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鸽 打造特色材料表征科研平台

2024-05-12 21:20陈晰
中华儿女 2024年5期
关键词:分析测试粉煤灰中心

陈晰

馬琳鸽现任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低碳院”)分析表征中心副主任、分析表征中心党支部书记。

在科学研究工作中,表征分析与测试工作必不可少。虽然他们往往不是站在前台、接受鲜花和掌声的人,但在很多研究成果中,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付出。近年来,马琳鸽带领团队先后作为废弃环保催化剂金属回收和载体再用技术研发及工业示范、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大型煤电化基地固废规模化利用成套技术及集成示范”课题五“大型煤电化基地固废规模化利用与集成示范”、煤基新材料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等项目成员完成分析表征子任务,默默助推研发工作高质量发展。

“青年科技工作者身处这样一个奋发向上的时代,有责任响应国家号召,牢牢把握国家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职责”,马琳鸽说,“要在做好本职科研工作的同时,苦练内功,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主动出击,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

研发工作的“眼睛”

马琳鸽所从事的分析测试工作,是借助光谱、波谱等手段分析物质的成分、形貌、结构等。讲得通俗一点,在研发尤其是材料研发的过程中,分析表征手段就相当于是研发人员的“眼睛”。每种单一的表征手段都是“盲人摸象”,而把多种表征手段综合起来,就能对分析对象有一个比较立体、全面、准确的认识。很多高水平论文的发表和科研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分析测试数据的有力支撑。

“分析表征中心是低碳院的分析测试支持机构,主要负责低碳院分析测试、方法开发、实验室能力建设等工作。”马琳鸽介绍,分析表征中心紧密结合国家能源集团和低碳院的战略目标从事研发支持工作。比如负责全院催化剂、新材料和聚合物、水、煤化工原料和产品等的组成分析、结构和性能表征,并提供分析结果报告等。

以聚烯烃为例,它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目前,核磁共振是唯一可以从原子层面得到其烃结构信息的方式。近年来,马琳鸽和同事在聚烯烃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强有力的分析测试工作为国家能源集团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工作提供支持,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再比如粉煤灰,通常被认为是燃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但在低碳院,粉煤灰已经实现分级利用,“变废为宝”。“院里的领军专家常常跟我们说,不要一开始就把它看作是固废,而要把它当作一种材料来研究。这让我们很受启发。”马琳鸽说。近年来,她带领团队用多种分析表征手段开展了固废相关的分析测试工作,并陆续编制了一系列团体标准。

粉煤灰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粉煤灰的管理和利用。马琳鸽和同事在研究中发现,一些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虽然在粉煤灰中含量很高,但是不一定会完全释放到环境当中。比如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粉煤灰经过溶液的长时间浸泡,本体含量很高的一些有害成分几乎不会溶出。“因此不能单纯根据固废本体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判断对环境会造成多大程度的污染或影响。”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推动粉煤灰的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分析表征新技术不断出现,设备仪器更新迭代,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行业已经开始借助人工智能来进行数据分析。同时,技术人员还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以便能够为不同的研发部门提供支持。因此不断地学习,是马琳鸽对自己和团队成员提出的要求。她鼓励大家经常参加分析测试行业和相关应用领域的学术会议,及时掌握最前沿的信息和动态,持续提升自我。

做好“中台”工作

马琳鸽介绍,低碳院坚持全院“一盘棋”,大力推动“前台”、“中台”和“后台”的内部协同。各研发中心是“前台”,协助各研发项目解决分析表征相关技术难题、提供分析方案的分析表征中心就是“中台”。“我们站在研发人员背后,通过各种分析表征工具为他们的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采访中,马琳鸽分享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曾有一位博士后开展一项关于二氧化碳吸附体系的研究,其中涉及机理研究,需要分析表征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以往通常采取的是光谱方法,但是光谱测试只是一个定性的方法,不能给出定量的结果。经过反复分析讨论,我们想到可以采取核磁的方法去研究。从二氧化碳吸附到脱附整个过程中的每一步,我们都进行取样、核磁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实验体系物种有了定性的认识。同时又针对这一体系开发了定量方法,对这个动态体系‘发生了什么‘生成了什么‘生成了多少,都有很清晰的认识,从而对这一机理做出比较深入全面的阐释。”后来相关实验结果发表在SCI一区的文章中,影响因子在13左右。

这只是分析表征中心为科研工作提供支持的一个小小的例子,在工作中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马琳鸽告诉记者,分析表征中心没有申请自己的研发项目,部门职责就是为低碳院的研发项目提供支持。马琳鸽带领团队先后作为废弃环保催化剂金属回收和载体再用技术研发及工业示范、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大型煤电化基地固废规模化?利用成套技术及集成示范”课题五“大型煤电化基地固废规模化利用与集成示范”、煤基新材料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等项目成员完成分析表征子任务。低碳院研发的费托催化剂,现在已经成功商业化,为国家能源集团产业创效超10亿元,分析表征中心与有荣焉。因为在费托催化剂研究中,中心有3名工程师都投入超过一半甚至100%时间和精力。

采访中,马琳鸽讲到一组数字:分析表征中心有16名正式人员,在2023年完成了大大小小的分析表征测试近16000项,平均每人每年1000次。“无论是什么时间,在需要的时候要坚守在岗位上”,这是马琳鸽对自己和部门同事的要求。2023年,分析表征中心有2件第一发明人和1件第二发明人发明专利授权、3件第一发明人和1件共同发明人专利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6篇一作文章发表、17篇署名文章发表。

▼ 马琳鸽(左)在现场与技术人员交流

猜你喜欢
分析测试粉煤灰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粉煤灰综合利用进展及前景展望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简介
铁路通信网络安全的分析测试与可信防御研究
关于分析测试中心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思考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早强快硬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制备
粉煤灰制备洁净钢精炼渣工艺研究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