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互联网资源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2024-05-10 18:01马虎英
中国新通信 2024年2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

马虎英

摘要:本文结合互联网资源、文学作品,探讨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资源;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

一、引言

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其蕴含的人文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以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和曹操的《观沧海》为例,探讨如何结合互联网资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语言能力的关键环节,而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旨在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接下来,针对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新课程标准将关注点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使学生具备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强调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个性化教学,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通过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新课程标准强调跨学科和综合性的教学

语文教学不再孤立于自身领域,而是与其他学科融合,促进学科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四)新课程标准鼓励教师专业发展和创新实践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自主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热情。同时,新课程标准提供了相关的培训和资源支持,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三、新课标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注意传统优良文化的精读,引导学生理解语文知识

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传统优良文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以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多媒体展示、线上讨论和创作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认知。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进行多媒体展示,将古诗词与音频、视频相结合。通过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音乐、朗诵或表演视频,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例如,在讲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播放相关古琴演奏视频,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感受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讲解杜甫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古代乐曲,让学生在欣赏中领略诗词的艺术魅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讨论和合作学习,利用在线论坛、社交媒体等工具,创建专门的学习群组或课程讨论版块,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解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对诗词的感悟和理解,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互相启发,共同探究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点。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线上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网上分享自己喜爱的古诗词作品,并推荐相关的优秀诗词资源,以此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再次,互联网平台还为学生提供了创作与分享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在线写作工具或博客平台,模仿古人的写作风格,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并将其发布在互联网上,与他人分享和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表达方式,将传统优秀诗词与当代社会、个人经历相结合,并进行创新创作。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主题的图片、音乐或视频素材,搭配自己创作的诗句,制作独特的诗词视频或图片并展示。这样的创作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诗词的艺术魅力。

最后,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参考资料。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线图书馆等工具,获取与诗词相关的文献、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和学术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文化背景、艺术风格。

(二)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找出合适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标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收集、整理和利用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将其融入语文教学中,以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以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和曹操的《观沧海》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网络搜索和在线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这两篇课文的背景和内涵。

首先,教師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背景知识,如史铁生的生平经历、作品风格以及曹操的历史背景、文学地位等。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权威性的网站、专题文章或学术论文,将这些信息整理成教学资料,供学生学习和参考。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搜索相关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展示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呈现形式。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秋天的怀念》和《观沧海》相关的音频,并播放背景音乐,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精选的图片,展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和意象,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再次,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或工具开展在线讨论和交流活动,创建虚拟的学习群组或论坛,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意见和观点。教师可以通过在线问答、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秋天的怀念》和《观沧海》中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等问题。学生则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文学评论、学术研究和名家解读,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拓宽对诗歌的理解和认知。

此外,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扩展阅读材料,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体验。在讲解《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索相关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历史事件等,以加深对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的理解;在讲解《观沧海》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大海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大海的壮阔与深沉。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活动,如诗歌创作比赛、诗歌朗诵录制、诗歌解读视频制作等,让学生动手实践和展示自己的语文才华。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在线测验和评估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重视阅读教学的运用,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重视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在重视阅读教学的运用时,教师应该选择多样化的文本,包括經典文学作品、当代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报纸杂志等,以此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阅读能力[4]。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报刊等资源,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互联网和阅读教学相结合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工具,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本资源,包括电子书籍、在线文学作品、博客文章、新闻报道等,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丰富资源,选择多样化的文本来进行阅读教学。通过访问电子图书馆、在线阅读平台、教育网站等,教师可以获取经典文学作品、当代优秀作品以及各类主题的科普读物和报纸杂志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电子书、网络文章等,并创建在线学习群组或论坛,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提出问题和进行交流讨论,以此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最后,互联网提供了各种在线阅读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这些工具来增强阅读体验和理解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在线词典、翻译工具、语音朗读等功能辅助阅读,从而更好地理解生词、把握句子结构,并提高阅读流畅性和准确性。同时,教师也可以推荐学生使用电子书阅读器或阅读应用程序,以提供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功能支持。

(四)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通过结合互联网资源,语文教学可以更好地渗透人文性,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一,互联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学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阅读文学作品,包括经典作品、现代作品以及网络文学等。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培养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同时,互联网还提供了众多文学社区、博客、论坛等平台,学生可以与他人分享读书心得、写作经验,并展开交流和讨论,从而拓宽思路,加深对文学作品的认知。

第二,互联网资源可以用于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互动式的在线讨论、文学作品解读、写作比赛等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碰撞,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发表个人见解并接受他人的评议,从而提升自己的思辨和辩证能力。

第三,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可以辅助教师进行生动有趣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将抽象的语文知识与具体的实例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韵和抒情,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

体验。

第四,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访问到各种历史文化的资源,包括文献、图片、视频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展示和介绍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和艺术成就。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互联网的多媒体展示,将学生带入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思想、生活和情感表达方式。

第五,互联网提供了在线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线上文化活动,例如与其他学校或地区的学生进行文学交流、演讲比赛等。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学生可以结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伙伴,分享彼此的语言、文学和文化传统,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这种跨文化的体验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四、结束语

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丰富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通过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传播传统文化,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关怀。同时,学生也能通过互联网参与交流和创作,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语文学习体验。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袁淑辉.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中旬,2021(2):86.

[2]曾安翠. 提高教学有效性——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2):758.

[3]陶泰松.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好日子,2021(36):60.

[4]高勇军.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魅力中国,2021(6):210.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趣”说英语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