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复活”:一场浪漫的冒险

2024-05-14 09:16本刊编辑部
知音·上半月 2024年5期
关键词:复活奶奶医院

本刊编辑部

生老病死,生命的自然规律。遗憾和失去,也成了我们每个人都绕不过的人生课题。

将去世女儿丫丫的意识存储,上传至数字世界,让丫丫实现“数字永生”——刘德华扮演的科学家图桓宇的支线剧情,一度成为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最大泪点。

科幻照进现实。在如今的生成式AI浪潮下,和怀念的逝者“再见一面”渐渐成为可能。

热搜上,有人用AI“复活”父母,有人用AI“复活”儿女,也有人用AI“复活”宠物,更有人用AI“复活”明星,去抚慰那些意难平。

当李玟说“我永远都会陪伴着你们”,当乔任梁说“其实我并没有真正离开”,当高以翔说“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视频发布者称,这是一种情感抚慰方式,利用高科技,给活着的人提供情绪价值。粉丝却质疑这是在消费已经离去的人,乔振梁父亲更是直接喊话下架视频:“未经我们同意是在揭伤疤!”

某种意义上,AI正为人类开启“重生之门”,也悄然打开了诡谲的潘多拉魔盒——

漫长的潮湿:换脸“复活”父亲慰祖母

文/昨夜雨

2024年3月,一条短视频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关注。视频中,辽宁男子孙歌用AI换脸技术“复活”了已病逝的父亲,并以父亲的口吻向91岁的奶奶报平安。网友们直呼“泪目”“太感动了”。

本刊特约作者对孙歌进行了独家采访,以大量生动细节,还原了孙歌和家人们之间最质朴、也最触动人心的真情故事——

一夜白头:惊闻父亲得了罕见病

2022年3月,正在工作的孙歌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你带你爸去医院检查一下吧,他肚子胀,已经有十几天没大便了。”

孙歌怀疑父亲孙继海是肠梗阻,接上父亲赴医院检查。多番辗转后,七十岁的孙继海确诊阑尾黏液性腺癌!这是发病率百万分之一的罕见病,患者的阑尾处长了恶性肿瘤,不断分泌的黏液压迫内脏器官,进而威胁到生命。此病有症状时,病情已经进展到严重地步……

80后孙歌出生于辽宁抚顺,是家中独子,父亲孙继海年轻时曾是一家老牌国企的厂长、劳模。孙歌高中时,企业效益不好,为养家,孙继海辞职经商打拼,给了孙歌满满的安全感。有段时间,孙歌很叛逆,孙继海没有训斥他,只是叮嘱他,一步一步,才能踏实走好人生路。

孙歌人生顺遂,结婚生子后开了多家餐饮店,现在是一家私立医院的管理者。得益于良好的家风,他对家人也十分用心,为父母购入了别墅居住,每年为他们安排详细的体检,得空还陪着父亲去看望住在姑姑家的奶奶。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温情满满,孙歌以为,日子会一直美好下去,直到父亲猝然生病。

父亲变了,喜欢热闹的他变得不爱见人,一向沉稳的他會突然冲母亲发火。孙歌查阅大量资料,原来,这是重症病人的普遍心理状态。

他不住为父亲打气,“放心,我陪着你,一定没事的。”父亲受到感染,情绪好了不少。孙歌揣着父亲的病历资料奔赴北上广等国内知名医院,终于获悉,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有相关治疗经验。

2022年9月,孙歌和母亲陪同父亲赴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医生建议孙继海尽快住院接受手术。由于疫情只能一人陪护,孙歌义无反顾留了下来。

孙继海直爽、幽默,住院没多久就有了好人缘。可孙歌的心情却很沉重——由于有所参照,父亲未来的病情具象化了,有的病人肚子肿得如同怀了双胞胎那么大,别说站立了,就连坐、躺都极吃力,而且,由于黏液压迫内脏,呼吸困难、进食困难、如厕困难……知子莫若父,孙继海拍拍孙歌的手:“放心,你爸绝不会像他们那么惨的,到时,我有我的办法。”孙歌心头一窒,祈祷父亲一步步闯关成功。

术前,孙继海需要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此前,他身体一向康健,几乎没进过医院,难免紧张。“放松,一下就能弄完!”孙歌故作轻松,扶着父亲:“我陪着你!”又长又粗的针扎入孙继海的锁骨,径直深入。他的身体在微微颤抖,额头上泛着大颗的汗,可却对孙歌说他不疼,孙歌愈发心疼父亲。

手术的日子很快到了,这是超大型手术,需要十几个小时,其中风险,不可预估。

孙歌目送着父亲被推进手术室,心跳抖到不行。漫长得如同过了一个世纪,手术室的门终于开了,医生表示,手术还算顺利,接着将孙父送至重症监护室,等情况稳定后,他才能转入普通病房。孙歌这才稍微松了口气。

那天半夜,他突然听到忙乱的脚步声,接着,有人大喊:“孙继海的家属,快出来!”他慌了,脚发软,刚跑出病房就摔倒了。医生说:“你父亲术后大出血。”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在往手术室跑,孙歌踉跄着来到手术室门口苦苦等待。不知过了多久,父亲总算抢救回来了!

