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指引浙江乡村精彩蝶变的 主要历程与路径举措

2024-05-16 08:50杨沫江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4年2期
关键词:千万工程浙江农村

杨沫江

[摘  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的重大决策部署,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了解“千万工程”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探求“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对于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千万工程”;浙江;农村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4)02-0059-06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的重大决策部署。20年来,历届浙江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进“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推动浙江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最快、乡村环境最美、农民生活最优、城乡发展最协调的省份之一。浙江扎实推进“千万工程”的主要历程与经验启示对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扎实起笔,

“千万工程”的提出与实施

自改革开放至新世纪初,浙江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当时的农村,可以说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都是垃圾村;走过几十个垃圾村,才找到一个示范村”,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形成了强烈反差。据省农办摸排,当时全省3.4万个村庄,只有4000个村人居环境较好,其余3万个村环境较差。对此,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浙江农民富,创业的人多,房子造得好,但浙江农村的污水、蝇虫、垃圾也多。浙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为解决这一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出问题,2003年6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农村启动实施“千万工程”,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使农村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

(一)建立健全“千万工程”工作机制。“千万工程”是一项创新性工程,需要完善的工作机制。习近平制定了“千万工程”的目标要求、实施原则、推进办法等,强调“只有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才能有效地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个部门,把工程建设搞得有声有色,才能使我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此,浙江建立健全领导挂帅、部门协同、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这项工程负领导责任,重点抓好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政策协调落实、工作班子落实。省委每年召开“千万工程”现场会,省委书记出席并讲话。省委及各地党委都成立了“千万工程”工作协调小组,负责推进这项工程。在部门协同上,农办、发改、财政、国土、建设部门等作为牵头和制定政策部门,做好综合协调和政策制定工作;组织、宣传、政法、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作为具体实施和配套部门,把先锋工程、文明村、民主法制村建设以及农村康庄、万里清水河道、千万农民饮水、万里绿色通道、生态富民家园计划、万村文化阵地、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等工程与“千万工程”紧密结合。省、市、县(市、区)、乡镇、村(居)各负其责、五级联动,在精力、财力、物力、人力上落实到位。

(二)做强做优“千万工程”村庄规划。习近平强调:“规划是建设的龙头,也是政府指导、调控和管理城镇建设的基本手段。”规划制定是否科学,从一定意义上讲,决定着“千万工程”的前途与命运。为此,省农办、省建设厅、省民政厅发出《关于做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搞好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并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配套,与交通、水利、电力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村庄地形地貌相融合。各地因地制宜,依托地情,在编制村庄规划时,坚持充分发挥专业设计人员作用,广泛听取县乡村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坚持充分考虑乡村特色,体现山区、丘陵、平原、城郊、水乡、海岛的特点,贯穿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规划理念,力求使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体现区域的经济特色和文化特色,保护好古村落、古建筑、特色民居和历史文化遗迹,使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达到完美的结合。到2004年底,全省应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的77个县(市、区)都编制完善了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或完成了编制方案。到2005年底,50%左右的村庄完成新一轮村庄建设规划或整治方案编制。同时,规划贵在坚持、重在执行,习近平要求“各地一旦依法通过了规划,就必须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管理,严格执行规划,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发挥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保证各项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抓实抓紧“千万工程”贯彻成效。“千万工程”的实施是增进农民根本利益的体现,必须真抓实干,抓紧、抓细、抓具体,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浙江坚持循序渐进抓“千万工程”。2003年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通知》,提出用5年时间对全省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并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行政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明确列入第一批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县(市、区),每年要对10%左右的行政村进行整治,同时建设3—5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列入第二、第三批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县(市、区),每年要对2%—5%的行政村进行整治,同时建设1—2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坚持试点先行抓“千万工程”。各地选择了一批集体经济强、领导班子强、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开展试点工作,采取“拆迁新建型、合并组建型、移民迁建型、保护复建型、整理改建型”等不同形式,推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村庄整治建设。坚持加大投入抓“千万工程”。各级政府把村庄整治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03年,萧山、余杭、慈溪、余姚、绍兴、诸暨、上虞、义乌、东阳、乐清等县(市、区)的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均在1000万元以上,其中萧山、余杭、慈溪、义乌超过1亿元。坚持加强基层基础抓“千万工程”。省委推动建立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大学生到村任职,为农村基层注入新鲜力量,在“千万工程”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坚持汇力聚能抓“千万工程”。各地党委政府是“千万工程”的领导者、发动者和指挥者,农民群众是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上下联动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村集体和农民为主体、社会各方参与的建设氛围,“千万工程”仅实施一年后,就带动社會各方投资建设资金约170亿元。坚持总结经验抓“千万工程”。“千万工程”是一项继承前人又突破发展的工程,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千万工程”启动以后,习近平每年到市县农村调查研究,都把“千万工程”实施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在“千万工程”实施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及时解决“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千万工程”被浙江农民群众称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老百姓最收益的一件实事”。

