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乘风踏浪》看兴城泳装

2024-05-11 09:40徐长杰
纺织服装周刊 2024年16期
关键词:兴城泳装葫芦岛

徐长杰

近日,电视剧《乘风踏浪》在全网热播,它以上世纪80、90年代的葫芦岛兴城为背景,讲述了兴城泳装人乘着改革东风成功创业的故事。

40年前,兴城泳装企业无一例外都是家庭作坊,自产自销;40年后,兴城泳装企业不仅成长壮大,经营业态也进一步扩展,产品远销世界各国。如今,兴城这个人口只有50万的东北小城,聚集了1300多家泳装生产企业,年产值达150多亿元。

泳装产业从阳光沙滩中萌芽

时任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和宣传部长的石文光是葫芦岛政府规划泳装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与亲历者,作为《乘风踏浪》电视剧的幕后推动者,他不仅对兴城泳装产业历史、现状如数家珍,更对文创产业、城市转型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近日,本刊记者采访到石文光,听他讲述泳装产业和城市的唇齿相依。

石文光谈到,葫芦岛市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和重化工业城市,在新世纪初,也曾站在城市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迷茫徘徊。如何改变?葫芦岛市委市政府当时决定,要从重化工城市向“创意生态”城市转变。2012年,葫芦岛市发布《葫芦岛创意生态宣言》,率先在全国提出“创意生态城市”概念。当下风头正劲的city walk,在十几年前就已被这座创意型城市付诸实践。

发展泳装产业,这里更有着天然的优势。

一到夏天,葫芦岛这座气候凉爽、风景宜人的滨海小城就会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度假。泳装产业因葫芦岛靠近海岸,在美丽的沙滩开始萌芽。

这一产业的发展,很快传导至上游产业,并开始发挥葫芦岛的石化化工,尤其是聚氨酯产业资源和基础资源优势,以及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并拉动上游聚氨酯产业以及氨纶、锦纶、经编等产业发展,形成了产业链闭合。

當时,很多泳装企业都是个体小作坊、小工厂,赚到的仅仅是手工钱,名声再大还是成不了气候,用石文光的话概括起来就是“小、散、低、难”。而要把产业真正做强,让产业“高、大、强、聚”起来,就不能满足于“小打小闹”,而是要尽快从低端加工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端市场迈进。当地政府意识到,要将研发、设计、品牌和渠道做强做优,即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品牌创优、渠道创通,只有这样才能占领价值链的高端。这也是泳装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凭借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泳装,葫芦岛实现了从东北传统老工业基地向现代时尚文化都市的华丽蜕变,这是一个城市的新生,也给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带来了希望。

将泳装产业向文化产业延伸

在泳装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两条清晰的发展主线:一条是产业发展线,积极利用科技创新和文化驱动产业链,实现一精多元的产品结构,如兴城已形成泳装、瑜伽服、沙滩装、骑行服及面辅料配件等轻运动系列产品多样化产业发展格局,自主品牌达80%以上。另一条线是人文线,以创业故事、人文情感为线索,带来泳装产业的衍生产品。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泳装企业家非常了不起,不仅通过努力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更是带动葫芦岛泳装产业不断向前,他们中有的是还在为生计奔走的个体户,有的是将产品卖向国外的企业家,但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鲜活生动,为葫芦岛泳装产业注入了温度。

“将兴城泳装的创业故事拍摄成影视作品,一直是我的梦想。为此努力了十几年,也找了很多编剧和机构,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现。”其实,石文光一直都非常希望能够以影视剧的方式来呈现葫芦岛泳装产业从加工制造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的生动历史,并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寻找编剧,直到机缘巧合之下与葫芦岛人、编剧徐正超相识,在2019年才得以实现了这一夙愿。电视剧播出以来,得到了全国观众们的认可和喜爱,也让大众对葫芦岛泳装产业和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该剧编剧徐正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他走访的过程当中,感觉最深刻的就是葫芦岛兴城泳装人强烈的乐观精神。

“我采访的时候,几乎把兴城泳装到目前为止的三代人都采访到了。从第一代刘雪艳的母亲,到刘雪艳他们,再到他们的下一代,甚至于年龄更小的做电商的这些人。他们统一都有一个精神面貌,就是乐观,另外一点就是坚韧,多大的困难都打不倒他们,这种坚韧的劲儿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在创作过程中,这一点也是一直贯彻到我的心里,贯彻到整个创作过程中。电视剧里的主要人物,带着一家人,甚至带着全城人致富,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境,他都是以乐观的精神面貌去面对。”

《乘风踏浪》作品是泳装产业典型的人文衍生品。可以说,这部剧浓缩了葫芦岛兴城改革开放40余年来泳装产业的发展脉络,彰显了几代泳装人奋发图强的精神世界,几代人的创业故事值得铭记,兴城泳装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值得书写!《乘风踏浪》展现的不仅是“彭锦西”的奋斗历程,更演绎了一部时尚产业乘着改革开放浪潮蓬勃发展的时代史诗。

建设“全球泳装供应链时尚之都”

兴城从改革开放实践中找准了发展商品经济的广阔道路,也是一个装满故事的创业之城。如今兴城泳装产业发展现状又是怎样的?为此,记者采访到了辽宁兴城市泳装行业协会会长张东元。

张东元表示,兴城泳装人凭借着吃苦耐劳、团结拼搏、敢闯敢干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传奇,成为中国泳装史和世界泳装史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这背后凝聚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兴城泳装人拥有优秀的传统和实践经验,并探索如何在新时代下继续发扬优秀的商业精神,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吃苦耐劳、团结拼搏、敢闯敢干”的兴城泳装精神就是兴城泳装人的共同特质。

