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英语数字化课堂构建

2024-05-12 23:33於慧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3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核心素养

於慧

[摘 要]数字媒体时代,革新教学形式,推动数字化课堂的构建,已经成为英语教学创新发展的主流趋势。构建数字化课堂不仅是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更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数字化课堂与时俱进,切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能增强学习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趣味盎然。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英语课堂,需要融合数字化技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数字化技术的功能和价值有清晰认知,并将其与英语教学融合起来,为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英语教学;核心素养;数字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09-0069-03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化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所谓数字化课堂,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有意识地创设数字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直观、鲜活的情境中感知知识,构建起系统化认知体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学生,如何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需要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数字化课堂打破传统单一讲解知识的教学方式,融合多种教学手段,以充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以数字化助力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事情的推进都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教学亦如此。教学准备可以从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这两个方面着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准备往往会将关注点放在教师身上,即教师要精心备课,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展开设计。高品质课堂的呈现,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预习是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能够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基本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基。预习活动形式多样,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预习开辟出一条崭新路径。教师不妨设置多元化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搜集资料,为学习活动的快速推进扫除障碍。

例如,译林版英语教材六年级下册Unit 5 A party,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对party有全面的感知和了解,但很多学生没有举办party的经历。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让学生上网搜集party的相关资料。由于个人的力量有限,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上网搜集资料:“Boys and girls, do you know what work it takes to hold a party? You can search for relevant information online.”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后,积极行动起来。如对party环境的布置,学生上网搜集的信息就是如何设计party才能与主题相吻合。趣味化的操作方式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展示环节,因为是学生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所以他们主动参与,很快就完成了预习任务。教师给予方向指引,学生自信心大增,教学活动逐渐步入正轨。

在传统课堂的预习中,教师将学习任务抛给学生后没有给出具体的指导,导致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预习。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预习的作用,教师在出示预习任务后要及时给出路径指引,如上网搜索信息等。上述教学,在具体预习方法的指引下,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了准备。

二、以数字化创设多元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感官受到刺激时,注意力会比较容易集中,头脑也会更加兴奋,这样的状态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巩固。有效的情境能将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融合起来,具有形真、情切的特点。创设情境就是要聚焦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将关注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教法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内心情感的需求,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教师不妨发挥数字化优势,将其与情境创设相融合。情境创设有多种展现形式,色彩丰富、形象直观的动态呈现,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数字化情境的创设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于一体的优势,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享受,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趣味盎然。

情境创设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他们的探知引擎。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进行多维融合,发挥不同情境的作用。例如,教学译林版英语教材六年级下册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时,教师发现学生看到复杂、难度较大的题目,就对本单元的知识学习产生了排斥心理和畏惧心理。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他们积极主动探索文本,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不同城市的景象:“Today, we will take everyone on a trip, watch the video carefully, and guess which country it is? What do you see, which country is this?”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各个地区的标志性建筑积极主动地进行猜测,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打破传统单一情境的呈现方式,将问题与视频相融合,不仅增加了情境创设的灵活性、趣味性,还实现了师生之间高频率的交流互动。学生进入感知状态,身心被完全调动起来,思维更加灵活。

情境创设要关联问题、生活,尤其要从教学内容、文本主题出发,以提升情境的贴合性、科学性。上述教学,教师将多种情境形式进行融合,增强了导学功效。从学生的表现和反映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完全进入情境,沉浸于学习感知中,情感和思维得到激发。

三、以数字化丰盈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教材为依据,只有合理使用教材,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在選择和设计教材内容时,编者考虑了多重因素的影响,使教材极具科学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材的价值,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对其展开灵活的教学设计。当然,教材并不是教学活动唯一的依据和参考,毕竟教材容量有限,无法囊括所有的知识点。数字化教学能拓展教学维度,丰盈教学内容。数字化对教学内容的丰盈体现在不同方面,首先是教学容量的增加。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极强,教材内容很难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因此,在对接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还要适当对文本内容展开拓展延伸。其次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由于学生的审美感知、学习体验等存在差异,生本思维与文本思维衔接的过程也各不相同。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探究。

