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2024-05-10 08:14杨岚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颍河景区旅游

杨岚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这一战略中,发展乡村旅游是一种有效手段,能够提升农村的产业特色,增强其吸引力,从而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以H省Z村为研究对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了Z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从多个角度创新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促进Z村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这一战略中,发展乡村旅游是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乡村旅游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也逐渐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方式之一。目前,各地正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精准规划无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因此,本研究以H省Z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探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一、H省Z村崖沙燕乡村旅游的发展态势

强国必先强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积极探索、挖掘和开发利用农村独特的环境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Z村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潜质,发展现状引人关注。

(一)Z村发展现状

Z村属H省L乡,有6个村民小组,371户2 100口人,1 600亩耕地,是个集市贸易所在地。该村坐落在颍河之滨,村的南面就是淮河最大支流——颍河,河水蜿蜒流过,风景如画。古时是个老渡口,十分热闹。河岸地质松软,是质地纯净的细沙地。沙地的北侧有一堵高约6米、东西长约200米的沙崖。沙地和沙崖紧挨着河边,给崖沙燕的栖息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每年春节,数以万计的沙燕在这里筑巢繁衍,形成了群燕起舞的壮丽景观,吸引上万游客前来观光。然而多年前的Z村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因为紧靠颍河,沙地较多,沙细质量高,村里一部分人做起了贩沙的生意。由于当时村里没有严格的管控措施,沿河的沙地很快被挖掘一空,河底被挖出數丈深,河岸上的沙崖遭到破坏,沙燕也变得越来越少。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号召下,Z村村民深刻意识到之前破坏生态的行为十分不利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抓住政策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充分发挥颍河湿地特色乡村产业带中心区域的地理优势,创新思维、围点造景,走上乡村旅游+休闲娱乐的发展之路。Z村以保护崖沙燕自然景观为出发点,重点打造包含度假养生、文化体验、摄影观光、农事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产业。既保护了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也为周边游客和村民创造了休闲生活的新体验,同时也实现了乡村的蝶变。

为了保护崖沙燕的栖息地沙崖,Z村将沙崖周边的50亩地划为保护区,严令禁止砂石开采,违者重罚。在沙崖前设置游客围栏,铺设草坪,种植花海。如今,该村已建成了国内首家“崖沙燕湿地公园”“崖沙燕生态修复保护区”,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生态旅游新景点。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游玩体验,村委会还在颍河上开展了游船、竹筏等游乐项目。与此同时,Z村还配套建设了设施完善、功能多样的休闲娱乐区,有小火车、骑马等老少皆宜的娱乐活动。随着人流量的增加,Z村拓展游玩经营渠道,建成小商品小吃街,农家手工艺品、特色小吃相继亮相。在村中,村民又打造了康养休闲基地,有生态园、相声小院、星空营地、河谷营地等,种植了李子树、石榴树、葡萄、中药材、花卉等特色花果,供前来游玩的游客采摘、观赏,从而提高全村的经济收入。随着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在沙崖前观赏沙燕,乘坐竹筏欣赏颍河风光,吃特色小吃,带回特色农副产品。Z村成了网红村,游客称赞这里是H省的“小桂林”。仅2023年五一期间就接待游客上万人。

据统计,该村在景区周边设置特色农产品专柜和摊位20多个,开办民宿、农家乐5家,种植特色花卉、果树5 000多亩。村委采取委托经营、提供就业、入股分红等模式,引导村民到景区项目园区务工,旺季月平均工资达5 000元。同时,Z村种植经济作物也具有独特优势。因为沙土地种植,Z村的小米远近闻名、口感颇佳。在此基础上,该村又种植了花生、小米、红薯等,如今也成了周边市民和游客的抢手货。Z村通过做大做强生态旅游,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村民人均收入由以前的不足1 000元增加到6 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生态旅游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环境越来越优美,乡村振兴氛围越来越浓厚。依托前期发展,该村所在乡镇计划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把临近村岭西王村与姚湾村段因早年颍河决口形成的700多亩芦苇丛生、野鸭成群的天然湖泊,打造成集养老、旅游、采摘、娱乐等于一体的颍河南湾湖游园和高品质环湖康养基地,形成相互映衬的旅游网络。

