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豌豆主要害虫的特点及防治措施

2024-05-10 04:09刘劲哲樊永强韩燕丽王彦辉董亚南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蓟马夜蛾豌豆

刘劲哲,樊永强,韩燕丽,王彦辉,董亚南

(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15)

豌豆是主要农作物之一,每年都有较大面积种植,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由于种植面积较大,复种指数高,害虫食物来源丰富,导致害虫发生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豌豆产量和品质,制约了产品的价格,虫害严重田块收入损失达20%以上。

豌豆主要害虫有豆蚜、南美斑潜叶蝇、豆秆黑潜蝇、蓟马、夜蛾科的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银纹夜蛾及烟青虫、小地老虎等,每种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危害特点及规律、防治措施各不相同。通过调查研究中原地区豌豆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综合防治对策,基本有效地控制了豌豆主要虫害的发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1 主要害虫

1.1 豆蚜

形态特征。主要危害豌豆、豇豆、蚕豆等豆科作物,蚜虫体小,分有翅蚜和无翅蚜2 种类型,体色有绿色或黑色,刺吸式口器,腹部末端有尾片和1 对腹管[1]。

发生危害特点及规律。一年四季均发生危害,高温干旱条件下繁殖快,以春季危害较重。群集寄主嫩叶背、嫩茎、嫩尖及花球部刺吸汁液,被吸食部位形成褪色斑点,造成叶片卷缩、变形,严重时植株萎蔫枯死。蚜虫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常造成豌豆病毒病的发生。

1.2 南美斑潜叶蝇

形态特征。1994 年随花卉进入云南省昆明市,是危险性特大的检疫对象,现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害豌豆、蚕豆、西芹、生菜、菠菜、油菜、马铃薯、菊花、香石竹等多种作物,形态特征与美洲斑潜蝇相似,成虫灰黑色,体型较小,幼虫体白色,后气门突具6~9个气孔,体段白色透明[2]。

发生危害特点及规律。一年四季均发生危害,世代重叠,每年发生11~12 代,每年3—4 月和10—11月是危害高峰,发生危害适温22 ℃左右。主要以幼虫危害。成虫用产卵器把卵产在叶中,在叶片上形成许多白色的小斑点。卵孵化后的幼虫在叶片上、下表皮之间潜食叶肉,嗜食中肋、中脉,食叶成透明空斑,沿叶脉形成潜道,还取食叶片下层的海绵组织,潜道(隧道)不完整,两侧有排列不整齐的黑色粪便,多个潜道连接形成大片褐腐区,常造成幼苗或植株枯死,危害破坏性极大。

该虫繁殖力强,世代重叠。幼虫蛀食叶肉,留下上、下表皮,形成弯曲的白道。重的全叶发白、枯萎,影响光合作用,造成豆荚不饱满,降低产量。一般在开花期开始发生,开花后进入盛发期。据开花结荚期调查,防治好的豌豆潜叶蝇潜叶率8%~14.5%,防治差的高达75.8%~95.4%。

1.3 豆秆黑潜蝇

形态特征。豆秆黑潜蝇成虫为小型蝇,体长2.5 mm 左右,体色黑亮,腹部有蓝绿色光泽,复眼暗红色;触角3 节,第3 节钝圆,其背中央生有角芒1 根,长度为触角的3 倍,仅具毳毛。前翅膜质透明,具淡紫色光泽,Sc 脉全长发达,在到达c 脉之前与r 脉联合,r—m横脉位于中室近端部2/5 处,腋瓣和缘缨白色。无小盾前鬃,平衡棍全黑色。雄虫下生殖板甚宽,阳茎内突长,基阳体与端阳体复合体由膜质部分开较远;雌虫产卵器瓣浅褐色,锯齿约28 枚左右,齿端部稍钝圆。卵长椭圆形,0.31~0.35 mm,乳白色,稍透明。3 龄幼虫体长约3.3 mm。额突起或仅稍隆起;口钩每颚具1端齿,端齿尖锐,具侧骨,下口骨后方中部骨化较浅;前气门短小,指形,具8~9 个开孔,排成2 行;后气门棕黑色,烛台形,具6~8 个开孔,沿边缘排列,中部有几个黑色骨化尖突,体乳白色。蛹长筒形,长2.5~2.8 mm,黄棕色。前、后气门明显突出,前气门短,向两侧伸出;后气门烛台状,中部有几个黑色尖突[3]。

发生危害特点及规律。豆秆黑潜蝇是豌豆苗期至开花前的主要害虫,一般1 年发生7~8 代。豌豆苗期幼虫蛀食根颈部,取食皮层,蛀入髓部,使幼苗萎蔫死亡,造成缺株断垄。拔取虫株,根颈部肿大,剥查虫株可见虫蛹,这是与根腐病造成萎蔫的最大区别。伸蔓以后受害,幼虫蛀入茎髓部取食,老熟幼虫在茎内蛀食成羽化孔,并在上端化蛹,造成上端藤蔓枯萎死亡。拔起虫株或虫蔓,其上面一般有虫蛹1~3 头。据笔者调查10 月上旬、11 月上旬播种的高产甜豌豆品种各150 株,虫株率分别为85.33%、7.33%,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虫源来自秋播大豆上的豆秆黑潜蝇,迁移到豌豆上产卵繁殖所致。一般在10 月中旬以前播种的豌豆发生重,以后播种的则发生较轻。

