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诗词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2024-05-14 14:02黄兰芸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写作能力

黄兰芸

叶圣陶在探讨“读”和“写”的关系时指出,阅读文章,要在深刻理解内容的同时领会写作技巧,并将其作为写作的参考。写得不好可能因为读得不精、读得不多,或者是使用的方法不当等。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能从根源上解决写作时“言之无物”的尴尬问题,非常必要且可行。可是面对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仅凭粗浅的学习恐难以到达预期效果。基于此,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高度重视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并有效运用到写作中,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促进文学素养的提升。

一、古诗词学习与写作之间的联系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不仅韵律整齐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也正是因它的独特才为教学提供了“独辟蹊径”的机会,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词的创作背景、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也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诗词的语言“简而不凡”,凝练的语言中体现着深刻的文学价值,若能积累,将有利于写作和表达情感。

笔者认为,小学的古诗词和写作之间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语言表达、视野拓展与思想内涵。例如,在描写景色时可引用“西岭千秋雪”,描写物体时可选择“十里荷香”的写意,抒发情感时可借用“万里送秋燕”的愁思。总之, 学习古诗词能强化思维能力,增强审美意识,这些都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古诗词学习促进写作能力提高的表现

1.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及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高尚品质,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三观”。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树立他们正确的“三观”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包含奉献、爱国、奋斗等多元内容,透过文字就能看到“正能量”。另外,古诗词的形式美、意境美、语言美是提高审美情趣的养分,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而无论是提高道德品质还是提高审美情趣,对写作来说一定受益匪浅。

2.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创造能力

对古诗词的鉴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能发散思维,提高想象力。例如,古诗词中的“留白”底蕴深厚且意境广阔,一方面有利于思维拓展,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无限遐想,是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的重要工具,而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写作的基本素养。“留白”艺术主要体现在结构和意境上,类似于电影中的“空镜”,能给观众留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为写作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丰富的内容、血肉丰满的人物对结尾进行续写,也可以通过古今对比展开写作。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一些教师仍习惯“满堂灌”,学生能发表个人真实看法的机会有限,有时虽然让学生畅所欲言,但他们又无话可说,或者难以用流畅的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而用词精准、语言凝练的古诗词可以有效弥补学生表达方面的不足。例如,“推敲”二字的典故,能让学生认识到炼字的重要性,之后学生在写作中一定会留意词语的生动和准确。

三、古诗词在小学写作中的使用现状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古诗词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情况,再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古诗词。而且通过反复咏诵古诗词,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魅力、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还能掌握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 提高文学素养。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能从不同角度感受古诗词的丰富内涵,并从整体上感知到诗词意境。除此之外,古诗词的人文性具体表现在,古诗词的内容和语言特色重在强调审美,学习古诗词能塑造并完善人格。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将古诗词引入到小學写作中依然存在一些局限。首先,这种学习只停留在理解与研究文学价值的层面,忽视了系统性研究,很难实现作文与古诗词的真正融合;其次,结合的形式单一,学生只是单纯地诵读,并没有接受专业的写作指导;最后,没有侧重点也没有突出重难点,这种面面俱到的学习,只会让古诗词的意思停留在表面,学生无法理解其创作的真正意图,也很难体会其间蕴含的情感,而这也是作文和古诗无法完美融合的主要原因。

四、古诗词学习指导和促进写作的建议

1.探究情感,借景抒情

很多学生在表达情感时喜欢直抒胸臆,这种方式可行,但我们还是要学习其他的表达方式。比如,有的学生在写春节过后从奶奶家离开时的感受,“我十分舍不得奶奶,同样她也舍不得我,我看到她眼角还没干涸的泪痕”,表达对奶奶的不舍之情,学生直接使用“不舍”和“泪痕”,没有其他方面的描述。类似的表达还有很多,教师应多引导学生思考,除上述直接表达不舍的词语,是否还能采取其他方法。通过平时的积累,学生不难发现还能利用间接抒情的方法。古诗词中就有间接抒情,例如意象拓展、景物描写等。比较常见的是,通过对景物或者周边环境的渲染,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学生的能力有限,需要教师指导,如让学生思考哪些景物可以渲染即将分别的不舍之情,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古诗词,可以使用寒风、雪花、枯木等意象。再按照提示修改作文,修改后的作文内容是:“临走那天,阵阵寒气直逼过来,一阵阵北风往脖子里灌。幸运的是,这风恰恰缓解了我的尴尬,眼角的泪痕若是被发现,我会说,是风卷起地上的沙迷了眼睛。启动车子从后视镜中看那逐渐消失的瘦弱的身影,如同家门口的那棵松树,时间在他身上留下一圈圈的年轮。”这段描写虽未使用“不舍”,但是感情十分浓厚,而这便是用景物烘托气氛渲染人物心情的效果。利用寒风为与奶奶离别创设凄清环境,将奶奶比作老松树,表达奶奶经岁月洗礼后的平静淡然。连缀多个景物共同传递伤感情绪,以间接的方式展现“我”和奶奶之间的深厚情感。

