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学习必须坚持语言与文化并重

2024-05-15 15:29廖米佳
疯狂英语·双语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例文话语学习者

廖米佳

许多英语学习者以为,了解诸如“圣诞节”等的由来和庆祝方式才是英语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学习。然而,这种理解是狭隘的。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文化,也没有没有文化的语言。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注重语言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语言文化的学习。只有这样,语言与文化的学习才能相辅相成,学生将会拥有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一、例文

为了清楚地阐述本文的基本观点,这里,我们以上海教育出版社“双语教育实验教材”《英语》(一年级第二学期)Unit 10 He works in afactory 中的第二个对话为例,进行逐一论述。

Edward: Ah, you are listening to music, Lily?

Lily: Yes. This song is very nice.

Edward: Do you listen to music every day?

Lily: Almost every day. Usually, I listen to music in the evening.Sometimes I listen to music in the morning. Do you often listen to music?

Edward: No, I dont. I often play table tennis with my father.

Lily: Great!

二、例文中的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深度解析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而文化则赋予了语言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对中国学生而言,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外国语言,更是为了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讲到学习英语中的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少人顿时会想到英语中的常用习语和俚语。其实,实际情况远远不止如此。

1. 人物称谓的语言与文化

英语中的语言文化是普遍存在的,并不仅仅存在于常用习语和俚语之中。在英语中,如何称呼一个人,这本身也是英语语言文化。

对话中的Edward 见到Lily 就说“Ah, you are listening to music,Lily?”,可见Edward 与Lily 的关系非同一般,至少是很熟悉的,否则Edward 就不会对Lily 直呼其名,而会称其Miss Smith 或Miss LilySmith——假如Lily 的姓是Smith 的话。

了解英语中的称呼文化,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我们更好地融入英语母语国家的日常生活,感受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2. 话语承接的语言与文化

在英语中,会话的一方是怎样承接对方话语的,其背后反映的还是英语语言文化。

对话中的Edward 在听到Lily 说“Yes. This song is very nice.”时做出的是怎样的话语承接呢? Edward 既没有说“Yes.”,也没有说“Well,sorry, I dont think this song is so nice.”,而是回避對Lily 所说的“Yes.This song is very nice.”这句话的回应,直接问了一句“Do you listen tomusic every day?”,进行话轮转折,实际上就是开启了新的话轮。深刻分析Edward 的话语承接方式,就会发现Edward 所关注的并不是这首歌曲,因此才对这首歌曲的好坏不置可否。所以,这里与其说Edward承接了Lily 的话轮,还不如说他开启了聚焦音乐的新话轮。

那么,Edward 这么做是否就是在破坏交际的礼貌性原则呢?答案是“No.”,因为如前所说,从称谓方式所做的文化分析可以判断他们两个人是彼此非常熟悉的。这或许与我们中国人经常讲的“熟不拘礼”有异曲同工之处吧。

3. 话语回应的语言与文化

一个人以怎样的话语来回应对方的话语,它所体现的是说话人在语用上的“合作性原则”运用得如何。

当Lily 听到Edward 问的“Do you listen to music every day?”问题之后,她不但没有简单地用“Yes.”或“No.”敷衍了事,反而用“Almostevery day. Usually, I listen to music in the evening. Sometimes I listen tomusic in the morning.”这段话来讲述她是如何地喜欢音乐。这或许就是Lily对Edward所问的“Do you listen to music every day?”问题最好的合作性回应。

4. 表达背景的语言与文化

任何英语语篇都一定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英语语言的背景文化。

在上面的对话中,Lily 喜欢听音乐,而Edward 更喜欢和他父亲一起打乒乓球。通过了解这些偏好,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语言,还可以深入了解日常生活的文化背景——在英语国家,打乒乓球等活动可能更常见,这反映了语言学习者能够欣赏的文化细微差别。

5. 赞美背后的语言与文化

中国的英语初学者往往对英语中的“Great!”“OK.”“Good.”之类的赞美语过于信以为真,其实,在多数情况下,这不过是说话人出于礼貌的表达或终止话轮的需要。

分析例文中的Lily 在听了Edward 讲的“No, I dont. I often play ta ble tennis with my father.”这句话,不难发现,Lily 的赞美更多的是出于礼貌,而不是真正的赞美,且这一礼貌语的背后的目的在于结束话轮。试想:如果Lily真的认为Edward“ Great.”,那么接下来话轮就不会结束,Lily 就会主动将话轮承接到“打乒乓球”上去。可是,Lily 没有。

6. 语言与文化的融合

例文本身就是语言与文化融合的一个很好的证明。通过讨论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技能,特别是话语交往中的起、承、转、合技巧,还培养了文化意识。这种语言与文化的融合对全面理解语言至关重要。

三、提高英语语言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1. 要咀嚼英语文字,不要走马观花

小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与文化素养,就必须在做英语阅读理解时咀嚼英语文字,千万不可走马观花。在阅读英文时,既要一字一句读,又要上下连贯读。只有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才能看到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的英语语言文化。

除此之外,还要反复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一遍又一遍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走进阅读文本,越来越接近作者真正要传达给读者的意思。

2. 要学习高质量的英语文本

发展英语语言与语言文化综合素养,离不开学习高质量的英语文本,因为只有高质量的英语文本才能提供丰富的英语语料。离开了高质量的英语文本,是难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更不可能领略到英语语言丰富的文学内涵,也无法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3. 要重视学习的日积月累

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不能满足于一学了之、一听了之,而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

有效积累的方式大致有三种:

第一,记笔记。英国著名哲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弗兰西斯· 培根在其著作《论读书》中特别强调“笔记使人深刻”。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将所学到的点点滴滴的英语语言文化以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闲暇时加以阅读、咀嚼、比较,才能產生心得。

第二,讨论。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要主动将自己感受到的英语语言文化与同学进行分享和讨论,在分享和讨论的过程中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第三,请教。作为英语学习者的小学生,他们对英语语言文化的感悟和体会总是有限的,并且是难以做到精确的。为求得真知,学生应该在广泛阅读的同时,特别注意向英语教师请教有关英语语言文化的知识,从而去伪存真。

总之,小学英语学习必须坚持语言与文化并重。通过语言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沟通交流;通过文化的学习,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英语语言与文话的独特魅力,开阔国际视野,丰厚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例文话语学习者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