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白粉病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及提高防效的措施

2024-05-10 05:22朱锦珍
果农之友 2024年4期
关键词:白粉病侵染树体

朱锦珍

白粉病是苹果生产中常见病害之一,以危害幼芽、新梢、嫩叶、花和幼果为主,白粉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不利生产效益提高。笔者在本文中介绍白粉病对苹果的危害、发生规律,从种植品种、管理、气候、抗药性、用药等方面分析苹果白粉病防治不理想的原因,从增强树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在病菌扩散期用药、交替用药、配套管理等防治措施,总结白粉病防治经验,以提高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减轻白粉病的危害。

1 白粉病对苹果的危害

白粉病是苹果生产中常见病害之一,对苹果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正常生长受阻,白粉病以危害幼芽、新梢、嫩叶(图1)、花、花梗和幼果为主,被害部位发育停止,落叶后呈灰白色。花受害后,大多不能开放,少数开放的花花瓣狭小变形,不能结果。二是光合能力下降,叶片受害后,叶背面产生灰白色病斑,正面颜色浓淡不匀,叶片扭曲变形,上面布满白粉,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不利光合产物积累。三是品质下降,幼果被白粉病侵染后,在萼洼或梗洼处布满白粉,白粉脱落后,形成锈斑,果实商品性降低。白粉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不利于生产效益的提高。

2 苹果白粉病的发生规律

一般白粉病病菌在芽鳞片内、病叶和一年生病枝上越冬。在春季气温升高,芽鳞片开绽时,病菌分生孢子释放,随风传播,侵染苹果树的幼嫩器官(图2),温暖干燥的环境条件有利病菌繁殖和扩散。春季温暖干燥的地区及年份发生严重,一般气温在21 ℃以上、空气湿度在70%以上时,白粉病会严重发生,高温和降雨可减少孢子数量,对白粉病有明显的抑制效果,通常温度超过25 ℃,即有阻碍病菌孢子繁殖的效果。每年在4—5月份及7—8月份春梢和秋梢期,出现两次发病高峰。根据生产观察,白粉病的发生还与栽培管理有密切关系,通常密植园白粉病发生率高于稀植园,管理粗放的果园白粉病发生率高于管理精细的果园,留枝量大的果园白粉病发生率高于留枝稀的果园,枝条细弱树的发病率高于枝条粗壮的树。

3 苹果白粉病防治不理想的原因

白粉病对苹果产量和品质都有不良影响,是生产中防治的主要对象之一,每个果园都在防治,但大多防治效果不理想,药用了,白粉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仍在危害,根据调查,造成白粉病防治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

3.1 主栽品种富士为白粉病易感品种

苹果品种不同,感染白粉病的程度不同,根据观察,秦冠、嘎拉、瑞雪、瑞阳等品种白粉病发病率低,而我国苹果生产中的主栽品种富士易感染白粉病,富士种植面积大,是生产中白粉病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管理不当,导致白粉病大流行

白粉病以危害幼嫩组织为主,生产中春季施氮肥过多,修剪过重,导致新梢生长时间长,新梢生长量过多,被侵染的概率增加,白粉病会严重发生;修剪时留枝过多,果园或树体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有利病菌繁殖和扩散,白粉病会严重发生。

3.3 气候影响

春季降雨少,空气干燥,气温高,有利白粉病病菌繁殖和扩散,白粉病会严重发生;春季降水多,空气湿润,温度低,可抑制白粉病的繁殖与扩散,白粉病发生则轻。夏季多雨凉爽,秋季晴朗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连续下雨会抑制白粉病的发生。病原菌是专化性强的寄生菌。秋梢生长量大时,后期感染白粉病的概率大,一旦感染白粉病,不但当年白粉病发病率高,还会增加田间白粉病病菌越冬数量,导致来年白粉病严重发生。

3.4 白粉病抗药性增强,唑类农药防效降低

长期以来白粉病的防治以三唑酮、戊唑醇等唑类农药为主,长期连续喷施唑类农药,白粉病病菌对唑类农药适应性增强,产生明显的抗药性,防治效果大大降低。

3.5 防治时期不当

白粉病病菌在芽鳞片内越冬,芽鳞片开绽期病菌开始扩散,白粉病僅危害苹果树的幼嫩部位,苹果树一年新梢有春梢和秋梢两次生长高峰期,对应的白粉病一年也有两次侵染高峰期。芽鳞片开绽期和春梢、秋梢生长期为白粉病防治的最佳时期,生产中用药不当,易导致白粉病呈失控状态,特别是芽鳞片开绽期,大部分果农没有用药习惯,放任病菌扩散,增加了侵染概率,错失了最佳防治时期,加大了防治难度。低海拔地区或秋雨多的年份,树体会萌发大量秋梢,白粉病病菌会侵染幼嫩的秋梢,在芽体内形成大量越冬病菌,增加田间病菌数量,诱发春季白粉病严重发生。

