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4-05-10 08:14齐宁阳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焦裕禄乡村振兴

齐宁阳

摘 要: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焦裕禄精神与乡村振兴事业高度契合,能为后者提供精神力量和实践路径。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要充分发挥焦裕禄精神的引领作用。传承亲民爱民的优良作风,建立和谐融洽的党群关系;发扬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奋力推进乡村治理;坚持科学求实的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涵养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切实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关键词:焦裕禄;焦裕禄精神;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意味着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关键环节。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乡村类型复杂多样,不同区域之间发展并不平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又将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乡村振兴离不开精神引领。焦裕禄精神作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一、焦裕禄精神的内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焦裕禄带领河南兰考干部群众与内涝、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具体实践中,铸就了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焦裕禄精神,这20个字是支撑焦裕禄精神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内核。

(一)亲民爱民

亲民爱民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是焦裕禄精神能够穿越时空而影响不减的原因所在。亲民就是亲近人民,到人民身边去,深入了解人民的需要。爱民就是热爱人民,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关心人民的安危冷暖,为人民排忧解难。在兰考的470多个日日夜夜里,焦裕禄带领县委领导班子俯下身子深入群众,了解每家每户的困难情况,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焦裕禄视人民群众为父母,风雪再大也挡不住他心系百姓的脚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焦裕禄担忧百姓的生活状况,于是来到梁孙庄村梁俊才家里慰问。卧床不起的梁大爷并不认识焦裕禄,问他是谁。焦裕禄满怀深情地解释道:“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百姓谁不爱好官?兰考人民之所以如此爱戴焦裕禄,是因为他爱人民远远胜过爱自己。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评价焦裕禄:“心中只给人民留位置,唯独没有他自己。”这种为民情怀就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

(二)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焦裕禄精神的内在品格,塑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战胜严重经济困难。艰苦奋斗是一种斗争精神,即不怕艰难困苦,英勇顽强地战胜困难。焦裕禄精神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那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焦裕禄临危受命来到“最穷、最难、最苦”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面对当地风沙、盐碱、内涝的恶劣自然环境,焦裕禄没有畏惧和退缩,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下定决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绝不离开。为了解决“三害”,焦裕禄身先士卒,翻淤泥封沙丘、蹚洪水查地势、尝碱土治盐碱。正是这样的亲力亲为和不知疲倦,鼓舞了36万兰考人民纷纷投入到除“三害”的斗争中。从参加革命到担任县委书记,焦裕禄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从不贪图享乐。他身上盖着的是缝有42个补丁的被子,用的是有36个补丁的褥子,脚上穿着的是破了12个窟窿的鞋子。一辆破旧自行车和一把破藤椅是他办公的标配。兰考能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离不开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科学求实

科学求实是焦裕禄精神的内核和灵魂,是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科学求实就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焦裕禄精神的求实作风体现在他对“三害”的调查研究中。为了尽快找到除“三害”的方法,来到兰考的第二天,焦裕禄就对各地展开深入的摸底调研,在田间地头,贫下中农的草屋里、牲畜棚里,详细了解灾情及原因,考察地形地势,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深入分析,寻找解决办法。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焦裕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跋涉5 000多里,他的汗水几乎灑遍了兰考的每一寸土地。全县84个风口、1 600多个沙丘和河渠、洼地的形状及编号绘图无不体现着焦裕禄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正是基于细致而深入的走访调研,焦裕禄最终找到了治理“三害”的良策。

(四)迎难而上

迎难而上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迎难而上就是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接受挑战。当时的兰考“三害”肆虐,焦裕禄临危受命,勇挑重任,义无反顾地奔赴兰考灾区。面对兰考的困难情况,他看到的不是绝望和黑暗,而是希望和光明。到兰考不到一个月,他就把“劝阻办公室”改为“除三害办公室”,在全县开展大规模的除“三害”运动。看到有些党员干部在工作当中存在畏难情绪,焦裕禄组织县委班子学习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著作,引导大家回忆兰考的革命斗争史,进而扭转了畏难情绪,坚定了党员干部的信心。他经常对党员干部说:“群众都在看着我们,越在困难的时候,领导干部越要挺身而出。”焦裕禄从来没有过悲观消极的情绪,因为在他看来,越是困难越是锻炼人。正是焦裕禄这种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感染了兰考的干部群众,激励兰考干部群众战胜艰难险阻,成就了兰考今天的泡桐成林。

(五)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无私奉献就是没有私心、不求回报的付出。焦裕禄精神中的无私奉献主要体现在焦裕禄一心为公,忠于人民,不计得失,将自己全部的热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兰考这片土地。焦裕禄的一生艰苦朴素,两袖清风,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穿的是打着补丁的衣服,和群众同甘共苦。焦裕禄甘当人民公仆,从不搞特殊化,没有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他说:“要把这些钱用到改变兰考面貌的伟大事业上去,用到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上去……评给我的救济款,我一分也不要。”除了对自己严格要求,他还经常教导子女,生活要节俭,摒弃一切特权观念。后来,他又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不准特殊化并带头执行。焦裕禄把职权看作是人民的重托,把职位当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对党和人民一片赤诚,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只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让兰考人民吃饱穿暖。

