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技工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优化策略研究

2024-05-13 22:11王学艺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5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

王学艺

[摘 要]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就业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信息化时代,技工院校需要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技工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性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期完善技工院校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其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技工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人才培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05.06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5-0219-04

0     引 言

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技工院校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技工教育需要与产业融合,将培养模式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然而,目前技工院校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合作运行机制欠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产教融合育人培养方式不合理以及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等。因此,研究如何优化技工院校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技工院校產教融合育人模式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性

技工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信息化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技工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可以有效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推动技工院校现代化建设,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是适应产业发展需求。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产业对技工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技工院校需要与产业紧密融合,培养适应信息化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性使得技工院校必须整合信息技术与实际工作技能的教育,打破传统的分割式培养模式。其次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信息化时代要求人才具备广泛的综合素质,包括信息获取、处理和创新能力等。通过信息化手段,技工院校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化技术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个性化教育、远程教学、虚拟实验等,拓宽教学途径,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     目前技工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

2.1   合作运行机制欠完善

首先缺乏明确的合作机制。技工院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缺乏明确的合作机制和规范,导致合作过程中存在沟通不畅、协作不顺等问题。双方在项目合作、实习安排、教师培训等方面缺乏明确的合作流程和机制,影响了产教融合育人的顺利进行。

其次是合作意愿不足。部分企业对技工院校的合作意愿不高,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支持。企业可能对技工院校的培养质量和学生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导致合作意愿不足,影响了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有效运行。

再次是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技工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往往是临时性的,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使得产教融合育人的效果难以持续和深化,无法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和互信基础。

最后缺乏有效的评价和监测机制。当前社会缺乏对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有效评价和监测机制,无法全面了解合作项目的效果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升情况,难以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2.2   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

首先是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平台。目前技工院校产教融合育人中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相对分散和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平台来整合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信息,导致信息交流和管理的效率较低。其次是功能不全面和不适应需求。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在功能上存在不完善的问题,无法满足产教融合育人的需求,可能缺乏实时沟通、在线学习、实践项目管理等功能,无法提供全面支持。再次是技术设施和网络条件有限。部分技工院校信息化平台建设受制于技术设施和网络条件,导致平台的稳定性和可用性较差。这给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带来一定的困扰。最后是缺乏师生对信息化平台的有效使用和培训。在一些技工院校中,师生对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和培训不够充分。教师和学生可能缺乏对平台功能和操作的了解,无法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的作用。

2.3   产教融合育人培养方式不合理

首先是培养方式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传统的技工院校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较为不足。这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难以适应实际工作需求。其次是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不匹配。部分技工院校的教学内容与实际产业需求脱节,无法及时跟进行业的发展和变化。这导致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的对接存在困难,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最后是缺乏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技工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培养模式存在较大的隔阂,缺乏紧密结合的机制。学校和企业在教学计划、实践环节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协同,导致学生的实际培养效果不理想。

2.4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首先是师资结构不合理。部分技工院校师资队伍中缺乏高水平产业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无法与实际产业需求相匹配。这导致教师在产教融合育人过程中无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影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其次是教师培训不足。由于技工院校教师培训资源有限,教师在产教融合育人方面的培训和专业发展相对不足。他们可能缺乏最新的产业动态和对教育方法的了解,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产学实践。最后是缺乏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在产教融合育人过程中,技工院校师资队伍中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的情况较少。缺乏学科交叉的合作可能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缺乏团队合作可能导致教师在指导学生时的效果不理想[1]。

3     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技工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优化策略

3.1   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健全产教融合育人机制

通过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健全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可以促进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发展,提高技工院校产教融合育人的质量和效果。政府在政策、资金和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将为技工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优化提供重要保障。在具体措施上,首先政府要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应加强对技工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统筹和协调,推动各相关部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2];出台相关政策和指导文件,明确产教融合育人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其次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政府应增加对技工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财政资金支持,提供经费保障和项目资助。这可以用于改善设施条件、培训教师、开展实践项目以及支持学生参与产业实践等方面。再次是支持社会组织多方参与,政府可以鼓励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业参与到技工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中来;建立合作框架,促进产学研合作、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最后是强化宣传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媒体渠道,加大对技工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宣传力度。宣传可以包括成功案例的展示、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报道,以及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和趋势等内容。这有助于提高社会对技工院校产教融合育人的认知度和支持度[3]。

3.2   多措并举,校企共建信息化育人平台

多措并举,校企共建信息化育人平台,可以加强技工院校與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和在线学习资源,促进产教融合育人的有效实施,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全面、便捷和实用的教学环境,提高其技术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体策略如下。首先是建立信息化平台,技工院校与企业可以共同建立信息化育人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实践项目管理、学生评价和跟踪等功能。该平台应具备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实时互动等特点,以支持学生的在线学习和实践活动[4]。其次进行育人资源整合,校企合作的信息化育人平台应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教材、实训设备、实践项目等。通过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校企可以提供更丰富和实用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再次是提供实践机会,信息化育人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参与真实的工作场景模拟、项目实践和实习就业等活动,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后是强化教学互动,信息化平台应具备良好的教学互动功能,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在线讨论、答疑解惑、作业批改等。这种互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满意度[5]。

3.3   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技工院校作为高水平职业人才培养前沿阵地,应围绕产业岗位需求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技工院校需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发展来重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建设来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精准性和有效性。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也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人才力量驱动区域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深入了解区域优势产业。技工院校应该对所在地区的优势产业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包括产业发展趋势、技术需求和就业前景等方面的信息。这有助于院校确定培养方向和调整教学内容,使之与产业需求相匹配。其次,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技工院校应与区域优势产业的相关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产教融合育人的合作项目。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项目和工作的机会,培养学生与产业密切结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再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技工院校可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方案,可以引入项目式教学、实践导向的教学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最后,强化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技工院校应积极加强与优势产业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包括定期举办行业研讨会、召开企业代表座谈会等,促进双方交流合作,了解产业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

3.4   引培并举,校企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通过引培并举,校企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技工院校能够更好地整合企业资源,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学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因此,技工院校需做好顶层设计。首先,引进企业技术专家。技工院校可以积极引进来自优势产业企业的技术专家,使其作为兼职教师或讲师,参与教学活动。这些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前沿知识,能够将最新的技术和实践经验带入课堂,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其次,加强教师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技工院校应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可以参观企业,了解最新的产业发展动态和技术需求,同时与企业技术人员开展合作研究和项目实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再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技工院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意味着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通过专业培训、实践锻炼和交流合作,教师能够提高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能够更好地适应产教融合育人的需求。最后,建立校企共建的师资培训机制。技工院校与企业可以共同建立师资培训机制,通过举办研讨会、工作坊、培训课程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项目,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4     结束语

信息化建设背景下优化技工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校企共建信息化育人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引培并举、校企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技工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推动区域经济的升级和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欣.技工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2023(5):41-44.

[2]蒋大为.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共育双创人才研究[J].职业,

2023(5):51-54.

[3]谢丹,周明刚,陈永建.产教融合背景下技工院校机电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径探索[J].汽车维修技师,2023(2):131.

[4]王娟.产教融合背景下技工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路径研

究[J].职业,2022(19):91-93.

[5]张仲君.产教融合背景下技工院校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发展对接的研究:以无锡市技工院校为例[J].职业,2022

(13):61-63.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