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三景”之重彩 绘教研之美篇

2024-05-13 06:30王燕红
新教师 2024年3期
关键词:中小学

王燕红

【摘 要】本文在总结我校音乐教研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音乐课堂为近景、以美育培养为中景、以文化传承为远景的“三景”音乐教科研主张,在整体提升县域中小学音乐教研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中小学 音乐教研

为探索音乐课堂“新态势”,立足“国测、省测”精神,我校以音乐课堂为近景、以美育培养为中景、以文化传承为远景,构建“三景”音乐教科研主张,在音乐教研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积极营造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美育环境,进一步弘扬音乐文化,助推新时代我县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以音乐课堂为近景——抓实常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研的第一阵地。为聚焦音乐本位,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我们坚持区域联动原则,通过七个小学教研共同体、九大初中教研片区、高中校际教研组这三级平台,“以点带面”深入展开教研活动,进一步规范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每学期的常规教研活动中,我们鼓励各片区、各共同体以“双线”形式安排教研计划:一是城乡组队,推动优质校与农村校、薄弱校共建教研帮扶制度,推动城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实现共赢;二是安排一位名师或骨干教师带动一位新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加强名师引领作用,打造“高增值成长”音乐课堂,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疫情之下不停教,网络之上教研忙”,疫情期间,我们没有停止学习、教研的步伐,而是积极开展系列云端教研活动。主要做法有:2020年春,组织教师参加音乐微课、微视频征集活动——安溪县共推送10节课外微视频赴市参赛,取得了好成绩。此外,我们组织一线骨干教师开展空中课堂微课制作活动,共择优推送45个作品上传到学校网站,供全县师生居家学习。

二、以美育培养为中景——积聚力量,用心打造师资队伍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队伍建设是教学管理的第一要务。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主要采取帮扶带动的工作策略,形成教研员、骨干教师、新教师、全体教师四支纵向队伍,通过教研员工作室、青年名师培养、新教师培养、全员研训四种方式横向开展师资培训,主动引领音乐教师在纵横交错的教研活动中共同编织教研之网,铺就成长之路。

1.教研员工作室,引领起航。

我们建立音乐教研员工作室,近三年来引领六所县级音乐教研基地校,开设10场音乐研讨活动。笔者也非常荣幸地承担了其中2节音乐示范课,开设2个专题讲座,把外出培训学习到的新课标变化、大单元教学理念、音乐作业设计等热点动态带回来与同事共研、共融、共成长。

2.青年名师培养,助推成长。

为落实《安溪县教育局关于实施青年教师专业提升三年行动的通知》,我们召集兼职教研员和有经验的骨干老教师组建指导团队,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师课堂教学专项提升活动。通过深入音乐课堂、现场观察、学生问卷、诊断指导等形式,分学段组织开设4场专题研讨活动,共计开课90多节。我们积极引导青年教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当然,青年教师也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了自身业务能力。

3.新教师培养,指明方向。

对于新教师的培养,我们采取体验式研训、片段教学、才艺展示、课堂实操等多维方式全面进行,并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帮扶”制,指导青年教师制定个性化“成长计划”,同时结合岗前培训堂等活动,引导青年教师主动“学”。在强化帮带的同时,我们引导青年教师每年读一本音乐教育专著,每月写一篇教学案例,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引导青年教师主动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反思教育教学实践,帮助新教师尽快转变角色,为新教师教学指明方向。

4.全员参与,形成合力。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为了深入贯彻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精神,理解新课标的修订思路和内容变化,扎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国家、省、市艺术质量监测要求,进一步引领教师准确把握学科特点,努力提升学科素养,我们围绕“乘监测之风,扬音乐之帆”这一主题开展了音乐教师全员研训活动。研训活动采取人人准备、现场随机抽签、立即上场的方式,确保落实全员参与、一个不落,通过解题析题、小组交流、成果展示、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教师浸入课堂、融入教研。这样的研训方式在本县本学科也是首次举行。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实践、创新、总结,积极探索出一条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新路径。

为进一步积蓄教学力量,我们积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先后多次邀请省、市专家,各级各类名师为全县音乐教师开设多场专题培训,培训形式采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方式展开,有专家讲座、教学研讨、对话交流、自主研修、课堂实践等。同时,我们也主动出击,积极带领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研训活动,致力于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双重路径,我们引导教师进一步理解新课标的理念及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内容,并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准确了解中小学音乐教材内容,正确解读音乐作品;根据学段目标、学生学情,基于课程标准合理设计教案,有效地实施教学等。

此外,我们抓住“以赛促研”的关键点,通过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近年来,我们指导教师获得市级“教坛新秀”3人,市级教学技能现场赛一等奖3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级命题比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三、以文化传承为远景——艺体双修,绽放茶乡艺术之光

传承文化是美育的重要使命。音乐教学不能只停留于学科教学本身,新时代赋予音乐教育必须扛起文化传承的大旗。我们以打造“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创新做法,落实“双减”、推动“双增”,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着力打造美育特色。

近年来,全县创建了7所泉州市中小学艺术特色学校,而我们所带领的音乐教师团队正是这些特色学校的骨干精英。以华侨职校为龙头,第十八小学、第二十小学等联合指导的“非遗”安溪竹藤编工作坊,荣获“福建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工作坊现场展演一等奖。安溪第六小学入选福建省100所少兒舞蹈美育工程试点学校。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我县参加全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荣获省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4个、优秀创作奖2个,是区县获奖数量最多的单位,被省教育厅授予优秀组织奖。

2.充分挖掘传统文化。

近年来,安溪县立足地域特色,引导学校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安溪第六小学的木偶戏、第九小学的高甲戏进校园,金谷中心学校和西坪中心学校的南音进校园等项目纷纷展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此外,我们重视两方面工作:第一,通过持续培训,派送优秀的音乐教师外出参加专题研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案例,保证传统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有一批强有力的“领头雁”;第二,组织开展传统文化进课堂专题研讨活动,通过研磨、实践、讨论、修改、理解、升华,在音乐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彰显学科育人价值,将美育落到实处。

今后,我们将继续走“清溪素养,艺体双修”路线,坚持以普及促提升,在提升中创特色,让茶乡艺术之花灼灼其华。音乐教研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未来可期。相信只要我们“同舟共济扬帆起”,“三景”音乐教学主张必将“乘风破浪万里航”。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苏少伟)

猜你喜欢
中小学
怎样提高中小学日常教学视频资源拍摄的整体质量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浅谈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试论当前中小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舞蹈进入中学教学课程的实效性研究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啦啦操融入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