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河南农业现代化路径探索

2024-05-10 08:14卢守亭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卢守亭

摘 要: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国家现代化的显著标志,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面临着诸多挑战。新质生产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河南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审视,河南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应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精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大力提升农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农业现代化;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国家现代化的显著标志,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所面临的挑战愈发凸显,亟须我们借助新的理论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

新质生产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科学技术进步与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社会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河南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新质生产力的引入与运用,无疑将为这一伟大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因此,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与实施保障措施,对于推动河南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新质生产力:农业现代化的强力引擎

新质生产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兴力量,是指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变革和组织创新等手段,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和提升。它不仅仅体现在技术的先进性上,更在于其对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推动。在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引入和应用,能够对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新质生产力中的科技创新元素,如智能农业装备、生物技术应用等,能够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第二,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制度变革优化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和经营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的制度变革,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第三,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管理创新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跃升。”新质生产力强调的管理创新,包括农业信息化、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創新等,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度融合。

第四,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新质生产力注重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度量指标

农业现代化,作为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改造过程,旨在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运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农业现代化的度量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反映了农业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二是农业机械动力密度,代表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三是农业产业贡献率,体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粮食产出率,是衡量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五是化肥施用强度,反映了农业生产中的化学投入水平。

(二)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成就

根据2012年至2022年河南农业现代化各指标数据(见表1),可以清晰地看到河南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从2012年的16 462.93元/人·年增长至2022年的46 691.69元/人·年,这表明河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增强。河南农业机械动力密度由2012年的13.330千瓦/公顷稳步提升至2022年的14.440千瓦/公顷,这反映了河南在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显著提升,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粮食产出率保持高位运行。尽管存在波动,但河南粮食产出率整体上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2020年更是达到了6.356吨/公顷的历史高点。这一成就充分展现了河南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关键作用,以及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四是化肥施用强度得到有效控制。从2012年的0.476吨/公顷降至2022年的0.409吨/公顷,这一变化表明河南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三)河南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一是农业产业贡献率的稳定性问题。河南农业产业贡献率在过去11年间波动较大,最高值与最低值差异显著。这反映了农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脆弱性,需要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发展,以提升其稳定性。

二是粮食产出率的波动风险。粮食产出率的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等。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河南需要构建更加稳定、可持续的粮食生产体系,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的趋势。尽管农业劳动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其增长速度自2015年以来逐渐放缓,提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可能已触及瓶颈,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和政策扶持力度,以突破这些限制。

四是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平衡难题。尽管化肥施用强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如何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仍是河南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基于新质生产力的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探究

(一)深化科技创新驱动机制

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视野下,深化科技创新驱动机制对河南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一重要论述同样适用于农业领域的转型升级,特别是资源丰饶、潜力巨大的河南。科技创新作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所在。为此,河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河南应着力推动农业产学研一体化的深度融合,积极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农业生物技术、智能农机装备、精准农业技术等前沿领域,实现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与产业化应用,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涌现提供强大动力。

二是强化农业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的深刻论述,河南应优先支持对粮食稳产高产、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控等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打破技术瓶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三是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河南应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建设,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升级,构建智慧农业平台,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监测、精准化管理与服务的全面提升。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论断,河南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建设一支具备专业素养、热爱农业农村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同时注重提升农民群体的科技素质,确保科技创新成果能够真正惠及农业一线。

(二)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立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一重要论述为河南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指明了方向。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视野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核心在于根据市场需求、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科学合理地调整农业生产和布局,推动农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以及由单一业态向多元融合转变,从而激活农业内部的新质生产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调整种植结构。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变化,引导农民种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如优质专用小麦、特色果蔬、中药材等,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重视种业创新,积极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为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推动产业链延伸。围绕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环节,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和价值链收益。同时,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三是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充分利用地域特色优势,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兴业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品牌,提升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这不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入实践,也是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四是强化政策引导与服务保障。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结构调整,同时提供技术培训、信息服务、金融支持等全方位服务,为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力。

(三)深化农业绿色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中,强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针对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以下深化路径。

一是广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应用。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指导思想,河南农业现代化应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有机肥料替代化肥技术以及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绿色生产技术。这些技术的推广旨在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压力,从而实现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是构建完善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示,河南应积极探索并建立起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推广种养结合、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模式,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闭环流动,推动农业生产活动向低碳、高效、和谐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变。

三是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观,河南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应注重农田生态功能的恢復与改善。实行耕地休耕轮作制度,保护和恢复农田生物多样性,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确保农田生态服务价值与粮食生产能力协同提升。

四是强化农业环境监管与政策激励。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河南应加大对农业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完善农业环境标准体系。实施严格的农药、化肥使用总量和强度双控措施,并结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激励农业主体积极采用绿色生产方式,从而形成有利于农业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信息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来看,农业信息化被视为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力量。因此,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对策措施如下。

一是加快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思想,河南应加快构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信息资源,实时监测土壤状况、气象变化、作物生长等动态数据,为农业决策提供精准、科学的数据支持。

二是广泛推广智能农业技术应用。实施農业物联网项目,普及智能农机装备、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展现新兴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优势和潜力。

三是强化农业电子商务建设。借助电商平台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户与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解决农产品销售难、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促进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和高效化。同时,利用线上交易数据的积累,为农产品品质提升和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四是推动信息服务进村入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理念,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便捷、准确的农业信息服务。向农民提供种植养殖技术、市场行情、政策法规等信息,提升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人大,2022(21):6-21.

[2]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求是,2023(6):4-17.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J].中国人才,2024(2):4.

[4]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41.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5.

[6]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7:118.

[7]习近平.在中科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9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

[8]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0,12,24,176.

[责任编辑:朱松琳]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
黑龙江垦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