二、焦裕禄精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价值意蕴

(一)焦裕禄精神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精神力量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引领。焦裕禄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当时汇聚起36万兰考人民战胜“三害”的强大信心和力量,而且此后成为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焦裕禄精神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尽管其产生的时代距今已有60多年,但时至今日焦裕禄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焦裕禄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能够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三农”事业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从治“三害”拔穷根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变换的是时空和任务,不变的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前,我国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风险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乡村振兴中遇到的难题,需要发扬焦裕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不惧挑战,迎难而上,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使乡村振兴事业迈上新台阶。

(二)焦裕禄精神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实践路径

焦裕禄精神形成于除“三害”的斗争中,引领着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最终摆脱贫困的命运,也为今天的乡村振兴事业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可行路径。为了找到除“三害”的新路子,焦裕禄深入灾区一线,摸清灾情及原因,并成功找到治理“三害”的方法。这种科学求实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拼劲儿是乡村振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在治理“三害”的过程中,焦裕禄身体力行,甩开膀子,挽起裤脚与群众一起翻淤泥、封沙丘、栽泡桐、疏河渠。这种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公仆精神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必备的素养。实现乡村振兴,群众是主力军。党员干部只有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最终让群众受益。

三、焦裕禄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一)传承亲民爱民的优良作风,建立和谐融洽的党群关系

和谐融洽的党群关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作为县委书记的焦裕禄关心爱护人民,与兰考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不顾病魔缠身,与群众战风沙、斗洪涝、治盐碱;风雪交加之时,带着救济款慰问困难群众。焦裕禄正是秉持着这种亲民爱民为民的作风,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信任,最终汇聚起战胜“三害”的磅礴力量。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我们党能够一路披荆斩棘、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失这个法宝。乡村振兴既需要中央的顶层设计,又需要群策群力。人民群众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基层党员干部要时刻将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急人民之所急,忧人民之所忧,把人民当亲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信赖和拥戴,建立和谐融洽的党群关系,进而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将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二)发扬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奋力推进乡村建设

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同样需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创新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久久为功、拿出“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气概,扫除一切障碍。一方面,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道路交通网络,畅通现代物流体系网,缩小城乡差距,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另一方面,努力抓好乡村环境治理工作,实现生态宜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些论述都在提醒我们生态宜居是提高农村发展质量的保证。各部门要明确责任,真抓实干,敢于啃“硬骨头”,用焦裕禄那股拼劲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污水整治和“厕所革命”等工作,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坚持科学求实的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推进乡村振兴,找准路径至关重要。乡村振兴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科学求实的工作方法,深入基层,开展广泛的调研,把准乡村“脉搏”,结合当地实际开好振兴“良方”。焦裕禄初到兰考时,“漫天飞黄沙,遍地不生绿”,治理“三害”迫在眉睫。焦裕禄立即组建“三害调查队”,扎实开展调研工作,从兰考的实際情况出发,对症下药,制订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涌现了一批样板村和示范县,这为各地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范例。但是个别干部错把“样板”当“模板”,不顾当地实际,盲目照搬套用,最终引发群众不满。乡村振兴没有可以照搬套用的固定模式,不能盲目跟风和一刀切。要用焦裕禄的“韧劲”做好前期的调查研究,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谋划研判,精准施策,切实做到“一地一案”“一村一品”,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盘活当地资源,激发乡村活力。

(四)涵养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切实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人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最终受益者和“阅卷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升亿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焦裕禄始终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自己全部的热血和精力都奉献给兰考人民。即使在弥留之际,他依然牵挂着治沙工作,一再叮嘱:“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焦裕禄用一生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在于彰显了为民解忧、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基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勤政为民。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因此,基层党员干部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摸清人民的所想所盼,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兑现各项民生承诺,确保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闫慈.践行焦裕禄精神 助推河南乡村振兴[J].乡村科技,2019(24):63-64.

[2]王晓晨.乡村振兴背景下弘扬焦裕禄精神的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21):315-318.

[3]王成功.浅析焦裕禄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意蕴[J].南方农机,2021(21):70-72.

[4]桑玉洁,靳守姣.以焦裕禄精神引领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J].智慧农业导刊,2023(19):193-196.

[责任编辑:王 丽]

猜你喜欢
焦裕禄乡村振兴
心里始终装着百姓的县委书记焦裕禄
这些数字,读懂焦裕禄精神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
弘扬焦裕禄精神,做“四讲四有”党员
人民呼唤焦裕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