2.用语精练,巧妙布局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即如果用古诗词开头,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让读者有继续阅读下去的冲动。例如《别了,我的小学生活》的开头这样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六年的集体生活也有属于它自己的悲欢离合,但可以归结为一个‘爱字。”引用古诗再抛出要阐述的话题,或者利用排比增强气势。比如,关于“同窗友情”主题的作文,运用排比引出古诗词:“虽然你我素不相识,但无法阻挡我们友情的开始,如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汪伦和李白;虽然你我相隔两地,但无法阻挡我们对彼此的牵挂,如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李白与王昌龄。真正的友情,绝对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而改变。”将描写友情的诗句串联到一起,能让作文内容更引人注目。除“友情”外,还有一些作文主题,如“时间”“青春”等都能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不会显得过于枯燥。

3.改变体裁,提高能力

古诗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语言整齐且凝练,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学好古诗词,翻译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从实际情况看,将诗句翻译为参差不齐的现代汉语,很容易降低古诗词原有美感。那么用诗词体裁来代替翻译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在不偏离诗词原意的基础上,通过现代诗歌、散文或是微小说将其表达出来。一方面保全了诗词独有的美感,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写作能力,增强对诗词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的翻译为例,学生可以用“叙事散文”的形式复述。先由教师开头:“我已经流落在四川许久,国家陷入战乱,我回乡的日子真是遥遥无期。这天忽然听到唐军收复蓟北,欣喜若狂的我流下眼泪打湿了衣衫……”然后有学生接着开头写:“我回头看了看身边的妻儿,只见她们脸上原本浓浓的哀愁一扫而光,欢欢喜喜地帮我收拾诗书与行囊。”这样的翻译形式相对灵活,不仅能够阐述出诗意还留出想象的空间,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充翻译内容。另外这种方式能尽量维持诗词美感,让学生深刻理解诗词,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其写作能力,提高古诗词学习效率与质量。

4.运用方法,具象画面

合理使用素材,精心剪裁细节,并运用修辞和表现手法来塑造形象,最常用的方法是排比、动静结合与托物言志。比如,在作文中合理运用排比,能够让句式整齐还可以突出清晰的层次,阅读起来朗朗上口,使人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气势,例如:感恩就像一阵暖暖的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是的,春风裹挟杨柳的清新抚摸着路人的脸庞,传递出温暖。感恩如同淅淅沥沥的春雨,使干渴已久的内心得到滋润。“润物细无声”,是的,就是这样久违的感觉。感恩,又似隐隐的声声春雷,让沉睡的大地在顷刻间苏醒,使浑浑噩噩的人们回过神来,继续勇敢前行。这段中使用了一句古诗,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对象上,同时综合运用排比和比喻,让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实际上,让“感动”更加真实可感的修辞还有许多,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做一名“有心人”,注意积累。

再比如,“托物言志”的古诗词结合具体的画面,借用意象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去表达志向,或者是表达对某事物的看法。例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古诗便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用石灰作比表达绝不和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信念及清白操守。这句古诗能够用来叙述自己曾经遇到被人误会、遭受不公平的事,而自己依然坚守底线不会随波逐流,更不会人云亦云。即使不会达到“粉身碎骨”的地步,可也不能黑白不分随便践踏个人的处事原则。这样描写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读起来也令人回味无穷。

综上所述,在古典文学艺苑中,古诗词可谓一朵奇葩,因其独特的语言之美、韵律之美、意境之美散发着独树一帜的文学魅力。虽然其属于古典文学,可对现代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基于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从诗词内容出发有方向地朝写作迁移,一方面拓展写作思维,另一方面锻炼写作能力,实现古诗词价值的最大化。无论是古诗词還是写作,均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而诗词又和现代文写作存在相通之处。学生要做的就是认真学习古诗词,厘清逻辑关系,深挖内涵,在此基础上融合写作,为写出思想健康、内容翔实、兼具美感的文章奠定基础,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审美观。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写作能力
踏青古诗词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