全身散了架的孙歌慢慢地回到病房时,同病室的病友和家属围上来关心:“叔叔怎么样?”大家的善意让孙歌倍觉温暖。等他去卫生间洗漱,抬脸看到镜中的自己时,愣住了——

他乌黑的头发中,夹着大片银丝!深深牵挂、担忧父亲的他竟然一夜白头……

陷入抑郁:世上少了个爱我的人

父亲终于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孙歌研究了临床营养学,无微不至地护理父亲,病友们无一不羡慕。当年,孙歌的奶奶靠着捡破烂拉扯大四个子女,作为长子,孙继海帮忙拉扯弟妹,邻居们给他取了个“假姑娘”的外号,说他像姑娘家一样贴心。多年的耳濡目染,孙歌也继承了这样的好品性。二十多天的陪护下来,父亲壮实了不少,元气也恢复了不少,可孙歌瘦了十几斤!

2022年10月,一家人准备返回辽宁。在北京站,孙歌特地为父母在车站外拍了合影,希望父亲身体安好,不用再跑医院了。

不久后,九十岁高龄的奶奶因感染新冠住院。此时的孙继海才刚刚能下床走路,身体免疫力低的他坚持要去医院看母亲。孙歌担心父亲感染,可也明白父亲的孝心,为父亲做好防护后,他们同赴医院。父子俩默契地对之前孙继海经历的生死劫只字未提,谈笑风生。不久后,奶奶康复出院,一家人都欣慰不已。

孙继海的身体日益好转,孙歌怕父亲在家待得闷,给了父母一张购物卡,这样,二老还可以去超市溜达一下。

2023年1月的一天,母亲突然哭着打来电话,说父亲在超市外停车时和人发生矛盾,受伤了!

当听说父亲几次被人打倒在地都爬了起来时,孙歌心疼不已:“你为什么不躺着不起来?”孙继海说:“我不想让人家以为我讹人,只要能起来就起来。”可事实上,他腹部受到冲击,疼痛不已。这次意外后,医院诊断孙继海输尿管破裂,为他进行了修复手术,可惜手术情况不太理想。一家人再赴北京,医院为孙继海做了穿刺排尿,之后不久,检查发现,他的癌症复发!

由于癌细胞扩散,孙继海体内的黏液越来越多,大大小小的手术做了好几次,西药、中药轮番上阵,还进行了腹腔热灌注疗法,却没有明显转好。疼痛的日益加剧导致他无法进食,只能靠营养液来维持。

孙歌通宵达旦地查阅中外文献资料,还特地飞往美国、日本的知名医院,可却发现,治疗的药物和手段跟国内差不多。孙歌向美国知名的安德森癌症中心提出研发药物的请求。考虑到这个病实在太罕见,即便研发出来也没有什么受众,中心拒绝了他。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孙歌的心在滴血。此时,父亲主动提出想要人工造瘘。父亲是个极爱干净的人,还曾跟孙歌说,屎尿的袋子挂在肚子上简直生不如死。可如今,父亲主动提出造瘘,可见他很想好好活下去。然而,当孙歌找到医生时,医生告知,他父亲的肠道已经硬化,造瘘没有必要了……

不,不能就此放弃!医院没办法,孙歌就去找偏方,什么方法都愿试一试。一向聪明的他上了数次当、受过数次骗,可他都不在乎,哪怕有一丝丝救父亲的希望,都要试一试。

然而,孙继海的身体还是每况愈下。大概是感觉到了什么,他宽慰儿子:“我已经七十岁了,这个年纪死不可惜。”他嘱咐孙歌,要他照顾好母亲,照顾好妻儿,有空常去看看奶奶。

孙歌怎舍父亲远走?可他却不知到底该如何努力留住父亲了。恍惚之下,他一屁股坐在马桶上面,一根接一根地抽烟。

2023年5月,孙继海日夜吐血,连续一周都无法入睡。孙歌求助医生,医生建议可考虑注射“冬眠合剂”,这是强效镇静剂,对人体有一定副作用,但能让病人舒适些。孙歌考虑再三,签了字,父亲太难受了,需要好的睡眠。

那天,父亲用药后,安然进入了梦乡。岂料,第二天,孙歌却怎么也叫不醒父亲了……孙歌大哭,他用尽全力想留住的最亲爱的父亲,竟就这么离开了。

孙歌的小姑姑十岁就夭折了,二叔前几年也因病去世,有严重心脏病的奶奶经不起打击,因此,孙歌父亲的死讯,家人们守口如瓶。办完丧事后,孙歌和母亲悲伤不已,不敢听人提起父亲的名字,更不敢去探望奶奶……