1.4 蓟马

形态特征。危害豌豆的蓟马种类主要有西花蓟马(是主要危害种,体色淡黄色至褐色)、花蓟马、烟蓟马、黄蓟马、端大蓟马(端带蓟马)、横纹蓟马等,成虫体小狭长,体长1.0~1.8 mm,属小型昆虫,具有隐蔽性[4]。

发生危害特点及规律。成虫在叶、花和果实的薄皮组织中产卵,成虫、若虫群集在豌豆嫩梢、嫩叶、花和果实上危害,以锉吸式口器穿刺、锉伤这些组织,吸食汁液,被害处有齿痕或白色斑点,严重影响豌豆产量和质量。幼嫩心叶受害后,叶片变细长,皱缩不开,形成“兔耳状”。受害轻的影响植株生长、开花和受精,受害重的植株生长停滞,矮小黄弱。花受害后,花朵不孕或不结实。端大蓟马和花蓟马以成、若虫在花器内锉吸花器组织如花萼、子房等汁液,吸食幼荚汁液,造成白斑荚,影响产量和质量。据调查,白斑越大,危害率越高,市场价格越低。一般在豌豆开花期开始发生危害,田间杂草越多,发生越重,甜菜豌豆比荷兰豆发生重。

1.5 夜蛾科的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银纹夜蛾及烟青虫

形态特征。主要危害豌豆、豇豆、蚕豆、辣椒、番茄、玉米、烟草等多种作物,主要以幼虫危害。几种虫害常混合发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银纹夜蛾及烟青虫老熟幼虫体长分别为22 mm、38~50 mm、30 mm、30~40 mm。

发生危害特点及规律。幼虫食叶为主,并咬食嫩茎、叶柄、花蕾及豆荚,大发生时常把叶片和嫩茎吃光,造成严重损失。高温高湿及干旱季节极易发生,成虫对黑光灯趋性强,幼虫有假死性,老龄幼虫有成群迁移、转移危害的习性[5]。

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2 种害虫主要危害豌豆苗期,1 年发生8~9 代,以幼虫在豆株心叶内取食危害,造成叶片缺刻和孔洞,或成纱窗状,严重时吃成光秆。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百株一般有虫14~25 头,高的达50~90 头。

1.6 小地老虎

形态特征。老熟幼虫体长37~47 mm,灰黑色,体表布满大小不等的颗粒,具2 条深褐色纵带。

发生危害特点及规律。幼虫危害,将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造成植株死亡,缺苗断垄,并毁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危害。成虫对黑光灯和糖醋液趋性较强,产卵于矮小杂草上。幼虫3 龄前危害不大,3 龄后白天潜伏在表土中,夜间出来危害。老熟幼虫有假死习性,受惊缩成环形,喜温暖潮湿的环境,低洼内涝、雨水充足及常年灌溉地区,以及土质疏松、砂性土壤、黏土壤的地块适于小地老虎发生。

2 防治

2.1 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选用抗虫品种;合理布局,实行轮作,适当疏植,增加田间通透性;冬季翻挖、晒地,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受害叶片,减少虫源,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作物残体集中焚烧深埋;发现中心虫株(蚜虫),及时拔除;夜蛾科的害虫可人工捕杀幼虫。播种后当天或第2 d,用20%克无踪AS(百草枯)3750 mL·hm-2加50%乙草胺1125 mL·hm-2,对水750 kg·hm-2全田喷雾除草;在生长期间畦沟杂草多时,还可用20%克无踪AS(百草枯)250 倍液定向喷雾防除,破坏害虫的繁殖场所,减少虫源。在前作收获后,立即清除田间杂草、残株和落叶,予以深埋或者烧毁,减少虫源。

2.2 物理防治

用斜纹夜蛾性诱剂诱芯32~60 支·hm-2,诱杀成虫,可明显减少田间虫量。田间设置黑光灯诱杀夜蛾类和小地老虎成虫;针对南美斑潜蝇成虫趋黄性,采用黄卡灭蝇纸诱杀成虫,一般设置225 个·hm-2,每点1 卡,每隔7~10 d 更换1 次;科学合理保护斑潜蝇天敌姬小蜂、潜蝇茧蜂、反颚茧蜂,这3 种寄生蜂对斑潜蝇寄生率较高,可抑制卵及幼虫孵化危害;对作物苗期发生蓟马的田块,用黄色或蓝色的粘虫纸诱虫,用450~750 张·hm-2,粘虫纸与植株生长点等高为宜;合理保护蓟马天敌小花蝽。