4 提高白粉病防治效果的措施

根据以上白粉病发病原因,当地果农在苹果生产中综合采用以下措施,取得了较好防治效果,减轻了白粉病的危害。

4.1 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对于前一年白粉病发病率高的果园,生产中应注意增施有机肥,化学肥料施用时注意配方施用,控制氮肥的用量,控制结果量,防止树势衰弱,提高树体抗病力,减轻白粉病的发生。

4.2 改善果园及树体的通风透光条件,抑制白粉病的发生

在建园时要合理栽植,防止栽植过密、果园郁闭现象出现。在对树体管理时采用稀留枝的方法,保证树体有良好的通透性。对于栽植过密通透性差的果园及留枝量过大通风透光不良的树体,应及时间伐或疏枝进行改造,保证果园及树体通风透光良好,树体健壮生长,抑制白粉病的发生。

4.3 在芽鳞片开绽期用好药,防止病菌扩散

芽鳞片开绽期用药,可将病菌杀灭在扩散之前,避免植株被侵染,防治白粉病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用好药可有效减轻或防止白粉病的发生。

4.4 交替用药,减轻白粉病的抗药性

根据生产用药经验,白粉病对硫制剂敏感,目前大部分杀菌剂为广谱性杀菌剂,这为防治白粉病药物的多样性选择提供了可能,生产中可用石硫合剂、多硫悬乳剂,硫黄悬浮剂、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咪鲜胺、唑类农药交替使用,以减轻白粉病对唑类农药抗药性的影响,提高防治效果,原则上唑类农药每年使用次数控制在2次以内,唑类农药之间也应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效。如在芽鳞片开绽期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0%多硫悬乳剂600倍液、50%硫黄悬浮剂300倍液、70%多硫化钡可湿性粉剂50~80倍液,杀灭越冬病菌,降低病菌越冬基数,可很好地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在开花前后白粉病零星出现时,叶面喷施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进行治疗,可控制危害。如果用药后白粉病症状仍有扩散时,7天后可喷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50倍液或20%三唑醇乳油2000倍液、2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12.5%烯唑醇乳油2500~3000倍液治疗。秋梢生长期间有白粉病侵染时,可喷43%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可很好地杀灭病菌,控制白粉病危害。

苹果树皮也可吸收杀菌剂,吸收后的杀菌剂在树体内向上传导,可达病部,起到治疗效果,可用三唑酮、烯效醇、菌毒清等与黏土调成糊状,在树干光滑部位涂抹宽15~20厘米,用塑料薄膜包扎,20~25天除去塑料膜,对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5 喷用农用抗生素,抑制病原菌的形成

农抗120、多抗霉素、浏阳霉素、宝丽安、井岗霉素等农用抗生素,对白粉病病原菌具有高度的抑制作用,能使病菌孢子发芽管或菌丝末端膨大为球状,失去入侵能力,抑制菌丝伸长,阻碍菌丝核形成和病斑出现,可很好地防治白粉病的发生。如在春梢生长初期喷施4%果树专用型农抗120水剂600倍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10%浏阳霉素乳油1500~2000倍液、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井岗霉素水剂1500倍液等均可对白粉病的发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6 应用配套措施,控制危害

一般在适时适量用药的情况下,白粉病会得到很好地控制;但在用药时期不当、用药量少等情况下,白粉病失会严重发生,对生产危害较大。为了控制危害,可采用人工除菌的方法,主要措施有:在秋季落叶后及时清扫落叶,集中烧毁;冬季修剪时,要细致剪除受白粉病危害的枝梢和病芽,集中烧毁,以减少病源;在春季萌芽后,结合疏花疏果,剪除受白粉病危害的病叶、病梢(图3)、病花、病果,带出果园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田间病菌侵染源。这些方法对控制白粉病的发生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春秋季白粉病发生严重时,可在树基部离主干15厘米左右,开宽10~20厘米、深10~15厘米的环状沟,每株撒入10~20千克草木灰,可有效地减轻白粉病的危害。

猜你喜欢
白粉病侵染树体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乔砧苹果密植园断根控水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蓝莓栽培过程中的简易修剪方法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用于黄瓜白粉病抗性鉴定的InDel标记
秸秆覆盖对苹果园土壤性状、树体及果实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