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之城,烟台未来可期

2024-05-09 20:32董卿从春龙
走向世界 2024年18期
关键词:烟台产业园园区

董卿 从春龙

跻身“万亿之城”,烟台向何处去,备受关注。

3月31日至4月2日,烟台组织开展了2024年的首场高质量发展观摩。3天时间,13个区市,26个重大产业项目和特色产业园,中共烟台市委书记、市长带队,马不停蹄入园区、下工地、进车间,全媒直播,打分评议,召开全市大会……

万亿新征程的开篇之年,观摩了哪些项目,明确了什么发展方向,树立了什么导向,对烟台下步发展至关重要——

看项目,看的不只是项目

13个区市,每个区市看一个产业项目,一个特色产业园。观摩过程给记者的一个直观感受是:一会是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的工地,一会是绿色智能、科技感十足的车间。在两种场景中反复切换。

据了解,13个观摩项目总投资达到1855.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3亿元。这些项目和园区中,既有全国首个大规模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也有山东最大的钢结构智能制造企业,还有省内唯一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园区,都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项目是现在,园区是未来,是烟台的发展后劲。”一位参加观摩的干部表示,这次观摩树立了大抓项目、深耕园区的鲜明导向,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十足的干劲。

具体来说,这次观摩在点位选择上有四个鲜明特点:

突出看新增项目。只看2023年新开工、投资不低于5亿元的新项目,不再观摩以往的老题材、老面孔。即便是老企业,也必须是新派生出来的独立项目。

突出看特色园区。不光看投资额、看规模,更看园区主导产业的培育、看园区特色、看带动作用,看是否开辟了新赛道,看是否实现了错位发展。

突出看发展势头。看项目推进的工作质量和成效,要看速度,又不唯速度論,注重看园区和项目的发展前景。有的园区,不光有在建项目,明年、后年,甚至三到五年的项目都已谋划到位。

突出一把尺子衡量。不看存量看增量,看结果也看过程。经济体量小的区市,也可以跟体量大的区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台打擂。

GDP突破万亿大关,靠的是项目。奋进新征程,关键还是项目。抓好项目存量,才能稳住基本盘,抓好项目增量,才能实现新跨越。

一方面,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等千亿级“大块头”正按照既定目标快速推进。另一方面,烟台也在积极寻找“三新”:新项目、新赛道、新模式,为烟台跨越式发展不断积蓄后劲和增量。

绿色,“万亿之城”新底色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是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赋予烟台新的定位,透过一个个观摩项目和园区,可以看到烟台绿色转型的决心和扎实行动。无论是传统的优势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都有着鲜明的绿色基因。可以说,烟台已经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血脉。

“观摩项目中大部分是制造业项目,这反映出烟台发展制造业的战略定力。而且,传统产业不传统,孕育着新赛道、新模式。”一位参加观摩的干部感慨道。

烟台的万亿之路,走的是一条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的道路,制造业就是烟台经济发展的家底和“压舱石”。近年,烟台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聚力培育9大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塑成优势,新兴产业聚链成势,未来产业加速起势。

优势产业加快绿色转型。汽车、石化及新材料、海洋工程、食品等产业是烟台的传统优势产业。此次观摩中,能明显感受到传统产业的链条不断塑强,老树开出新花。

以龙口高品质再生铝轻量化铝板带项目为例,该项目以再生铝替代原有火电铝,能减少铝土矿资源消耗25万吨,能耗仅为原铝生产的4.86%,可节约34万吨标准煤,减少90万吨碳排放。产品可保障C919系列飞机全规格高端航空薄板的供货,成为铝合金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汽车产业是烟台的传统产业,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烟台乘势而上在福山区规划建设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已引进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等重点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790多亿元。预计,未来3至5年该板块将为烟台再添一个千亿级产业。

新质生产力在加速形成。中国(蓬莱)海上风电国际母港、中广核烟台招远400MW海上光伏项目、三峡山东牟平一期海上风电项目等项目都是清洁能源项目。此外,莱山“零碳”智造产业园等多个项目都具有零碳、低碳等特征。一路观摩下来,随处可见烟台向绿而行的坚实步伐。

中广核烟台招远400MW海上光伏项目,是全国首个大规模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发电14.7亿千瓦时,能够满足招远2年的居民用电需求,年均节约标准煤44.77万吨,减少碳排放约132.19万吨。

海阳市规划建设了丁字湾海天高端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海工装备制造、航天文旅等产业,已招引落地项目15个,总投资315.3亿元。该市累计总装火箭19发,实现海上发射10发10捷,将5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引力一号”实现全球最大固定火箭首次海上发射。