3 药剂防治

苗期重点防治豆秆黑潜蝇、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尤其在前作是毛豆的早播田,即在10 月中旬前播种的豆田,出苗后注意检查。在早晨、傍晚或阴天调查,若有豆秆黑潜蝇成虫在豆株上活动,应立即用药防治;检查心叶,若有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在心叶内危害,应掌握在初孵幼虫1、2 龄高峰时,于早晨或傍晚施药防治,以提高防效。

3.1 豆蚜

发生初期及时用药,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 倍液、20%莫比朗(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000 倍液,或1.2%苦参碱·烟碱乳油1000 倍液喷雾防治,交替使用。

3.2 南美斑潜叶蝇

科学用药,一般在受害作物叶片有幼虫3~5 头时,虫道很小时(即幼虫2 龄前)用药,防治效果较佳,用98%杀螟丹原粉1500 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500~3000 倍液、50%灭蝇胺可溶性粉剂5000 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重防苗期。防治豌豆潜叶蝇掌握在成虫盛发期施药,防治指标:在株害率5%~10%,用药适期掌握在成虫产卵高峰期至初孵幼虫期,选用灭蝇胺(潜蝇灵、潜克)2000~2500 倍液,或1%阿维菌素1000~1500 倍液,或1.5%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1.5%正大EC 1500 倍液,或10%氯氰菊酯EC 2000 倍液加1.8%阿维菌素WP 3000 倍液,或50%辛硫磷EC 800 倍液、20%阿维·杀单ME 1200 倍液等进行防治,每隔7~10 d 防治1 次,连喷2~3 次。

3.3 豆秆黑潜蝇

可选取10%氯氰菊酯EC 2000 倍液加1.8%阿维菌素WP 3000 倍液,或50%辛硫磷EC 800 倍液、20%阿维·杀单ME 1200 倍液、杀虫双1500 倍液、杀虫单1500~2000 倍液喷施,每隔5~7 d 用药1 次,连防2次,可兼治夜蛾科害虫的幼虫。

3.4 蓟马

关键掌握防治时期,一般发生初期用0.3%印楝素乳油400~600 倍液、0.1%苦参碱悬浮剂1000 倍液喷雾防治;前作重发生地使用辛硫磷、敌敌畏处理土壤并覆膜2 d;还可用2.5%多杀霉素悬浮剂1000 倍液、10% 吡虫啉可溶性粉剂1000 ~1500 倍液、5%氟虫腈乳油1000~1500 倍液、18%杀虫双水剂200 倍液、40%乐果乳油1200 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成苗期至初花期为最佳施药时期;也可用25%杀虫双水剂500 mL 配制毒土20 kg,在苗期和初花期撒于根际周围土表防治落地若虫。现蕾期至开花期重点防治蓟马和豌豆潜叶蝇。检查花蕊,若有蓟马在花器上危害时,应立即用10%吡虫啉WP(大功臣)2500 倍液喷雾。

3.5 夜蛾科的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银纹夜蛾及烟青虫

科学用药掌握在幼虫3 龄前,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000~3000 倍液、5%啶虫隆乳油800~1600 倍液、5%氟虫脲乳油1600~2000 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900~1500 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 倍液、15%茚虫威悬浮剂3500~5000 倍液、5%虱螨脲乳油1100~1500 倍液交替使用。新药剂与常规药剂适当轮用,抓住幼虫低龄期用药。幼虫进入3 龄后或虫口密度高时,应使用除尽或改进型的菊酯类药剂。防治时间选在傍晚,效果好,每隔10 d 防治1 次。

防治甜菜夜蛾等夜蛾科幼虫,掌握在初孵幼虫1~2 龄高峰期(3 龄幼虫前) 可选用10%虫螨腈SC(除尽)1500 倍液、15%安打SC (茚虫威)3500 倍液、2.5%功夫EC 4000 倍液,5%高效氯氰EC 2500 倍液,5%锐劲特SC 3000 倍液、5%氟铃脲或氟啶脲EC 2500 倍液、5%啶虫隆(抑太保)1500 倍液、20%米满EC 2000 倍液、1%阿维菌素2500 倍液、1.5%甲氨基阿维菌素EC 3000 倍液,常规喷雾,早晨6∶00—8∶00时用药防治。

3.6 小地老虎

毒饵诱杀幼虫一般使用麦麸等炒香饵料60~75 kg·hm-2+ 90%敌百虫30 倍液150 mL + 适量水拌匀,于傍晚撒于田间地面上。针对1~3 龄小地老虎的危害习性,用90%敌百虫原粉800 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 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 倍液在发生初期喷湿作物根基部周围土表,傍晚施药更佳。

在施用农药时,要严格按照农药的安全标准用药,切勿提高农药浓度;按照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规则,选择高效、低毒、安全、低残留的农药交替使用;要按照安全间隔期用药,确保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蓟马夜蛾豌豆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侯马市 采取果断措施开展对草地贪夜蛾统防统治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辣椒蓟马防治技术
豌豆笑传
豌豆笑传之拔罐
豌豆笑传之吃饭不说话
苦参碱B、C防治蓟马和小绿叶蝉田间试验
黄山地区夜蛾科昆虫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