(二)Z村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

地理位置优势明显。Z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也较为便利,多条高速和国道在这里交汇,基本形成了对外辐射的交通通道,可直接连通周边城市客源地。其景区位于颍河湿地特色乡村产业带中心区域中部,与周边辐射链接形成了颍河湿地旅游网络。

生态资源特色鲜明。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下,我国的乡村旅游成蓬勃发展态势,但也存在品类单一、同质化严重、形式固化、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但Z村开发的崖沙燕生态旅游项目特色鲜明,加上紧邻颍河的地理优势,独特的沙土地为经济作物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村庄产出的多种优质农作物享誉周边城市。Z村的生态资源凸显着地区特点和竞争优势,有利于建立自主品牌和吸引更多游客。

紧扣政策成果丰硕。Z村地方政府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良机,大力发展以崖沙燕为主的乡村生态观光旅游线路。开展调研采风、大学生研学,中小学校学生郊游、乡村社会实践等游学活动,提高该村的知名度。依托崖沙燕这张名片,利用“农业+互联网”“农业+休闲观光”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采摘旅游,带动村民种植沙地花生、沙地红薯等优质农作物,培育多肉等优质经济植物。再配套集休闲、采摘、娱乐、健身、垂钓、观光、餐饮、文化旅游、摄影观光、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颍河南湾湖游园”项目,形成颍河湿地旅游网络,客源市场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时,Z村着手培养主播网红宣传带货,传递出乡村的宁静和大自然的鸟语花香,以情怀打动人。让游客愿意在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片刻的宁静,在乡愁记忆里回味美好的童年。

二、H省Z村崖沙燕乡村旅游的发展困境

(一)旅游产品开发不充分,客源较单一

根据对该地旅游的调研结果,发现游客对景点可观性的满意度为59%。尽管该地拥有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但吸引客源的资源仍然相对单一。该村在开发自然资源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借助多种形式,如文字、图片展示、人工讲解等介绍崖沙燕的生态奇观,规划旅游专线,配套河湖游玩、游乐设施,但目前成熟的游览产品仍显单一,未能明显提升游客的游玩满意度,前来参观的游客大多是“一次性消费”。

(二)景区设施不够完善,游客停留时间较短

调研发现,游客对景区的交通、配套服务设施以及景区环境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外部方面,景区地理位置较偏远、交通不够便利,与周边旅游专线缺乏有效连接。内部方面,景区环境和硬件设施相对陈旧,主要问题包括配套厕所数量不足,周边生活设施不完备,如售卖食品和饮料的商店数量有限等。这些因素制约了Z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三)从业者素质不够高,服务满意度较低

调查数据显示,景区从业人员中占比最高的为40岁以上的村民,大多数仅具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水平,中高等教育背景的从业人员相对较少。景区人员的专业程度相对较低,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培训,甚至在旺季时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损害了景区形象,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满意度,导致景区服务水平不够理想。

(四)宣传力度不够,市场融合度较低

从客源地分析来看,Z村景区的游客主要来自市区、县城附近的周边地区,而中、远距离游客相对较少。游客的停留时间通常为半天,较少有全天停留的情况。客源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散客,组织力较弱,稳定性较差。在客源年龄结构方面,学生游客和中老年游客占比较大,而青年游客较为稀少。这表明Z村的旅游宣传未能有效影响周边城市年轻人的出行偏好,使得该地难以成为年轻人旅行和团建的首选目的地。同时,这也反映了沙燕旅游产品开发得不够充分,景区宣传力度不足,不利于景区的长期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客源市场,以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五)政策认知有限,村民积极性较低

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村民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并不充分,对于乡村生态旅游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认知有限,因此难以理解和把握各项惠民政策。Z村村民对村内景区开发工作的支持程度不高,参与意愿也相对较弱,甚至多数人只持观望态度,没有积极参与的意愿。一些村民认为,崖沙燕的生态景观从小就见惯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没有吸引力,对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缺乏信心,担心可能存在投资风险。此外,由于家庭负担沉重、家庭成员间的依赖性较高,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村中部分妇女不愿意抛头露面参与旅游服务工作。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村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和参与程度。