孫歌反复自责,如果他能早发现父亲不适的症状,如果他为父亲选择的治疗方案可以更优化,如果他最后没有在那针冬眠合剂上签字,父亲是不是就不会死?驾车出门被追尾,车损严重,他却根本没有心思追究肇事者的责任;生意不想搭理,签订的合同也取消了……

在家暴饮暴食的他胖了四五十斤,就医才知道,他因过度自责得了抑郁症!经过半年的心理治疗,孙歌才逐渐好转。

替父尽孝:AI换脸向奶奶报平安

以前,努力拼事业、赚钱是他的人生主命题,可现在,他更愿意多陪伴家人。不仅如此,孙歌开始关注空巢老人,组织医院的医生为老人们免费义诊、讲养生常识,还会在广场为他们准备免费的露天电影。看着老人们生动的笑容,他的嘴角也会上扬。在一个又一个瞬间里,他真切地感受到善意与爱的流动。

心态渐好的他也终于有勇气去探望奶奶。老人家思念儿子,闹着要打视频电话,家人都哄她说,孙歌的父亲在北京治疗,医院的各种大型设备磁性很强,不能带手机入内。

2024年春节,奶奶突发心脏病,幸好孙歌姑姑的两个女儿是护士,当场急救,才把奶奶抢救了过来。孙歌赶去看望奶奶,老人一见到他,就满眼泪水:“我梦到你爸爸了,你下回去北京,一定要让你爸跟我说几句话!”

孙歌不得不又搪塞,可这一次,奶奶坚持不已:“我实在太想他了,不管怎么样,你帮我录视频,拍点照片给我看!”孙歌不敢直视奶奶那双充满殷切期望的眼睛,再也想不出什么借口,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父亲已经去世大半年了,他到哪里去录视频呢?孙歌突然想起电影《流浪地球2》里的情节,刘德华主演的角色用数字技术复活了女儿,而现在的AI技术可以换脸,那么,他是不是也能“复活”父亲?

如今的AI换脸软件,上传视频和照片后就能替换面容。孙歌决定扮演父亲,录一段视频给奶奶。父亲爱干净,平日里是不留胡子的。为了画面感更逼真,孙歌把胡子刮干净,拿起了手机。“妈,我是继海……”孙歌哽住了。

画面中,刮完胡子的自己与父亲神情确有几分相似,他鼻腔一酸,再也抑制不住,泪如泉涌,与父亲有关的过往一幕幕清晰可见。

那一年冬天,父亲在外地承包工程,资金吃紧,便准备回老家借钱,他思念孙歌,打电话说自己快到家了。孙歌支支吾吾:“爸,我正在医院住院……”原来,年轻气盛、讲义气的他见朋友被人欺负便打抱不平,结果受了伤。

电话里,父亲没有任何责备,只关心孙歌伤势如何,他一下火车便直奔医院。彼时夜已深,住院部大门关了,孙歌溜下楼,一眼便看到昏黄灯光下,身披绿色军大衣的父亲,父子俩只能隔着铁门说话。

东北的冬夜寒冷刺骨,父亲看到孙歌头上缠着的纱布,叹气道:“你啊,性子要改一改,以后自己好好的……”话未说完,他突然转身,走进了黑影里。孙歌听出父亲声音的哽咽与颤抖,鼻子也酸了。那一刹那,他醍醐灌顶——父亲为家人生活奔波努力的同时,更默默地、深深地爱着他。

录一条视频原本是件容易的事,可对于孙歌来说,太难了。每一次开口,记忆都会汹涌而来。他清晰地看见自己给父亲做最后一顿饭的场景,父亲陪他最后一次放烟花的样子……

每个曾经幸福的回忆,都是如今思父时最深的伤口,最痛的触觉。他的心就像被割了一刀又一刀。然而,想到父亲交代他的话,想到奶奶,他又鼓起勇气,录了一遍又一遍。

“妈,我是继海,我在北京挺好的……”这段完整的视频,孙歌前后花了半个月时间,终于录制好了。

之后,他使用付费AI软件,上传这条视频后,再以父亲的照片换下自己的脸。孙歌和父亲的声音很像,足能以假乱真,当视频合成后,他看着父亲熟悉的音容笑貌,眼泪悄然滚落。

孙歌将这条换脸后的视频发给了姑姑,姑姑看到后,也止不住泪水长流。这一刻,孙歌感觉自己的身体像被掏空了一般,他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快支撑不下去了,家人赶紧把他送去了医院,他的血压竟然高到了190!万幸,经过治疗和控制,他没有大碍。

