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鲜食玉米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4-05-10 05:22孙诣博张瑞霞王美龄
果农之友 2024年4期
关键词:礼县鲜食玉米

孙诣博 张瑞霞 王美龄

鲜食玉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口感。随着人们对健康绿色食品的追求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鲜食玉米市场占比不断提高。礼县作为甘肃省重要的农业县,具有优质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鲜食玉米已经成为该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大了对鲜食玉米产业的支持力度,农业部门加强了技术支持和示范推广,提高了鲜食玉米的种植水平和品质。同时积极开拓市场,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根据对鲜食玉米发展现状的分析研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促进鲜食玉米产业更上一层楼。

1 鲜食玉米的营养价值

鲜食玉米的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具有补充营养、促进胃肠蠕动等功效,还可以预防便秘,同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黄素、烟酸、钙、磷、铁等营养物质,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

但鲜食玉米中含有一定的糖分,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食用,以免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同时鲜玉米不易消化,过量食用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的,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

2 礼县的自然条件

礼县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热多雨;四季分明,年均气温9.9 ℃ ,降水量488.2毫米,年均日照1 968.1小时,无霜期183天[1]。礼县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鲜食玉米种植提供了优良的小气候,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生态基础。

3 礼县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3.1 产业发展历程

鲜食玉米是礼县重要的作物之一,规模化种植逐年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鲜食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种植户经济效益较好。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礼县大力调整玉米种植结构,不断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种植鲜食玉米,做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的转型[3]。从500亩扩大到2.5万亩以上。每亩收入2200元,扣除种植成本,比传统玉米种植增收1000元以上。相比种植传统籽粒玉米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种植业与畜牧业有机结合,鲜食玉米秸秆收贮也可以作为养殖青贮饲料,增加种植效益。

3.2 品种结构

目前,鲜食玉米的品种结构逐步多样化,有黄色、白色,还扩展了蓝色、紫色、红色等多种颜色的鲜食玉米。近年来,礼县主动开展各品种鲜食玉米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在品种筛选上取得了新进展。从玉米果穗的外观形状、色泽、籽粒排列、饱满度、柔嫩性、口感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最终综合产量、生育期、口感、果穗形状等因素,在黑糯型品种中推荐黑糯4号、黑糯6号,白糯型品种中推荐同乐313(图1)、石糯2号,甜玉米推荐云甜玉9号、瑞甜3号等作为鲜食玉米主要的推荐品种。

3.3 种植技术

随着礼县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种植鲜食玉米的技术不断提高,如采用覆膜种植(图2)、精准施肥技术、机械化收获等技术,节省人力财力,节本增效,有效提高了鲜食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3.4 鲜食玉米的加工

随着消费者对鲜食玉米口感和品质要求的提高,传统加工与新型加工技术相结合,采用蒸煮、烧烤等方式即买即吃;真空包装(图4)、冷冻加工,可以贮藏,保持了鲜食玉米的口感和营养。

3.5 鲜食玉米的销售

销售采用以市场、商超、餐饮等为主的基础性销售模式,随着电商的发展,结合抖音、快手、电商等平台,线上销售逐见成效,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3.6 鲜食玉米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采用以“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种植模式,统一田间管理(图5)、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包装、品牌等,提高鲜食玉米的知名度,以点带面起到辐射示范的作用,带动周边的种植户不再以小打小闹的种植销售方式,走“包装农业”之路,不断增加收入。截至目前,全县鲜食玉米种植大户有1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种植面积在5亩以下的散户很多,不久的将来,有很多散户会发展成鲜食玉米种植大户。随着鲜食玉米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全县鲜食玉米产业化水平也将不断提高。

4 礼县鲜食玉米产业存在的问题

4.1 认识不到位,供应不力

种植户对鲜食玉米开发种植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冬季作为“农闲”时间充分利用,把鲜食玉米请进大棚种植,只是小打小鬧,没有把反季节鲜食玉米开发种植作为一种产业来做大做强。有的部门领导认识不到位,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鲜食玉米产业化发展。由于生产成本高,种其他经济作物居多,影响了鲜食玉米的供应量,导致市场供应不足。还因种植户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管理不力,使经济效益低下,存储与运输不合理,使产品品质受损,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4.2 品种繁杂,种植零散

礼县的鲜食玉米种植品种多、乱、杂,存在品种繁杂、品质不同等现象,导致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生产效率低下。鲜食玉米以单打独斗式种植为主,无法形成规模效益。政府引导滞后,随意性、盲目性大,使鲜食玉米品种多、乱、杂的现象不好逆转。

4.3 鲜食玉米生产管理不力

因为分散式种植模式,不利于鲜食玉米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由于种植面积较小,多数种植户没有将鲜食玉米种植作为增收的主要产业来抓,同时存在混种现象,没有设置隔离区或者错峰种植,出现串粉现象,导致品质变异,商品性差,土壤肥力不足、病虫害防治不力,致使产量不稳定、品质不高。

4.4 农资成本较高

鲜食玉米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种子价格较高,种子产地和生产商混乱,质量差异较大。相应扶持政策又少,缺乏资金扶持,有碍进一步发展壮大。缺少鲜食玉米加工企业,产业链太短,种植户收益低。

5 礼县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5.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对鲜食玉米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鲜食玉米加工企业的经营水平,提高鲜食玉米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二是扶持农业科技部门结合礼县气候土壤肥力等实际条件,做好鲜食玉米品种引种、筛选、种植工作,实现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2 加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

建立鲜食玉米品种选育和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适合礼县种植的优良品种。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建立品种统一的生产模式,降低生产成本。

5.3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技术培训,推广示范应用鲜食玉米关键技术,如品种选择、播期及茬口安排、测土配方施肥(图6)、水分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和采收加工,以及鲜食玉米高效栽培新技术,不断降低生产与加工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和产业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进而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

5.4 积极探索生产和经营模式

整合有利资源,共同抵制市场风险,扩大鲜食玉米种植面积,提高农民生产效益,实现农业企业与农民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模式。不断扩展流通渠道,加强鲜食玉米包装和品牌建设,增加产品附加值。采取“公司+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开拓创新市场销售渠道,利用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降低产品损失和流通成本,打开鲜食玉米销路,提高鲜食玉米的竞争力,促进鲜食玉米产业更好发展。

6 结束语

鲜食玉米作为礼县乡村振兴重要的支柱产业,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民种植鲜食玉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鲜食玉米種植产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自民,万素贤,王晓娜. 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的试验[J]. 中国林业, 2009(6):1.

[2] 黎兰献,赵定杰,张丑合,等. 鲜食玉米新品种HZ388试验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J]. 湖北农业科技, 2019, 58 (增刊2):132-134.

[3] 徐燕,钱斌彬,管晓春,等. 浅析苏南地区鲜食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J]. 上海农业科技,2018 (4):16-17.

猜你喜欢
礼县鲜食玉米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帮扶礼县30年县长刘景原赴京协商开展定点帮扶对接工作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收玉米啦!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驰援
我的玉米送给你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礼县人大志》出版发行
最饱满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