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建设者之家

2024-05-15 22:03毛雪
上海故事 2024年2期
关键词:建设者工友志愿

毛雪

故事团队: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成立于2016年,是上海市第一家扎根工地、服务建设者的志愿服务组织。累计至今,开展志愿服务时数长达22000小时。曾获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中国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最佳案例、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等全国、省市级荣誉20余项。

2023年9月,宝宝阿姨正盘算着打包搬家的事情,心里估算着工作量,手头已经开始准备几分钟后要做的工作,因为快到11点了,这是家里最忙的时候。

建筑工人们过个马路就到“家”了。他们有的进来自助剪头,有的来洗衣服,更多的是来这里歇会儿,吃完饭打个盹。他们不用担心会睡过头,因为宝宝阿姨和家里的小伙伴都会记得叫醒他们。这份默契是七年时间里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宝宝阿姨总习惯称这里是“家”,多年来叫顺口了,其实它的全称是“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和这个家的缘分要从2016年说起。

万事开头难

“那时来这里报到,周围野草丛生,黄土朝天。我们工作站还没建起来,我就坐在工地的砖上。”宝宝阿姨回忆起刚来的时候。

这是从零开始的任务,而且作为上海市第一家扎根工地、服务建设者的志愿组织,没有先例可借鉴,只能靠自己摸索。已到退休年纪的宝宝阿姨接过这个任务,她有信心做好,而且心中已有所筹划。

宝宝阿姨出生于1953年,大名蔡莉萌,家里人特别喜欢她,所以给她起的小名叫作宝宝。1999年她开始做社区工作,也从家人口中的“宝宝”变成大家口中的“宝宝阿姨”。丰富的社区经历让她知道基础工作对这个“家”的重要性。所以,她第一步便开始——画表格。

“我来的时候就画了好多表格,这些表格都是空白的。你的爱好是什么?特长是什么?现在的工作是什么?来自哪里?”

“每当需要统计人员的时候,建设单位总会说,到宝宝阿姨那边去拿到的材料是最准确的。”

画表格只是工作的最后一环。在画表格前,宝宝阿姨其实想要了解的是这两个问题:第一,工友们需要什么;第二,工友们最常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她白天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调研、跑工地,近距离和工友们聊天。最后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设计出表格需要填写的内容,打印出来交给工友们填写。

有了这份厚厚的表格打底,宝宝阿姨算是和家里的一万多人都认识了,她初步了解了这些性格迥异的建设者。

一个月的时间,650平方米的房子建好了,这个家开始运转起来。根据调研结果,有一个房间是宝宝阿姨和其他伙伴的办公室,其余都是按照工友们最日常的需求来安排的。一层有医生问诊室,一周内定期有医生志愿者来提供服务;有洗衣房,洗衣机旁还放着靠椅和镜子,工友们可以自助剪头;院里的通风处也摆着几把椅子,随时供人休息;墙上贴着本周放映的电影片单。二层有阅览室和报告厅,每周的主题讲座都在这里开展。

要用感情去干活

这个家除了日常的事情要忙,时不时也要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就在前几天,一个工友急匆匆地跑来建设者之家找宝宝阿姨。他说一个工友请假回家十天,找他帮忙顶班,但没给他钱。碰到这种涉及钱财和工友们利益的纠纷,宝宝阿姨会更加谨慎对待。

有多年社区经验的宝宝阿姨知道,如果问当事人,他们肯定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也肯定是说不清楚的。所以她不找这两个当事人,而是第一时间找了第三个人来问清楚,详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工友回家十天,请另一个工友顶班。前几天请假的工友回来了,顶班的那个就来问他拿钱,听到对方说下个月给,他就着急了,以为对方要赖账。对方说工资都是这个月干下个月领,因为这个工友不懂,所以闹出现在的问题来。宝宝阿姨和他解释清楚之后,他就知道了,也相信宝宝阿姨,同意等到下个月再领钱。

还有一次在临下班前,一对夫妇拿着一张纸条过来,上面只写着四个字:宝宝阿姨。他们是来讨薪的,如果走司法程序会花些时间,他们等不了,所以听了别人的建议,来建设者之家找宝宝阿姨帮忙。

虽然是临下班的时间,但在建设者之家里,大家的服务一直是紧跟着需求走的。宝宝阿姨让他们把自己的名字、联系电话,谁介绍过来的,项目负责人是谁,欠多少钱等全部写清楚,然后根据施工项目找到了分管领导。

