势,医院第一时间成立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临时党总支探索创新,不断强化引领和服务,切实将党建工作转化为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际效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担负起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解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面临的工作困难

(一)医疗救治工作形势多变急需创新管理模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变形势,医院的救治功能定位在短短的1个月内进行3次转型,短时间内投入的医护人员及患者人数激增,开放床位数从800张增加至高峰时段的2000张,医疗队人数由最初的212人增长至1002人,其中党员人数由57人增长至234人。面对感染者人数不断增加、工作场所不断变更、感染者病情不断加重的动态调整,整体医疗救治工作始终处于快速变化的状态,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固定的管理模式。为确保医疗救治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整支医疗队的管理团队、医护团队、综合保障团队都要不断适应、磨合与调整,不断克服缺乏经验和可借鉴模式、时间紧迫等现实困难。

(二)多团队协同作战急需形成救治合力。定点医院以转型前的瑞金医院北部院区医护人员为主体,救治任务也随着救治功能的3次转型而越来越繁重。先后有母体医院医护团队、江苏省血透护理团队、海南省援沪医疗队、重症医学科进修团队等各方力量进行支援,使得整体队伍的人员范围广、类别全、人数多。如何快速地把各方力量凝聚起来,统一医疗救治流程和规范,发挥各自专业特长,有效形成1+1>2的多团队协同救治合力,成为医院管理层面需要面对的最主要挑战。

(三)原党支部框架难以实现针对性党建管理。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医院火速抽调各科医护人员,梯度安排进舱;组建院感医护人员,负责舱内舱外的院感工作;抽调行政人员,担任隔离酒店及外围保障管理工作。同时,出于一线医疗、护理、医技组的设置,医疗队员各类排班,隔离酒店分散等客观因素,原有的行政组织架构被打散,运行管理较开展常规医疗救治任务时截然不同,使得原有党支部框架较难应对现有运行模式,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变得捉襟见肘,对群众的宣传、凝聚、服务等功能有所欠缺,较难开展针对性的党建工作。

二、临时党总支

增强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的途径

针对集中救治点医疗队的现状,临时党总支由分管北部院区工作的2位院领导班子成员,医疗、护理、运行保障部门负责人等5人共同组成党总支委员会,以医疗区域划分、楼宇管理为原则,初期建立4个临时党支部,3周后拆分成5个临时党支部,包括舱内4个医疗综合党支部和舱外1个机关综合党支部,每个临时党支部有5位来自不同岗位的骨干担任支部委员。临时党总支牢牢抓住骨干队伍,积极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采用“三导向+三聚焦”模式,充分发挥临时党总支的“主心骨”作用,切實将党的领导体现到关键时刻上、重要工作中。

(一)以党的政治功能为导向,聚焦政治引领工作。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成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所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实现在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显著优势。临时党总支在成立之日就召开临时党总支(扩大)会议,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如每天与医疗队行政团队召开工作例会,总结阶段工作并根据党中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及时调整医院工作布局,第一时间制定《定点收治医院管理规范(无症状及轻症患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管理框架,积极发挥了党的政治引领作用。

由于公共卫生防控采取特殊的工作排班模式,临时党总支探索建立党员应急动员发挥作用机制,灵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全覆盖做好党员医疗队员的政治引领,第一时间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对抗疫工作的要求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相关工作的重要论断、市委对全市共产党员的动员精神,并结合各岗位党员自身工作实际,充分动员广大党员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突发事件中冲锋在前,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引导全体医务员工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营造“越是在特殊时期,越要扛起特殊责任、拿出特殊担当”的良好氛围。

(二)以党的组织功能为导向,聚焦组织协调工作。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临时党总支所管辖的党员人数均远远大于常规党支部的设置,传统的组织管理方式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临时党总支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在支部书记与支部委员间、支部委员与普通党员间、普通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及医护员工间形成一张“网”,最大程度地发挥互联互通作用,使全体医疗队员快速明确岗位职责与角色定位,从而保障党的声音在第一时间下达每位医护员工、医护员工的需求在第一时间上传至党组织,切实发挥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的优势与力量。

为引领党员在医疗救治工作中亮身份、立标杆、树形象,临时党总支在指挥部、各医疗楼休息室、驻地显眼位置悬挂党旗,党员医疗队员上岗前张贴党徽、回到驻地佩戴党徽。通过开展“政治生日”,全体党员不忘自己的“第一身份”,实现“几名党员过生日,全体党员受教育”的目的。开展“责任在心、使命在肩”特别组织生活会,临时二党支部里的医疗团队兼具急救及重症救治医疗功能,向医疗队全体党员郑重发起《党员率先垂范倡议书》。临时党支部还设专人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后备队伍的教育管理。做好在定点救治医院工作期间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医疗队员的日常考察,定期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等。经过动员、组织和教育,医疗队中176位队员受到周围共产党员不畏艰难、立足岗位的奉献精神影响,在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占非党员医疗队员的22.92%。