教学内容的展现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倾向。例如,译林版英语教材六年级下册Unit 2 Good habits的教学,教师从文本内容出发寻找切入点。“Story time”板块的内容讲述了Wang Bing的一天以及他的好习惯。为了让学生对“习惯”的概念有更真切的感知和理解,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照片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判断:“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 Do you think its a good habit or a bad habit?”教师准备的照片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景象,拉近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表达欲求被激发:“I think this is a bad habit, the things on the table are too messy.”学生活学活用,在积极主动的表达中对好习惯、坏习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把握,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当然,习惯的范畴较广,教师还可以从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着手予以引导,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深入探究新知。

上述教学,教师以文本为鉴赏起点,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使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的匹配度得到提升;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和认知起点进行学习调动,借助信息技术投放与文本相关的内容并拓展相关图片,让学生眼前一亮,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

四、以数字化突破重难点

学科知识点之间纵横交错,学生不容易理解。面对众多知识点,抓住学习重难点尤为重要。判断一节课的教学是否成功,主要看是否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在教学引导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以多样化的方法助力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把握教材中最基础、最重要、最难以掌握的内容,顺利进入文本核心,教学活动就是成功的。突破教学重难点,讲解是最常用的方法。在教学重难点时,教师喜欢进行细致的讲解,学生只需聆听、记忆即可。这样的操作方式虽是可取的导学路径,但不是唯一的。对关键性知识点,教师不妨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如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具体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建立有形认知。

在讲解文本和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学习的重难点。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例如,教学译林版英语教材六年级下册Unit 8 Our dreams前,教师要先明确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地理解并朗读对话内容,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复述课文;教学难点则是能初步运用所学词汇和日常用语谈论“梦想”这个话题。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积累相对较少,对“梦想”这一话题的感知不够深刻。教师从句型和词汇两个方面出发,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突破。教学词汇知识时,教师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串联:“Please complete the mindmap below with words.”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填写。在谈论“梦想”这个话题时,教师则将重要的句型罗列出来,让学生发挥想象,将相关句型与词汇进行融合。相对于只出示一个题目就让学生谈论,这样的导学方式更具针对性、可行性。对学生来说,知识识记、突破学习重难点不是简单的事。课堂上,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借助趣味多变的学习方式展开引导,点燃学生的探知热情,使他们快速突破学习重难点,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上述教学,在对文本进行解读、剖析的过程中,教师以具体知识为基点,展示视频资料,使知识讲解呈现出动态化、趣味化的特点。在视频资源的辅助下,学生的思维认知被成功激活,有效突破了学习重难点。

五、以数字化升级实践训练

以数字化助力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有拓展延伸意识,不能仅将教学落脚点放在知识讲解和分析上,更要在训练活动设计中融入数字化,对实践训练进行优化和全新升级。在小学英语训练中,教师喜欢将任务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训练的题型相对固定。如抄写单词、句子、篇章以及完成训练题等,都是常见的训练形式。这样的训练带有机械性,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反而会导致学生产生排斥心理。数字化的运用契合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可以借力数字化对实践训练形式展开优化升级,为训练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教学译林版英语教材六年级下册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时,学生喜欢暑假,自然对本单元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累了许多词汇知识,掌握了诸多句型信息。而学习效果如何,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布设训练任务:“Do you have any plans for your summer vacation? Please draw your summer vacation plan and make a simple mark.”绘画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以绘画加语言表达的方式,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Everyone, please take a look. This is my summer vacation plan. I am going to travel to Beijing this summer ...”當堂检测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展现出来。绘画结束后,教师选取优秀作品,利用多媒体将其展示出来。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训练任务需要学生课后完成。学生寻找合作伙伴,将自己的暑假计划说给同伴听,并将对话录制下来,传送到班级管理平台。这样的课后训练形式具有较高的开放性,能使学生有更充沛的精力展现自己。

数字化与英语训练有机融合,能让学生对实践活动形成崭新认知。上述教学,教师抓住学生的感知点、兴趣点,设计动态化、立体化的训练任务,让学生在多重对接中完成听、说、读、写、思等训练。这样,学生的知识运用、迁移能力得到更好的展现,英语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教学目标的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以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作为依托。数字化教学契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既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又能创新导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立体、丰富。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数字化为主线,使其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系统的认知体系,使英语教学获得效果的最大化。

[ 参 考 文 献 ]

[1] 邹小芬.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英语本真课堂的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2(27):86-88.

[2] 林晓霞.数字化资源助力英语高效课堂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23(6):49-50.

[3] 张丽阳.融数字化于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之中: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新教育,2023(S1):117-119.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核心素养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