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数据审计课程设计思路探索

2024-05-13 22:11靳东纪祥勋张宁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5期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新文科课程设计

靳东 纪祥勋 张宁

[摘 要]新文科对于专业建设和课程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大数据审计课程是适应数智时代背景的一门新兴课程,很多高校已经开设,然而如何进行大数据审计的课程设计,如何使授课内容更加满足新文科的需要是目前课程建设需要加快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剖析目前大数据审计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创新性的解决措施,期望能够为大数据审计的课程建设提供新的思路,提高课程的授课质量,也为其他相关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文科;大数据审计;课程设计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05.06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5-0213-04

0     引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交叉学科建设”,新文科理念更加强调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学科交叉和技术融通。因此,在新文科的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发生了一些变化,课程体系也在进一步地调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很多大数据、智能财务、财务机器人相关的课程也在课程体系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大数据审计课程就是适合时代和新文科育人要求的一门课程。学生对于大数据审计这门课程虽然较为陌生,但同时也认为课程能够拓宽就业渠道,因此其学习兴趣较高。深入研究大数据审计课程的设计,提高授课质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程真正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优势,促进育人效果的提高。

1     大数据审计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流程与课程内容不匹配

大数据审计课程的本质是在大数据背景下,锻炼学生的大数据思维,以及运用大数据和审计知识解决审计问题的能力,但是现有的大数据审计课程流程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注重传统审计知识的讲授,没有很好地将大数据内容融入课程中,课时与教学内容支撑程度不高,使得课程内容较为表面化,生硬地将大数据融入课程中,大数据与审计理论“两张皮”的现象较为明显,使得学生听不懂,老师讲得累[1]。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有较大的学习压力,而且虽然有高校开设了信息化相关的课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化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是真正地将大数据运用到专业性较强的审计理论课程中还存在较大的阻碍。

1.2   实践课程占比不足

根据大数据审计课程的特点,需要学生在理解审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运用大数据思维进行具体的审计流程操作,所以从大数据审计的教学内容来看,是存在较大部分的实践内容的,但是在教学大纲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忽视了实践内容的占比,对于很多授课教师来说,也满足于现状,不敢突破自己去研究实践教学内容[2]。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大数据审计这样具有高度专业性和难度的课程来说,传统的理论教学不能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起来也会觉得压力大,学得吃力,并没有将大数据审计的精髓穿插到课程内容中。

1.3   案例教学内容不足

案例教学对于审计类课程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首先,审计课程具有很大的难度,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望而生畏;其次,审计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较为紧密,如果不从真实案例出发,学生容易不理解课程内容;最后,随着大数据的兴起,大数据在审计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明显,对于很多人来说,虽然每天都受到大数据的影响,但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地理解大数据,更不要说将大数据运用在如此高难度的课程中了[3]。因此,在大数据审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应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审计真实案例发生,但是教师疲于搜集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较少,在教学效果上不能达到预期。

1.4   教师素质与教学内容不匹配

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很多的影响,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也在向大数据转型,然而教师队伍对于大数据的知识更新速度达不到教学要求。一方面,教师团队的梯队建设还没有做到完全优化,老教师对大数据知识的学习存在困难,新教师的后备力量不足,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能与教学内容较好地匹配;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内容对于专业教师来说也确实存在难度,而目前大数据相关的专业教师不足,难以满足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需要[4]。对于大数据审计课程来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对课程内容的设置很清晰,但是教师的素质不能满足教育内容的要求,仍然有很多教师受制于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等不敢突破,安于现状,创新意识不足,满足于传统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大纲的要求是一个样,而实际的教学内容又是另一个样。

1.5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匹配

随着混合式教学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课程都在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转型,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也是丰富多样的,这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现在教学方法还是更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学生兴趣不大,教师也累[5]。对于大数据审计课程,更应该更新教学方法,但是仍然存在教师对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的问题,不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讲授课程内容。课堂讲授法、讨论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翻转课堂法、任务驱动法是授课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方法,教师应该更加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适当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合适的知识点。

