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久祥,演绎国风糖艺之美

2024-05-10 08:15陈亚梅
走向世界 2024年19期
关键词:国风触角

陈亚梅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处处都能寻觅到“糖”的踪迹,如糖人、糖画、糖塑等。看似普通的白糖,天生具备神奇的变幻超能力。在高温助力下,经吹、捏、搓、捻、压、提、绞、拉等一系列技法,质朴的白糖可被塑造成千变万化的形象,这是糖塑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崔久祥成为一名糖艺师的缘由之一。

“90后新锐糖艺艺术家”“登上央视”……这些都是崔久祥众多标签中的一部分。崔久祥出生于潍坊诸城市,2011年去苏州求学时选择了食品艺术专业。因为坚持和热爱,聪明好学的崔久祥基本功比别人更扎实,“食雕”技法也日益精进。2014年毕业后,老师推荐崔久祥到深圳一所职业学校担任食品雕刻专业的老师。崔久祥一边教课,一边继续苦练技艺,周末还到附近的美术学校学习国画,充实的生活让他对所做的事情充满了热爱,也有了更多思考。

两年后,崔久祥决定前往上海发展,真正开始接触糖艺,并尝试将国风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使其从外形、意境、神韵等方面,皆体现出国风韵味。然而,在糖艺作品中展现如画中水墨、色彩的晕染并非易事,多种色彩的交融,需要经过不断尝试与大量练习,方能融合得恰到好处。“起初吃了不少苦头,制作一件国风糖艺作品往往要耗费数天时间,经常在摘下手套后,发现手上又起了好几个水泡。”崔久祥说道。

为使糖艺作品在外形上呈现飘逸、轻盈之态,崔久祥在作品各组成部分的构架上苦下功夫,细心摸索每件糖艺作品的承重能力。“有时稍有不慎就会把即将完成的作品弄碎,有的作品还会因承重不足而倒塌,致使所有心血付之一炬。糖艺其实是一件极为耗费自身精力的事,我也曾想过放弃,但还是凭借热爱坚持了下来。”最终,他通过努力收獲了累累硕果。烂漫盛开的芍药、翩翩起舞的红嘴蓝鹊、惟妙惟肖的水墨虾……每件作品都令人眼前一亮。

让崔久祥印象最深的一件作品是《翡翠鸳鸯》。“以前的很多糖艺作品多以玫瑰、天鹅来表达爱情,我认为这是西式的表达方式,能否在糖艺作品中用中国传统文化表达爱情?”经过思索,他决定选取“愿作鸳鸯不羡仙”和纯洁无瑕的“冰种雕刻玉竹翡翠”为元素,创作出《翡翠鸳鸯》,成品具有强烈的国风风格,体现出独属国人的浪漫情愫,含蓄却有张力。

九年的不间断努力,让白糖在崔久祥的手中变得顺从。他以国风元素为表达手段,创新运用糖剔透的质感、国画般含蓄的色彩,使作品在具备可食用性的同时,呈现出浓郁的中国风,古朴典雅,简约灵动。

不论是烂漫盛开的繁花,还是翩跹灵动的梦蝶,抑或是乘云而上的游龙,每件作品的诞生,都展现出崔久祥独具新中式审美的创意,中国独有的浪漫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更有效地推广中国糖艺,崔久祥多次对作品的样式与配色进行更新迭代,以匹配当代年轻人的审美。

今年3月,崔久祥在青岛举办了非遗遇见现代美学“溯·明澈”个人作品展,共展出24件作品。开展首日,展厅内人头攒动,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同前来观赏糖艺作品。其中,栩栩如生的《墨虾图》引得观展人纷纷驻足,几只虾晶莹剔透、活灵活现,尾节、虾身、虾节、大触角、小触角、虾足等都得以一一呈现。有不少观众称赞道:“这简直像齐白石画里的虾游出来了呀,真的是用糖做的吗?都能看见里面的虾线。”据崔久祥介绍,这件作品的灵感源自国画《墨虾图》,将中国画独有的以水渗墨的渲染手法融入糖艺作品中,重现了经典名作的审美意境。

崔久祥更是为观众现场展示了制作《墨虾图》的流程:先是把砂糖用火加热至165℃,待糖液稍微冷却后加入少量墨鱼汁调制成淡黑色。待到糖体变为软糯状态,用透明糖体包裹黑色糖体进行加热并塑形。随着糖体在崔久祥的指尖降温定型,一个水墨虾的身体便完成了。接着,崔久祥娴熟地拉出虾须和虾腿。最后,便是化零为整的环节,将大触角、小触角、虾足、虾钳等粘合在一起。20分钟后,一只栩栩如生的墨虾便呈现出来。“制作墨虾,需要用到搓、揉、点、切、刻、划等技法,糖体在塑形时必须在3秒内完成,且糖体的温度有80℃左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忍受着糖体带来的高温快速完成塑形。”崔久祥介绍道。

随着央视新闻对《墨虾图》的采访播出,更多人领略到融入国风的糖艺作品所带来的震撼美感,网友还为崔久祥起了一个“糖白石”的爱称。“我深知这是网友对我的鼓励,也更坚定了我将传统文化持续融入糖艺的决心。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让中国糖艺得到传承与发扬。”崔久祥说,当创新的糖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就犹如打开一座宝库,有着取之不竭的素材和灵感。

在崔久祥看来,自己的糖艺作品是有生命的。所谓“生命”,不只是作品栩栩如生,更是中国糖塑技艺能够得以传承,让这份斑斓澄澈的文化生生不息。“目前我正在构思用糖艺作品讲述中国故事。”崔久祥说道,中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众多,若能以糖艺作品呈现,一定会非常有趣。

朴素的糖,国风的美,共同造就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表达。“希望有朝一日,我的作品能够走向世界,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看到东方之美,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糖艺的魅力。”崔久祥对未来之路充满信心。

编辑/刁艳杰

猜你喜欢
国风触角
家风大处即国风
国风·陈风·月出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夯实为侨服务机制 多方触角深入基层
寻找“国风少年”
步行街
试探着向硅谷伸出触角
国风
想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