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4-05-15 14:09雷令斌
上海企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部门管理工作

雷令斌

全面预算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其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本原始积累,还有助于保障其正常经营和运转。然而,目前我国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的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与筹划,并通过监控执行过程,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进行对照和分析,以及时调整经营活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三个环节。其中,预算编制环节的主要内容为确定预算目标,根据预算目标编制、汇总与审批预算;预算执行环节包括预算分解、预算分析、预算控制、预算调整等内容;预算考核环节是指通过实施定期或动态的预算考核,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各种纠偏措施加以解决,以实现企业预算目标。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员性。全面预算管理强调从企业整体出发,将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有机融合,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等环节来管理企业的经济行为。企业全体员工都应积极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共同完成各项经营指标,进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其次,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方位性。全面预算管理强调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规划和控制,其不仅包括财务预算,还包括生产预算、营销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等各个方面的预算内容。同时,全面预算管理既覆盖“资金运动”的全过程,也覆盖“价值运动”的全过程。

最后,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过程性。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针对财务部门开展的管理工作,还是针对整个企业开展的管理工作,且涉及资金使用、项目执行、成本控制等各个方面。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实现自身战略目标,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企业可以有效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减少资金浪费;通过分析各项业务指标完成情况及资金使用状况,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资金分配问题,确保资金使用合理;通过定期评估及预测财务状况,企业可以合理制订未来资金投入计划和投资方案。

二、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也是企业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我国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尚未将全面预算管理真正融入日常经营活动中。

(二)部门之间协调性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沟通与協作机制,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绩效考核激励制度,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落实。例如,项目部经理只负责工程项目的日常经营管理和施工现场的生产组织工作等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而对企业整体的资金计划、成本控制及利润指标等宏观决策事项缺乏关注;财务部门大多关注具体的业务数据及账务处理情况等微观细节问题,而对企业各部门的实际发展需求缺乏了解;生产管理部门则视自身为“执行者”而非“决策者”。因此,当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时,建筑施工企业往往会因跨部门协调不畅而延误工期、增加成本。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还会损害企业的整体形象和信誉度,甚至导致企业失去竞争优势、陷入发展困境。

(三)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

目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存在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例如,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但是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规范;部分企业在制订年度财务计划时,只注重收入与利润指标的设置,而忽视了成本费用等指标的设定,导致企业内部出现“重支出轻收入”“重结果轻过程”“重结果轻程序”等问题。同时,部分企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还存在随意性较大、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等问题。

(四)预算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

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建立健全预算监督考核机制,全面、系统地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才能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然而,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仍然将全面预算管理视为财务部门的“管理工具”,尚未将全面预算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导致预算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出现预算超支、资金被挪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信息化建设滞后

我国建筑市场具有施工项目多、资金压力大等特点。因此,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需求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引导预算管理人员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以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然而,我国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目前信息化建设滞后,企业管理层尚未意识到信息化对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全面预算管理效率较低。

三、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树立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营造良好的全面预算管理环境。良好的环境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企业应不断完善预算组织架构,营造良好的预算管理环境,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进而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应引导全体员工学习全面预算管理知识。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讲解大会及交流大会等活动,加深全体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提高其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配合度。当全体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有了一定了解时,其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也会得到相应提升。

最后,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从“硬性”层面强化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了解,同时确保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有制可依”。

(二)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

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使各部门员工积极配合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从而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建立“促交”制度,从制度层面规范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活动。以施工部门和采购部门的协作为例,在正式施工前,施工部门应列表申请施工所需设备,采购部门应根据施工部门的实际需求采买设备。这不仅有助于确保施工的正常开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有助于有效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建立核心员工“轮岗”制度,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如定期将财务部门的员工调换到采购部门,将采购部门的员工调换到工程监督部门,将工程监督部门的员工调换到税务筹划部门等。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强职能部门员工对业务的了解,还能促进各部门员工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此外,企业管理层应鼓励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从而增强部门间的凝聚力。

(三)制订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

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不仅是保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的重要途径,还是促进企业高效运营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前,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其原因在于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全面预算管理流程,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预算,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发展需求。

(四)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督考核机制

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督考核机制是建筑施工企业有效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具体来说,建筑施工企业可从监督和考核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监督制度,实时监控和评估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员工出现违规行为,监督人员就可以按照监督制度来处理该违规人员,以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此外,建筑施工企业还可以设立流动监督机构,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规范性。

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考核制度,将员工的工作绩效与工作质量直接挂钩。这不仅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全面预算管理质量,还有助于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对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从增强信息化管理意识和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两方面入手来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应引导全面预算管理人员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和技术,提高其对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以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例如,通过引入自动化的财务预算系统,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实现财务数据与预算数据的实时对接,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深入挖掘和分析历史数据,为预算编制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全面预算管理质量。

四、結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采取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制订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督考核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等策略,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部门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