2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数据审计课程设计思路

2.1   丰富课程内容

首先,课程内容要体现知识的前沿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融入国内的先进理论知识,还应该结合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实证方法,并进行总结、归纳和梳理,使得大数据审计课程具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关注最新的信息,然后能够传授给学生,这也需要在课程中有足够的课下任务让学生去了解前沿内容,同时将这些内容融入在相应的知识点中,保证学生有较好的学习效果。其次,课程内容要体现知识的交叉性。学科的交叉不仅体现在管理类、经济类学科的交叉,还体现在与工科、理科等学科的交叉,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共享与大数据审计课程都有相关的联系,将一些相关知识融入在課程内容中,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相应的信息系统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大数据审计的课程以及相应的实验课程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最后,课程内容要注重实用性。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基础的,而课程的内容就应当体现出实际工作中能够用到的内容。尤其对于大数据审计课程,更需要有较强的实用性,应当依托校企合作、校内实习、校外实习、校内仿真实践平台,实现大数据审计课程的实用性。

2.2   优化教学流程

完善的教学流程对教学内容的讲授有很强的支撑作用,但对教学流程的优化需要有很多的准备工作,需要多方的支持。第一,在学校层面,学校应支持学生去校外学习,同时应该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了解大数据审计课程的教学理论,结合课程的重点难点优化教学流程,同时与督导和同行教师进行交流,在教学流程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二,备课过程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大数据审计这样具有一定难度的新兴课程,更要在上课之前进行充分的备课,同时与同组授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将授课内容在课堂中进行充分的讲授,最大限度地将授课内容传输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第三,为了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可以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听取课程调整建议,根据调整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案的调整,优化课程教案,调整教学流程,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断改进,结合授课内容融入更多的网络及媒体资源,在新文科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培养复合型教师队伍

大数据审计的特点是要将大数据理念与审计专业知识进行融合,但是各个学校现有教师难以实现这类课程的讲授,复合型大数据审计专业教师不够。因此,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具有跨专业、大数据、复合型的教师,以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还应当提升现有教师的职业素养、大数据知识储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不断地学习能够提升教师的复合型能力。同时,由于大数据审计一般是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等相关专业开设的课程,学生对于大数据的知识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因此,对课程内容也可能有抵触,教师应当加强课堂管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讨论式、互动式、翻转课堂、小组讨论、小组任务、驱动式教学都应当在课程中体现。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大数据审计这样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学方法一定要符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如对于一些容易理解又很重要的内容就可以进行情景演练,对于课堂的难点就可以以教师讲授和课堂练习为主,对于一些难度和重要程度都不高的知识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课后的时间进行自学并结合翻转课堂。所以丰富教学方法是一方面,能够适应课程和专业要求以及学生特点又是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应该进一步深入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授课质量。

2.5   融入思政元素

授课过程中融入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审计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诚信、尽责、团队合作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和责任观。课程思政是在新文科的背景下提出的、必须应该在每个课程当中融入的内容,审计的专业知识包括职业道德、审计风险、审计流程、审计程序等,能够融入的相关思政元素很多,而且能够达到相较于其他课程来说更好的育人效果。

3     结束语

大数据审计课程结合了大数据和审计学的专业知识,以实现审计内容的丰富化。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学科内部知识也在互相交叉,跨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每个行业所必需的。大数据审计作为数据时代下新兴的一门专业课,更能体现这种要求。研究认为,想要实现在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数据审计课程设计优化,需要在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流程、培养复合型教师队伍、丰富教学方法、融入思政元素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探索更多教育方法,促进大数据审计课程的完善,通過课程的讲授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发展,使其符合时代的用人要求,提高课程授课质量,优化课程设计,加强学生对大数据审计课程内容的理解,达成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敏,王银屏,李昂.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融合性课程设计:以“大数据审计”课程为例[J].财会月刊,2022(15):104-109.

[2]彭冲,沈凡凡.“新文科”下大数据审计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的思考[J].商业会计,2022(5):102-104.

[3]丁凌,周书灵.新文科视域下审计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探

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39-142.

[4]郑水金,郑全军,王大山.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审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2(10):14-17.

[5]贾凯,那琳,袁琳.大数据时代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14):233-235.

猜你喜欢
大数据审计新文科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试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大数据审计
基于R语言的大数据审计方法研究
大数据审计在“三农”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内审变革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