情绪稳定之后,孙歌还P了几张父亲在北京的照片,一起拿给奶奶看。奶奶仔细端详:“这是你爸跟你妈吧?我眼睛都看不太清了。”孙歌点头。儿子好好的,奶奶终于安心了,还跟孙歌说:“你爸好像还比以前胖了点。”老人家毕竟已是90岁高龄,确定儿子平安后,心定了下来,也没有细究别的,一家人也总算稍稍松了口气。

孙歌把AI复活父亲的视频发在自己的账号上,瞬间感动了万千网友。网友们称,这是看到的AI技术最正能量的一面。

孙歌不知还能瞒奶奶多久,是否需要再扮演父亲骗奶奶。他只知道,自己必须接过父亲孝心的接力棒,因为,这是对奶奶最温柔的爱和保护,也是父亲传承给他的责任和担当。

这是AI,这是爱

当下,不少年轻人正通过AI“复活”自己的亲人。一个叫小鱼的21岁女孩如此形容,“跟AI聊天的时候,一直都绷不住,望着像爷爷一样的头像,泪水像决了堤。”

正如那句话所说,亲人的离去,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此生漫长的潮湿。

不止年轻人。3年前,22岁女儿的去世,让音乐人包小柏一夜白头。撕心裂肺700多天后,他用AI“复活”了女儿,还与“数字女儿”为妻子合唱《生日歌》,“AI可以让我明确地知道,能把思念的模式换一种工具来表达。”

不止是表达。“妈,我(是)继海……”当来自抚顺的孙歌通过换脸“复活”父亲,向91岁奶奶报平安时,视频中泣不成声,视频外眉心舒展。AI抚慰了老人,只不过,后续是否继续扮演,以及还能隐瞒多久,无人得知。

也不止一个声音。2023年初,小何刷到B站UP主吴伍六用AI“复活”奶奶的视频,瞬间想到两年前去世的姥爷,那个从小将他带到大的老头。他也想再见到姥爷,再听听姥爷的唠叨。但小何终究没有选择AI,因为AI终究是AI,AI是不会给他买糖葫芦吃的。

“我害怕满足过后也许会陷入更大的空虚,会让我更直接地感受到‘姥爷再也回不来了这个事实。”小何说。

就像《流浪地球2》那一幕里的“贪念”:

“87秒,还有87秒,我就成功了。我要用数字技术为丫丫延续生命!”刘德华嘴角上扬。门外的人猛烈地拍打着玻璃:“快停手,你这是犯罪!”刘德华怒吼:“我不要丫丫只活两分钟,我要她有完整的一生……”

有人视AI为救命稻草,感谢科技进步;有人认为AI饮鸩止渴,向前看更重要;也有人喊话叫停AI,呼吁尊重逝者,尊重家属。而当人们沉溺于人工技术创造的虚假情感当中,人类与机器人的边界或许会面临着消弭。

更现实的是,如今,AI复活正在成为一门生意。“只需要52.1元,就能还原逝去亲人的容貌并和ta聊天。”打着“我爱你”的数字旗号,类似诱人的广告铺天盖地。

“爸爸身体不太好,很想再见爷爷一面,但只有一张发黄的照片,可以吗?”“我是一名渐冻症患者,想用剩下的时间给年幼的孩子做一个数字人,陪伴她长大……”大量的用户需求,如潮水般涌来。据报道,来自浙江的一个团队,八九个月就完成了600多单AI疗愈。

AI技术的成熟,的确为人们祭奠亲人提供了更有现实感的选项。只要无害他人,使用者基于自主选择使用无可厚非。但如果利用公开的影像资料来复活公众人物,必然構成侵权。

而且,能用AI“复活”逝者,就能“复刻”依旧在世的人。在新技术加持下,“数字生命”势必会冲击现有的社会秩序,带来相应的法律风险。当潘多拉魔盒被打开后,技术红利和“次生灾害”或将同时发生,比如诈骗,比如隐私泄露。所以,加强监管也势在必行。

冷静想想,AI“复活”,真的是思念亲人的“最正确打开方式”?“数字生命”的意义何在?理性与感性,科技与人性,如何去平衡?

众所周知,接受死亡,是人生的必修课。电影《寻梦环游记》的主题曲曾唱道:“记住我/我们的旋律不会停止/我也因你的爱而存在……”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那么,与其寄情于AI“复活”,不如在漫长的思念中继续热烈地爱,好好地活。感谢每一次想你,让逝去不是失去。

这是AI,这也是爱。

编辑/余映

猜你喜欢
复活奶奶医院
给奶奶按摩
奶奶喊你吃饭啦
巨人复活转
奶奶驾到
黑足雪貂复活记
冷冻人复活后会怎样
萌萌兔医院
被人痛骂后如何满血复活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