据张东元介绍,目前,兴城泳装产业有生产企业1300户,其中规上企业15户,年产值500万以上的较大规模企业300家,另有配套企业300户,包括面料、印染、罩杯、数码印花、自动裁床等类型。泳装从业人员约16万人,年均产量约2亿件(套),集群年产值约150亿元,占国内泳装市场份额的40%以上,占国际市场份额25%以上,全球每4件泳装就有1件来自兴城,产品远销俄、美、欧、东南亚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300户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年产值约68亿元,其中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内单产值约15亿元,以国外市场为主的传统线下外单产值也约15亿元,以“希音”“拼多多”等跨境电商平台为主的供应链产业规模约为35亿元,其他沙滩服、冲浪服、汗蒸服、骑行服等外延产品链产业规模约为3亿元。泳装网店共约4万家,分布在阿里巴巴、京东、抖音、快手、唯品会等各大平台,同时开通京东兴城泳装特卖专区;并购7家海外泳装研发企业,在美、德、澳等21个国家规划建设33个海外仓,目前正式运行15个。2023年举办“‘好泳装·在兴城直播专卖节”活动,累计成交额达2500万元,受益企业200余家。

如今,興城泳装已经形成了“5+1”总体产业布局,即5个园区、1个比基尼会展中心。5个园区共涵盖生产企业54家,兼有设计、研发、培训、品牌孵化、时尚发布等多种功能,各园区之间既自成一体,又优势互补;比基尼会展中心位于兴城邴家湾海滨,总用地1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是兴城泳装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目前已连续举办13届国际泳装博览会、12届泳装展。2023年东北亚(兴城)国际泳装博览会暨国际泳装展云集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国内外云展商620余家,线下展商100余家,现场成交额约6亿元,展会规模和现场成交额均为历届之最。

兴城泳装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泳装、瑜伽服、沙滩装、骑行服及面料配件等轻运动系列产品,注册商标达到548个,其中全国驰名商标3个,辽宁省著名商标28个,“蝶姿”“范德安”“凯迪龙”“波尼士”等品牌更是在意大利、法国、俄罗斯、韩国等国注册;2018年,以范德安品牌为代表的唯一(兴城)泳装品牌亮相“中国品牌日”;2019—2023年,共发布16期“中国·兴城泳装产业指数”发布,是中国泳装第一个产业指数,为政府掌握产业发展状况,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

张东元认为,兴城泳装乃至辽宁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要把握新阶段、抢抓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东北振兴、一带一路、东北亚发展新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以创新塑造优势,以“科技、时尚、绿色”为引领,创新发展路径,令产业经济的韧性更强劲、动能更充足,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探索有效路径,全面提升兴城泳装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形成300亿级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建设“全球泳装供应链时尚之都”。

不止兴城!辽宁纺服集群“小而美”有特色

“不止兴城,‘集群式发展是辽宁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特征,‘小而美是辽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主要特色。”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王翀向记者介绍称,从200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开展产业集群试点工作以来,辽宁省纺织服装行业先后推荐并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及专业协会试点命名11个产业名城名镇和1个产业基地市。涵盖了泳装、西装、棉服、裤装、皮草皮革、袜业、运动户外服装、防护纺织品等各个品类。由于全省纺织服装行业70%的企业位于这些产业集群,其产量占全行业的85%,对于全行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

她还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辽宁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三种类型:

一是市场消费拉动型,如“中国裤业/棉服名镇”西柳,是中国第一条民间商品裤诞生地,年市场交易额905亿元,是辽宁唯一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中国皮革皮草服装名镇”佟二堡,是中国第一个被命名为皮革皮草服装名镇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都是以专业市场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极大地拉动市场及周边纺织服装产业的集聚和发展。

二是优质制造型,如“中国西装名城”普兰店,当地代表性企业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西装1100万件套,出口600万件套,定制西装200万件套,连续多年西装产量居全国第一;“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东港,运动户外服装年产量1.5亿件套,占全国份额的20%;“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丹东高新区,拥有纺织服装企业360余户,年营业收入近50亿元;“中国袜业名镇”小北河,年产25亿双,产值32亿元,棉袜产量全国第二。这些产业集群都是以生产加工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多年的出口经验积累培养出了一批批高技能人才队伍,打造出了一批优质制造企业。

三是产业+电商销售型,如“中国泳装名城”兴城,年产泳装2亿件套,年产值150亿元,占国内市场40%以上,占国际市场25%以上,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每4件泳衣就有1件来自兴城。在国内国际知名电商平台拥有网店超3万家,跨境、国内电子商务年贸易额达到了40多亿元,占网上泳装出货量的80%。

这些已经形成了区域品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不仅成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产能转移的共赢地,也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合作地。

《乘风踏浪》,以一部作品,描绘一群人;以一群人,带出一个集群;以一个集群,反映一个时代。葫芦岛兴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顺应当下市场的需求,展示了辽宁省乃至全国纺织服装产业人不畏艰辛、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更加精彩的产业故事,还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地发生……

猜你喜欢
兴城泳装葫芦岛
兴城雪景
◆其它
◆ 其它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最创新】后发先至,科技兴城
仪表
泳装季将到 化妆品防晒不是伪需求
夏日泳装时髦选
一场旗袍与泳装的邂逅
夏日泳装顶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