电话联系上了,对方说会先问问情况,尽快落实。过了一个多小时,确认情况属实。宝宝阿姨考虑到夫妇俩大老远来,拿不到钱心里不踏实,便问项目负责人是否方便将钱款尽快打到我们工人的卡上。结果傍晚5点30分,钱到账。

“我们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凝聚人心,要用感情去干活。因为我们平日里都在用心提供服务,所以工友对我们很有感情。否则我们跟他们联系,他们也不会理睬。”建设者们、工程组负责人、各志愿团体等,都会通过建设者之家来对接和沟通。对于管理工作,宝宝阿姨有自己的方式,她把建设者之家简化为“家”,用人情来考虑事情。

而这个家也不仅仅是650平方米的房子,它还服务着徐汇滨江20多个、约960万平方米的在建项目的建设者们,高峰时期聚集有1万名建设者。

家里最热闹的时候

“我们的工友们来自五湖四海,很看重风土民俗,加上节假日一般也不回去,所以在建设者之家,一年的活动规划里排满节日活动需求。”

节假日是这个家最热闹的时候。这不,2023年的端午节工友们收到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徐汇分会、上海市台资企业协会徐汇区工委会捐赠的粽子礼盒。为了让节日活动顺利举行,建设者之家的成员夏奇为,每次都会在现场做好登记和扫码工作,确保让每一位工友都收到节日礼品。随后的现场则属建设者之家的工作人员姜毅华“出镜率”最高。他负责在现场帮工友们拍照留念,非常受欢迎。工友们看到被拍的自己,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则很害羞。但他们都会跟姜毅华讨要照片,然后分享给自己的家里人看。

除了节日礼品,建设者之家还会开展非常实用的现场活动,比如免费法律咨询和爱心义诊服务。志愿服务律师会给在场的工友提供免费咨询,诸如维权、用工协议的签订都是工友们常常遇到的问题。医疗人员会为大家量血压、测血糖,现场开课,给工友们科普养生保健知识。同时,工友们也可以在活动中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宝宝阿姨、夏奇为、姜毅华等建设者之家的伙伴们也更亲近了。

过年的时候,这个家就是工友们的家,建设者之家的工作人员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过年。大家吃完热乎乎的饺子,就到隔壁“邻居”——上海国际传媒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看8K直播的春晚。那里还为大家准备了各种茶点。在央视大影院看央视“春晚”,用工友们的口头禅说:“这体验老壮观了。”

既然有有计划的安排,就也会有计划外的福利。“之前浦东一个志愿团队捐了衣服没地方送,通过介绍找我,问我是否需要。我想可以给我们工友嘛,所以决定尝试一下,让他们把衣物送到我这里来。我们搞了一个便民集市,让大家来挑选自己喜欢的衣物。”这次集市效果特别好,受到工友们极大的欢迎,宝宝阿姨和小伙伴们都记在了心里。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次摩根大通在上海开年会,晚上盒饭订多了,吃不完。“有人想到我,问今天晚上有200份盒饭可以送到这边吗?我说可以,就送给我们滨江上夜班的工人。于是小伙伴们帮着在群里通知,让大家来领。”

宝宝阿姨知道,社会上是有许多资源和福利的,但需要一个平台来联系,才能把它们送到有需要的人手里。这个家就是这样的平台,他们要做好中间这一环。

付出是相互的

2022年,刚毕业的刘一凡来到建设者之家,他接到工作以来的第一个任务——为区里一年一度的实践会安排一个节目。和宝宝阿姨商量之后,他们找到两位非常合适的工友——李海新和朱峰。沟通过之后,两人都非常爽快地答应下来。

节目是小品表演,剧本是刘一凡写的,导演、表演指导也都是他。虽然是根据工友们真实发生的故事改编而成的小品,但李海新和朱峰表演起来还是不够自然。因为白天要在工地干活,工友们就趁中午吃饭的时候,一遍又一遍地跟着排演,从不抱怨。

当他们的节目在首演获得肯定时,两位演员极其开心。平时在建设者之家,他们是被服务的对象,终于有一天,他们能用“演技”为这个家争取荣誉,成就感油然而生。建设者之家的存在,让他们的归属感有了真实的落脚之地,正应了小品的主题——他乡似故乡。

2023年7月11日是建设者之家的7岁生日,它已从荒郊的空地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受工友们信赖的地方。

宝宝阿姨说:“能坚持下来做这些服务是不容易的。希望我们这个站点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插图/桑麟康)

猜你喜欢
建设者工友志愿
建设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金忆元街的建设者》
我志愿……
工友艺苑
建设者
工友艺苑
工友艺苑
“劳动者”与“建设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