二、持续深化,

“千万工程”的继承与发展

浙江省委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一任接着一任干,持之以恒推进“千万工程”不断迭代深化,走出了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创造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一)以“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千万工程”。“千万工程”实施的过程,也是创新发展的过程。2008年初,安吉县提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到同年底,该县的187个行政村和所有规划保留点全部完成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省委总结安吉经验,决定全省推广建设美丽乡村。2010年8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暨农房改造建设现场会,进一步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谋划部署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9月,省委、省政府在安吉召开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座谈会,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总体部署,研究确定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12月,出台《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对全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出详细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是对“千万工程”的深化和提升,是推动浙江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优美人居环境、造福广大农民的基础工程。

各地将美丽乡村创建作为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宁波市积极推进市域“美丽乡村”建设,以“百千工程”为总抓手,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建设农村幸福美丽新家园。湖州市提出“村村优美、家家富裕、户户文明、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总目标,推动农村面貌大幅改善。绍兴市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化“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金华市广泛开展“绿色城镇”“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村等基层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衢州市依托良好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二)“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县、乡、村、户“四级联动”,积极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示范乡镇、风景线、精品村和美丽庭院“五美联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全域美、从一时美向持久美、从外在美向内在美、从环境美到发展美、形象美到制度美的转型升级。浙江还大力推进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等“五大项目”,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模式。全省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改变。

为进一步深化“千万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7年11月,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对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基本原则及工作举措,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浙江乡村面貌发生全方位历史性变化,实现美丽生态新蝶变,催生美丽经济新产业,还探索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塑造了文明和谐新风尚。2018年9月,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獲联合国“地球卫士奖”。10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批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随后,中央有关部门专门发文,要求在全国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并在全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三)吹响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新号角。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深化“千万工程”。2019年11月,浙江召开全省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暨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提出要围绕全域美丽总目标,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打造“活力乡村”“兴旺乡村”“秀美乡村”“智治乡村”“淳美乡村”“甜美乡村”。同年,制定出台《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设置生态优良、村庄宜居、经济发展、服务配套、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6个方面100项指标,并发布《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认定办法(试行)》,为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指导方向和明确要求。

各地结合地域特色,加快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杭州市把“最美县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串珠成链,打造亮丽风景线。温州市统筹“美丽村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经济”创建工作。嘉兴市持续加快农村全面发展,优化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舟山市结合旅游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人民群众真正从“美丽海岛”建设中得到实惠。台州市联合周边市成立“沿边村”乡村旅游发展联盟,推动264个陆上市县交界村、34个海岛村“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丽水市大力开展环境整洁优美、养生特色明显、服务能力较强、乡风文明和谐的养生乡村建设。

20年来,“千万工程”的内涵和意义不断深化和升华,不仅改变了浙江乡村的人居环境,而且还深刻改变了乡村的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公共服务、治理方式以及城乡关系。截至2022年,全省90%以上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70个、示范乡镇724个、风景线743条、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建成全域美丽大花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越走越宽广。2023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311元,首次突破4万元大关,连续39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浙江乡村已呈现全新气象,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三、总结提炼,

“千万工程”的理念与路径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千万工程”绘制了清晰蓝图,指明方向、路径、方法,并将它作为全面小康的“基础工程”、优美环境的“生态工程”、统筹城乡的“龙头工程”、造福农民的“民心工程”以及惠及全省千百万农民的“德政工程”、综合性“系统工程”来谋划推进。

(一)“千万工程”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工程”。“千万工程”是一项“基础工程”,这是从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任务而言的,集中体现了浙江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的实干担当。习近平指出:“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急中之急。”21世纪初,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省委积极谋划省域层面的战略路径,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重大决策。“千万工程”按照“村美、户富、班子强”要求,推动乡村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民生活质量、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和文明素质不断提升。习近平认为,“千万工程”在“加快了农村新社区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在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中发挥了‘基础工程的作用”。作为“基础工程”,“千万工程”带动浙江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奋斗之路。20年来,历届省委深入推进“千万工程”,推动乡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普惠、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实施“千万工程”,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注入强劲动能。

