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基圆桶养殖大口黑鲈经济效益分析

2024-05-16 08:54汪焕段国庆周华兴胡玉婷李彤叶胜佳胡光秀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8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

汪焕 段国庆 周华兴 胡玉婷 李彤 叶胜佳 胡光秀

摘要 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的经济效益,为促进该养殖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本文调查了安徽省3个县区的陆基圆桶大口黑鲈养殖企业,并对其大口黑鲈养殖的投入、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投饲成本是养殖成本的第一大投入要素;通过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投放密度、苗种来源、固定资产投入和销售时间均是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生产上建议养殖企业开展养殖技术研发,调整养殖模式,充分发挥陆基圆桶养殖潜力,适当延长养殖周期,提高商品鱼规格,错开销售高峰期等方式,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大口黑鲈;陆基圆桶;经济效益;养殖成本;投放密度

中图分类号 S965.211;Q95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08-0047-05

Economic benefit analysis of Micropterus salmoides cultivation in land-based drum

WANG Huan1    DUAN Guoqing1    ZHOU Huaxing1    HU Yuting1    LI Tong1    YE Shengjia2    HU Guangxiu2

(1Institute of Fisheries Scienc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hu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Aquaculture & Stock Enhancement, Hefei 230031, China;

2Wuhu General Bay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Wuhu 241300, China)

Abstract Land-based drum recirculation aquaculture is a new and efficient aquaculture mode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Micropterus salmoides cultivation in land-based drum,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aquaculture model.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a total of three land-based drum farms of M. salmoide in Anhui Province, and analyzed their inputs, yields, production values,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M. salmoides bass aquacul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eding cost was the first major input element of the culture cost. The cost and yield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placement density, seedling source, fixed asset investment, and marketing time were all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economic benefits. In terms of production,it was recommended that enterprises carry ou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technology, adjust the aquaculture mode,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tential of drum aquaculture, appropriately extend the aquaculture cycle, improve the specification of commercial fish, and stagger the peak period of sales, with a view to obtaining higher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s Micropterus salmoides; land-based drum; economic benefit; breeding cost; drop density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称加州鲈,隶属鲈形目、鲈亚目、太阳鱼科、黑鲈属,原产于北美洲的淡水流域。大口黑鲈适应性强、生长快、易起捕、养殖周期短且养殖效益高,自引入后经过发展,现已推广到全国各地,其产业发展迅速,是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1]。

随着配合饲料技术的突破,大口黑鲈的产量有了大幅提高;在遗传育种方面,先后培育出优鲈1号、优鲈3号等优良品种;在养殖模式方面,研发出池塘精养、设施渔业等高产高效模式,产业链日趋完善[2-3]。2022年全国淡水鲈鱼产量达80.2万t [4]。实践中,大口黑鲈产业的发展存在需要进一步改善的环节,例如饲料配方的研制方面,因其是制约大口黑鲈产业绿色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环保高效、经济实用的配合饲料研制十分迫切[5];大口黑鱸种质方面,存在部分种质衰退、引种混乱、苗种品质不高和生长速度慢等问题;加工方面,深加工暂未形成规模,暂时未打造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此外,市场价格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保障养殖户的效益[6]。因此,在打通大口黑鲈上、下游产业链上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促进消费端的开拓,反哺整条产业链,以形成良性循环。

池塘养殖是水产养殖的主要模式之一,其产量较高,面对有限的水资源,通过扩大养殖面积提高产量的空间越来越小,要实现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突破传统粗放生产模式,向集约化、工厂化、设施化和智能化发展。粗放的池塘养殖模式,较落后的渔业设施装备,持续增加的生产成本,以及养殖风险增高、病害增多、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增加和环境效益降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水产养殖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改变了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是现代渔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7]。该模式是一种在陆地上建设养殖设施的集约化养殖模式,由圆形养殖池、鱼粪沉淀池、尾水收集池、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三级生态池等部分组成[8-9],具有养殖装备先进、不受地域限制、养殖环境可控、单位面积产量高及产品质量可追溯等优势。近年来,得益于陆基圆桶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大口黑鲈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实践中,该养殖技术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确保其产量和效益[2,10-11]。为此,本研究对安徽地区陆基圆桶养殖大口黑鲈的投入、产出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该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为陆基圆桶养殖大口黑鲈模式的完善和推广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2023年9—11月,共选取3个采用陆基圆桶养殖大口黑鲈的企业进行调查,企业名称分别以NL、FC和HQ表示。