三、H省Z村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径优化

(一)合理运用政策搞好发展规划

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前景。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原则。目前,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资金补贴、税收减免等,用于支持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和发展。首先,该村可主动争取政府对乡村旅游建设项目的专项资金和补贴,加速推进已完成规划的颍河南湾湖游园和高品质环湖康养基地的建设,迅速形成周边联动的旅游产业带,建立乡村旅游产业联合体,促进乡村资源的协同共享,建立区域性的乡村旅游发展合作机制,推动整个片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其次,要合理利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果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可以以农地入股或流转的形式参与乡村旅游项目,提高土地使用效益。金融政策支持提高了金融机构对乡村旅游项目的信贷支持比例,降低了融资难度,可促进项目的顺利推进。最后,合理运用政策中的人才支持,挖掘当地资源特色。结合当地独特的人文风俗和自然风貌,借助政策上的人才支持,打造特色乡村旅游路线,拓展乡村旅游的项目赛道,确保与其他地区的特色旅游内容有明显差异,保持稳步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游客,还能够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保护与开发并重

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时,必须充分还原乡村原生态的独特魅力,避免出现同质化现象。Z村的崖沙燕旅游生态资源具备独特的优势,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务必注意对崖沙燕生活环境的生态保护。一旦破坏或滥用资源,可能导致沙燕不再选择这里作为栖息地,从而流失独特的旅游资源,所有规划和发展也将付之东流。在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应努力保留乡村原有的风貌,避免过度开发。这样,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享受乡村的自然之美,同时被乡村独特的生态资源所吸引。

(三)关注需求,提供全方位旅游体验

乡村旅游具有丰富的内涵,游客对提供的旅游服务和产品有多样化的需求和期望。只有确保需求和供给之间良好匹配,才能促进旅游产业的稳定发展。因此,提高乡村旅游开发的精准度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乡村旅游项目中的目标客户要充分重视,进行详尽的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喜好和行为。这包括对目标市场的特征、消费能力、旅游趋势等的深入了解,以确保乡村旅游项目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另外,要区分目标客户的群体性特征,明确定位乡村旅游项目。由于不同的定位会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故需对各个领域、各个年龄层次的游客进行分类,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特殊需求。这包括提供个性化的旅游路线、定制化的活动安排等。再者,可从游客的角度出发,设计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的旅游体验。参与式农业活动、文化体验、特色美食等都可以包括在内,以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例如,举办崖沙燕旅游节、蜜薯采摘节、农民丰收节等主题活动,开展农家美食大赛、民间竞技、村民文艺汇演等文旅活动,或提供休闲垂钓、骑马射箭、民俗体验等田园游艺娱乐项目,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乡村旅游体验。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促进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还能扩大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使游客在感受沙燕独特魅力的同时,愿意留下并继续体验田园风光的自然之美。

(四)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周边服务水平

在乡村旅游中,完善配套设施和提升周边服务是发展的基础。首先,可以考虑增设旅游专线,加强车站与景区之间的便捷接驳,进一步提升景区的交通便利性和游客集散中心功能。其次,需全面更新和完善景区的接待设施,鼓励当地村民积极参与餐饮、民宿、纪念品一条街等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建设和经营。在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方面,应集中进行旅游指示牌、木栈道、景观台、水利设施、田园景观和休憩座椅等设施的建设,改建和新建旅游厕所。最后,注重对景区从业人员的统一培训,提升专业服务水平。通过这些举措,大力提升游客的整体体验满意度,增加他们在景区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五)农商旅融合,强强联手提升品质

乡村旅游具有一业带百业、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可以借助农商联合发力,形成全新的发展格局。当前景区以沙燕生态旅游项目为主,可借助崖沙燕生态旅游的发展势头,积极打造集观光、休闲、采摘、垂钓于一体的田园旅游综合体。扩大特色作物的种植规模,提升种植质量,使游客能够品尝到更多优质的产品,并为游客提供充足的采摘和购买机会。同时,可以推出景区形象纪念品,鼓励村民制作具有本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和农副产品,既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也增加游客的购物体验。这样的综合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也将为当地经济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林菁.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发展路径[J].农业经济,2021(11):75-76.

[2]沈费伟.乡村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策略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2):1-12.

[3]贾未寰,符刚.乡村旅游助推新时代乡村振兴:机理、模式及对策[J].农村经济,2020(3):19-25.

[责任编辑:王 丽]

猜你喜欢
颍河景区旅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颍河生产圩治理探讨
洗耳
『摘牌』
S102颍河特大桥结构设计特点分析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旅游
沙河与颍河洪水遭遇分析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