(二)“千万工程”是优美环境的“生态工程”。“千万工程”是一项“生态工程”,这主要是针对农村环境建设而言的,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理念。21世纪初,浙江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较为突出,是困扰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省委实施“千万工程”,就是要力争把一批村庄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家园和谐、生态文化繁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新社区。习近平认为,“实施这项工程推动了环境整治,推进了生态建设,发展了特色经济,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发挥了‘生态工程的作用”。作为“生态工程”,“千万工程”着力开辟了“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20年来,历届省委将环境整治与农村建设、创建生态品牌、挖掘人文景观等有机结合,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和区域特点的山乡村寨、海岛渔村、水乡新村,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农家乐、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生态经济应运而生,实现了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

(三)“千万工程”是统筹城乡的“龙头工程”。“千万工程”是一项“龙头工程”,这主要是从统筹城乡发展而言的,集中体现了城乡一体发展的战略方向。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一直阻滞农村发展。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各类资源大量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习近平指出:“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省委实施“千万工程”,就是要以村庄整治和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促进城市各类要素向农村流动,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发展的路子。习近平强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作为一项‘龙头工程,牵住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牛鼻子。”作为“龙头工程”,“千万工程”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20年来,历届省委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支撑作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大幅提升城乡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发展,积极营造城乡互补、互促共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良好态势,浙江城乡差距日益缩小。

(四)“千万工程”是造福农民的“民心工程”。“千万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这是从践行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而言的,集中体现了党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党和政府更多地访民意、解民情,做好事、办实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可触可感可及的实惠,深得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习近平认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推动了党委、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工作向农村延伸。”作为“民心工程”,“千万工程”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全面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20年来,历届省委将“千万工程”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山区26县发展等全方位、全过程对接融合,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极大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带来了可触可感可及的大实惠,深得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五)“千万工程”是广受赞誉的“德政工程”。“千万工程”作为一项“德政工程”,这主要是从党委政府服务农民群众而言的,集中体现了党与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深刻内涵。实施“千万工程”,是党回应群众呼声、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体现。通过实施“千万工程”,全省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农村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农村精神风貌和农民文明素质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项工程在老百姓中有口碑,成为老百姓特别满意的工程。“许多群众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村班子近年来带领我们干的最大的一件好事善事,办了我们早就想办而又没办成的一件难事实事,这样的村班子我们信得过。”习近平强调要不断丰富“千万工程”内涵,拓展建设领域,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惠及全省千百万农民的“德政工程”。作为“德政工程”,“千万工程”持续推动党委政府工作重心下移,增强为农服务能力。20年来,历届省委持续放大“千万工程”的“德政”效应,全方位推动政府职能深度转变、干部作风深刻变化,全过程提升面向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领域强化面向农民群众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六)“千万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主要是立足“千万工程”的覆盖面和时间跨度而言的,集中体现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高超运用。从内容上看,“千萬工程”涵盖了乡村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提升、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环境整治等方方面面;从覆盖面上看,“千万工程”又包括山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涉及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从时间上看,“千万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长期坚持、循序推进。为此,习近平多次指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城乡各个领域,需要多部门、多层次、多环节的紧密配合才能顺利实施。”为确保“千万工程”顺利推进,省委着重明确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多元化投入为保障的工作思路,提出了把握方向、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抓弱固强,激发内力、增强合力的工作方法,建立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资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推进机制。作为“系统工程”,“千万工程”是运用系统观念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光辉典范。20年来,历届省委既考虑整体协调性、又注重个体多样性,既考虑时效性、又注重长远性,既考虑重点突破、又注重全面推进,推动“千万工程”成为多部门协力共建、多方出力的大系统工程,奏响了强农美村富民的大合唱,走出了一条迈向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康庄大道,实现了浙江乡村的精彩蝶变。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责任编辑:沈  阳)

《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浙江省20年来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的实践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s://www.gov.cn/lianbo/difang/202306/content_6889093.htm。

《浙江乡村20年的坚持——千万工程,老百姓的幸福工程》,《浙江日报》2023年10月12日。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第167页。

同上,第162页。

同上,第163页。

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浙江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以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3页。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第161页。

本书编写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浙江全景录》,第129页。

《“千万工程”引领中国人寿助力绘就浙江“和美共富”画卷》,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money/20230821/47da00591a624995980a9c4a0fba5b41/c.html。

《两个“首破”背后的奥秘》,《浙江日报》2024年01月25日。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第171页。

同上,第160页。

同上,第161页。

同上,第156页。

同上,第161页。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第162页。

同上,第167页。

专题调研组:《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求是》,2023年第11期。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第167页。

猜你喜欢
千万工程浙江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解码浙江“千万工程”
“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面上铺开
中国浙江“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