1.2 陸基圆桶养殖系统建设

1.2.1 系统组成  陆基圆桶养殖系统由陆基圆桶、沉淀池、池塘净化区、增氧泵和水泵等设施设备构成,并通过管道连接。

1.2.2 圆桶建设  根据地形地势,布置养殖圆桶,圆桶底部为锥形,可采用混凝土浇注,也可直接开挖泥土夯实。圆桶直径一般为6.0~8.0 m,深2.0~2.5 m,圆桶材料可由帆布、不锈钢架或镀锌管等组成,并配套进排水管等。

1.2.3 沉淀池建设  沉淀池占地面积一般为2 000~3 335 m2,池深2.5~3.0 m,沉淀池中悬挂毛刷,毛刷长度12~15 cm,毛刷悬挂面积不低于沉淀池面积的40%。

1.2.4 池塘净化区建设  池塘净化区面积为10 000 ~12 000 m2,水深2.5~3.0 m。上游连接沉淀池、下游通过水泵、管道与圆桶连接。池塘净化区沿岸可种植芦苇、荻、白菖蒲或喜旱莲子草等挺水植物;浅水区可种植苦草、轮叶黑藻或伊乐藻等沉水植物;深水区设置生态浮岛,栽植水芹菜、空心菜、黄菖蒲或鸢尾等,并定期打捞防止过量生长。此外,净化区水体中可投放鲢、鳙等滤食性鱼类、贝类。

1.3 大口黑鲈养殖过程

1.3.1 苗种投放  苗种投放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大口黑鲈苗种投放时间为5—7月,HQ的投放密度最小,为43尾/m3;FC投放密度最大,为129尾/m3。除FC投放规格为20尾/500 g外,NL和HQ的投放规格均为15~16尾/500 g。

1.3.2 饲料投喂  苗种在投放后需经短暂饥饿管理后再投喂适口的商品饲料。3家企业均选用大口黑鲈专用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4%,每日投喂2次,投喂量和投喂次数视温度、天气和鱼体规格等情况灵活调整,饲料粒径0.2~0.7 cm,以鱼体每增长5 cm为一档更换一种粒径饲料。

1.3.3 日常管理  每次投喂饲料1~2 h后排污1次,每次3~5 min,排出的污水进入尾水处理系统。架设水质监测设备,适时掌握水体溶氧变化,确保养殖水质达标。每15~20 d取样1次,测量鱼的生长、解剖观察其内脏以及检查病害发生情况,疫病防控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并做好投喂、用药及死亡等生产记录。

1.3.4 尾水处理  尾水经过管道排至沉淀池,大颗粒物质沉淀后,进入池塘净化区,经池塘净化区微生物、水生植物和鱼类的综合利用后,富含N、P等营养元素的水体得到充分净化,并由净化区出水口的水泵提取至圆桶再利用或达标排放。

1.4 经济指标测算

总成本包括苗种费、饲料费、渔药费、用电费、人工费和设备折旧等。其中苗种费、饲料费、渔药费、用电费和人工费等以实际发生金额为准;NL和HQ采用的养殖设备材质相似,分别按1个养殖桶及配套设备造价1.2万元和1.0万元计,设备折旧均按5年进行计算;FC养殖设备按1个养殖桶及配套设备造价3.0万元计,设备折旧按20年计算。按以下公式进行经济效益测算。

(1)增值效益=产值-苗种投入;

(2)增值率(%)=增值效益/苗种投入×100;

(3)总利润=总产量×单价-总成本;

(4)养殖利润率(%)=养殖利润/总成本×100;

(5)产出投入比=单位产值/单位投入;

(6)收益率(%)=单位利润/单位投入×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养殖投入与产出情况

经实地调查统计,获得了3家企业的大口黑鲈养殖投入和产出情况(表2)。3家企业的饲料系数均为1.2。FC的单位产量最高,为64.5 kg/m3;HQ的单位产量最低,为21.7 kg/m3。

陆基圆桶养殖模式的生产投入与产出情况详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1)增值效益和增值率:NL、FC和HQ企业的增值效益依次为487.60、1 231.95和651.40元/m3,平均增值790.32元/m3;增值率依次为609.50%、2 122.22%和1 514.88%,平均增值率1 415.53%。(2)利润:NL、FC和HQ的养殖利润依次为32.61、168.99和186.91元/m3,平均129.50元/m3。(3)收益率:NL、FC和HQ的养殖收益率依次为6.10%、15.07%和36.83%,平均达到19.33%。

2.2 养殖投入构成

通过对大口黑鲈养殖投入构成比例(图1)分析发现,投喂品是3家企业最大的投入要素,其中NL的投饲成本占总投入的71%,FC占79%,HQ占62%。苗种是NL的第二大投入要素,占总投入的15%;固定资产折旧是FC的第二大投入要素,占总投入的6%;电费是HQ的第二大投入要素,占总投入的11%。NL其他投入要素的占比相对较低,合计占比为14%;FC除投喂品和固定资产折旧外,其他投入占比均不超过5%,合计为15%;HQ投喂品和电费成本均超过10%,人工成本达10%,投喂品、电费和人工成本合计占有比83%。