为加强党的工作合力,临时党总支创新临时党组织工作模式,引导感染者中的党员在“先锋上海”小程序进行“双报到”,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者自治管理和志愿服务工作。共排摸无症状及轻症感染者党员69名,其中到医疗队报到的党员54名、参加志愿服务党员23名,提供包括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文体活动、关爱老人、关心婴幼儿及学生、物资运送等服务共937人次,并在患者群体内发放《病友书》,鼓励“病友们”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打败疾病,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治模式。

(三)以党的凝聚功能为导向,聚焦关心服务工作。临时党总支持续发挥宣传、凝聚、服务的功能,通过医疗队员原属党支部、临时党支部、群众组织,以微信群、电话等不同形式,形成“主动上前询问、积极协调解决、暖心回访关怀”的闭环模式,及时了解医疗队员及家属的困难并第一时间予以解决。当有个别医疗队员反映家里缺少食品供给时,临时党总支火速排摸医院双职工(进舱)、家庭仅有老人及小孩的“特殊”员工名册,组成“瑞北速运”志愿团队,冒雨驱车在全市范围为260余位队员家中送去应急食品。临时党总支还配合医院发出《致瑞金医院一线家属的一封信》,传达对家属的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医疗队员由于长期高强度的舱内工作,出现机体不适等生理和心理状况,临时党总支积极协调相关流程和提供物资保障,在驻地设立应急医疗队及员工借药通道,倡导队员互帮互助,发挥医疗队员才能,提供康复推拿、便民理发等人性化服务。每周邀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就处理突发卫生事件不同时期可能产生的心理情况作专题讲座,关心关爱医疗队。临时党总支还根据实际需求,累计开展8期“同心战役,静待花开”系列文化活动,包括“心理减压”“歌曲联唱”“运动打卡”“瑜伽直播”“岗位能手”“心语心愿墙”“禅画”“瑞二代绘画”等主题,助力党员医疗队员调整身心状态,持续奋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线。

随着全媒体不断发展,临时党总支通过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各类平台及时发布一线信息,积极开展融媒体宣传,采集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宣传内容,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解放日报、文汇报等主流媒体发布《医患党员双报到亮身份战疫》《我的身体不能去参加奥运会,当志愿者可以!》等正能量报道共134篇。这些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真实、正面的报道,在党员群众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也增强了全体市民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成效与思考

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党的领导是成功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最大优势。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医院临时党总支在成立后的第一时间发挥政治功能,理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组织网络,确保整体工作都能将党中央的统一部署落实到位,确保党的指挥棒作用覆盖到涉及此次公共卫生事件的所有医护工作者及患者,并通过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等,创新临时党组织活动的内容方式,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提升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的整体效能。

(一)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带头当好政治“明白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成立临时党总支,是党组织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形成的“毛细血管”,从而使党的坚强领导能通过完整的组织架构和完善的工作体系发挥绝对作用,也使得党的建设工作能够与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考核。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临时党总支始终贯彻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指示,把带头当好政治“宣讲员”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推进防控工作的各个阶段始终突出政治功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形成“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成”的强大政治合力。

(二)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功能,带头当好组织“凝聚者”。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工作的力量源泉和根本方针。面对多单位、多团队、多模式的防控协同作战重任,临时党总支的建设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医疗主体单位党委与各个党员个体之间的有效补位。作为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关键节点,临时党总支形成了不同团队人员间的协同工作机制和条线汇报体系,做到在最短时间内将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体制的医疗队员相融共促,凝聚并充分发挥了党员群体的力量。临时党总支还以党建工作“不临时”的理念,借助网格化管理模式,第一时间做好医疗队员及家属的关心关爱工作,时刻保持基层党组织顽强的战斗力,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运行机制。除了凝聚党员医疗队员,临时党总支还通过建立与感染者党员24小时不间断的沟通对接机制,切实把人民群众有效地组织和动员起来,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成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当好群体“示范者”。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调动其他队员的积极性,团结有序并做好长期防控准备是摆在党组织面前的重要问题。临时党总支借助各类数字化平台,使得党员医疗队员的学习教育融入日常,不忘党员身份,牢记“白衣天使”的历史使命。党员医疗队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的医疗队及感染者群体内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带动了周边医疗队员及感染者主动投入防控工作,从而不断筑牢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把握超大城市特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和模式,完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面对上海这类超大城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没有很多实际经验可参考,基层党组织必须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党中央指示批示,强化“三导向+三聚焦”,有效发挥党组织在面对新的工作模式、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团队中的绝对领导作用,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体系不断完善、应对能力持续提升,在全覆盖、善引领、强能力、优服务上用力,更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锤炼斗争本领,引领和保障醫疗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3年度科技创新项目(人文社科类WK23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高阳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助理研究员(党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兼党委组织员;袁青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周奕韵)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07月02日。

张小明:《党成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四大基因》,《人民论坛》2020年第19期。

龚云:《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光明日报》2020年02月24日。

《用党建温度激发干事创业热度》,《解放日报》2023年12月10日。

《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解放日报》2024年1月11日。

猜你喜欢
政治功能基层党组织突发事件
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研究
试析目前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弱化的原因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探析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功能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