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2024-05-15 14:09韩伟
上海企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产教应用型校企

韩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还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相关概念,介绍了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分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相关职业高校进一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概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深度合作,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高校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共同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这种教育模式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进行深度合作,旨在共同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需要向高校投入资源,并与高校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进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选择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就业市场,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校企合作还能加快高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

一方面,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招生及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仍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甚至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其原因在于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与企业的用人需求不匹配,且高校在教学期间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不足。

另一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因此,如何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培育应用型人才,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成为当下职业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第一,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校可以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践,使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学习和理解企业文化,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第二,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可以根据合作项目的特殊需求,联合制订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同时,企业需要安排相关人员直接参与学生的职业培训活动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第三,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企业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和企业人才需求,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从而帮助高校培养出符合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有助于深化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一方面,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可以实现联合办学,并高效整合双方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必要的专业理论课程后,就可以前往相关合作企业进行岗位实习,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编程技能、算法设计和分析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操技能。

另一方面,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不断深化,高校可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资源,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三)有助于实现企业与高校的双赢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技能,还可以提升其职业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为企业输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四、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一)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第一,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系建设,并明确各环节校企双方的责任,充分发挥统筹调控作用。同时,政府部门需要赋予高校自由选择产教融合模式的权利,并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意愿来决定是否参与产教融合,从而更好地推动产教融合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政府部门应持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政府部门可以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对校企双方在师资和教学质量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并定期评估校企合作项目,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高校应与合作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定期进行交流和协商,及时了解合作企业的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变化,从而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高校与合作企业应共同制定清晰的人才培养标准,明确高校学生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确保高校培养的人才满足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

第四,高校和合作企业应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评估和反馈机制,明确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要求及评估指标和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企业应及时向高校反馈评估结果和意见,帮助高校了解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及时调整相关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促进产教融合持续发展

第一,企业应积极参与产教融合,支持高校人才培养,通过将先进的理念、技术、设备等资源引入高校,并安排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对高校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第二,高校應主动对接合作企业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从而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

第三,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例如,政府部门可以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产教融合项目特点的多元化融资产品,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配套金融服务,加大对产教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重新界定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校和企业进行,并确定实习生的薪酬标准,以保障学生、高校、企业三方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三)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第一,企业应指派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且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担任高校学生的实习导师,帮助学生适应企业环境,并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兴趣爱好为其分配相应的工作,以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得到有效指导,实践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第二,高校应指派全职教师担任实习学生的在校指导老师,并根据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表现为其制订个性化的实习计划,定期评估学生的实习效果,帮助学生改进实习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不断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

第三,高校指导老师和企业实习导师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定期进行沟通交流,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指导和支持,进而增强产教融合效果。同时,高校指导老师和企业实习导师可以共同探讨并帮助学生制订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双方的密切合作,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应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放在突出位置,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方面,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性项目和实习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提高学习的实际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向高校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技术,帮助高校更新教学内容,使其更符合就业市场的需求。同时,高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开展讲座和培训,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第一,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标准等,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明晰参与各方的职责与权限,确保参与各方能够有效遵守协议与承诺。

第二,政府部门应积极落实国家支持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定期跟踪、跟进,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地。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参与产教融合项目相关人员人身安全的保护,切实维护高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第三,高校应加大对产教融合相关学科或专业课程的资金投入,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提供运作保障,促进其稳定运行。同时,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产教融合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进而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路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帮助高校实现产业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还可以为企业输送人才,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因此,高校应将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路径,并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形式、新渠道和新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应用技能、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源源不断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产教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