3 结论与讨论

3.1 投放密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养殖密度是实际生产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12],过高的养殖密度可能会对鱼类的生长性能、生理状态和肌肉品质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而过低的养殖密度会使饲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益降低[13-14]。本研究中,3家企业的投放密度分别为50、129和43尾/m3,其中,HQ投放密度最小,FC投放密度最大,是前者的3倍。从养殖结果来看,NL养殖产量仅为21.7 kg/m3,而FC的产量达64.5 kg/m3,是前者的3倍,且两家企业的养成商品规格相当,可见苗种投放密度与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低密度养殖产量不高,会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开展大口黑鲈陆基圆桶养殖密度研究,对提高养殖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3.2 投放时间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苗种的投放时间也是影响养殖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此次调查的NL和HQ两家企业所用苗种均为外购,苗种规格和购苗时间均是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从实际来看,NL购苗时间为5月份,HQ购苗时间为7月份,两者所购苗种规格相当,但价格相差较大,NL购买苗种的价格是HQ的1.6倍,可见投放时间对苗种成本有较大的影响。

3.3 苗种来源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经调查,FC的苗种为企业自繁苗种,其苗种成本为0.45元/尾,占养殖总成本的5%,而NL、HQ的苗种成本分别为1.6和1.0元/尾,占到总成本的15%和9%。由此可见,苗种自繁也是控制养殖成本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企业可开展苗种自繁自育,以降低养殖成本。

3.4 销售时间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从调查结果来看,NL和FC都选择10月左右至年底这段时间销售商品鱼,该时间段正是商品鱼集中上市阶段,价格相对较低,规格400~500 g/尾的商品鱼售价为20~22元/kg,盈利空间较有限。而HQ将销售季节延迟到翌年上半年,延长了投喂时间,销售规格也提高到500~750 g/尾,且错开了销售高峰期,售价达到32元/kg,盈利效果较好。因此,建议企业加强大口黑鲈越冬管理,定期检查水质、水温以及鱼的活动情况等,随行就市,以增加经济效益。

综上,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的经济效益,得出投饲成本是养殖成本的第一大投入要素;此外,投放密度、苗种来源、固定资产投入和销售时间均是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生产中,建议养殖企业开展养殖技术研发,调整养殖模式,充分发挥陆基圆桶養殖潜力,适当延长养殖周期,提高商品鱼规格,错开销售高峰期,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曹巍,李兵部,何忠伟,等. 河北省大口黑鲈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河北渔业,2023(7):44-46.

[2] 毕威,赵孟杰,曹嘉博,等. 我国大口黑鲈养殖优势、存在问题及发展措施[J]. 科学养鱼,2022(3):1-2.

[3] 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 中国淡水鲈产业发展报告[J]. 中国水产,2021(3):40-48.

[4]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3[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3.

[5] 林仕梅,陈拥军,周文豪,等. 大口黑鲈高质量发展之营养调控策略[J]. 饲料工业,2022,43(10):12-17.

[6] 黄超,章铭,杨虎城,等. 湘阴县加州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当代水产,2023,48(3):78-79.

[7] 黎建斌,黄健,杨琼,等. 两种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效果对比分析[J]. 河北渔业,2023(10):13-17,27.

[8] 张棋,邹胜华,黄天乐,等. 大口黑鲈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应用与分析[J]. 中国水产,2023(6):48-50.

[9] 陈乃瑞,陈柏娟,介百飞. 丘陵坡地陆基圆池大口黑鲈循环水养殖技术[J]. 水产养殖,2023,44(6):70-72.

[10] 刘兴悦,吴波,张龙婷,等. 贵州山区鲈鱼高位池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8):83-85.

[11] 杨瑞,刘春玲,张磊,等. 大口黑鲈在陆基圆桶循环水和池塘两种养殖模式下生长速度对比试验[J]. 渔业致富指南,2022(7):69-72.

[12] 冯德军,黄亨达,张宇笈,等.养殖密度对圆形循环水养殖池自清洗能力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23,39(19):267-276.

[13] 徐二宝. 池塘工程化圈养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3.

[14] 张奇,侯杰,杨军,等.池塘圈养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22,46(5):671-678.

(责编:何 艳)

基金项目 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ly15)。

作者简介 汪焕(1989—),女,安徽砀山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从事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

通信作者 段国庆(1984—),男,安徽肥西人,硕士,副研究员,从事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2-31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
提高育肥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
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对提高煤矿经济效益措施的探讨
医院经济效益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