向阳而生,向绿而行。烟台正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越来越浓重。

链式,“万亿之城”新打法

“以前,挖到篮子里都是菜。现在,要先定菜谱,再买菜,后做席。”4月2日的大会上,中共山东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江成打了个生动的比喻。“链条化、园区化、集群化是大势所趋,推进16条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强市的必由之路。”

近年,烟台深入研判全市产业发展特点,推出了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确定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16条重点产业链,由市领导挂帅,实行“一链长、一布局、一链办、一基金、一联盟、一平台”工作机制,推动各产业集群化发展。

各个区市,从实际出发,确立两到三个主导产业,在围绕产业链布局项目,定位精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比如,蓬莱区重点抓高端化工材料、海工装备主导产业。中国(蓬莱)海上风电国际母港,已集齐上游研发检测,中游主机、叶片、塔筒、海缆装备制造,下游施工运维等板块,成为省内唯一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园区,获评山东省海洋工程特色产业集群。2023年园区产值达145亿元,增长81%。

比如,黄渤海新区形成以高端石化、新材料等为主的具有烟台特色的化工产业体系。其中,此次观摩的华润高端合成材料制品产业化项目,生产的尼龙66是具有高技术壁垒的关键新材料,填补国内高端产品空白。项目达产后,年产高端尼龙切片16万吨、差异化尼龙纤维3万吨,位列全国前三,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端合成材料研发制造基地。

再比如,烟台高新区的IVD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项目尚未建成,厂房已全部招满。之所以招商工作如此快速,得益于对产业链条的深入研究:高新区是烟台市确立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引领核心区,是链长制确定的生物医药产业领建区市之一,全区拥有23万平米的产业孵化基地、105家在孵企业、1050项专利成果。24家企业的176个医疗器械产品亟需产业化,而IVD医疗器械产业园的建设恰逢其时,补上了医药产业链条的关键一环。

围绕千亿项目,布局百亿项目,招引十亿项目……此次观摩,可以明显感受到,烟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特色越来越明显。13个特色园区,以园带产,以产兴园,链式推进产业集聚,园区特色也更加明显。

奋进,“万亿之城”新引擎

“去年3月项目开工以来,一年的时间拔地而起66栋建筑物,其中58栋主体完工,设备已进厂70%,生产一区7月底完成设备调试,10月底试生产,年前实现投产,将创造蓬莱万华速度的嘉信版本。”在嘉信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7.2万吨染料及中间体项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起工程进展满是自豪。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各区市牢牢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强化责任担当,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抓项目。

位于黄渤海新区的华润高端合成材料制品产业化项目19栋建筑已全部封顶,32条生产线陆续安装,预计7月全面投产,比原计划提前了4个月。

三峡山东牟平一期海上风电项目创造了山东省离岸最远、水深最深、淤泥层最厚、9MW单机容量最大、最先采用四桩导管架风机等“五个之最”。尽管如此,在项目建设中全力攻堅突破用地、用海手续难点,仅用7个月就完成了全部风机基础及吊装作业,成功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全容量并网发电”的目标。

莱阳市每月晾晒比拼、调度通报,每季度汇总情况、解剖分析,每半年组织重点项目现场观摩、打分评比,全面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福山区滚动实施项目百日集中攻坚行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黄渤海新区建立“年初抓开工、年中促进度、年底看投产”的推进机制,统筹推进抓招商、建项目、扩投资、强产业……

今年2月19日召开的全市奋进万亿新征程动员大会上,“奋进”一词成为“万亿烟台”的最鲜明标签——

奋进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筑基的产业之城;

奋进科技驱动、人才汇聚的创新之城;

奋进海纳百川、锐意改革的开放之城;

奋进向海图强、港产融合的蓝色之城;

奋进城乡协同、精致舒美的活力之城;

奋进绿色低碳、清洁美丽的生态之城;

奋进普惠共享、文明善治的幸福之城;

奋进环境优越,法治护航的厚商之城。

看完26个观摩点,从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到各个园区、企业、企业家,处处是昂扬着奋进者的姿态,处处是赶超发展的火热战场。

回顧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产业发展历程,机械时代沈阳领跑全国,电气时代青岛率先崛起,互联网时代杭州一跃而起,进入集成电路时代合肥逆袭成功。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新材料、新能源成为产业发展的大势。烟台在高端化工、先进结构材料、清洁能源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先发优势,具备晋级跃升的难得机遇。

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同时,我们看到烟台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有章法。

面对新的发展契机,烟台,未来可期。

After visiting 26 observation points,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the vast majority of CPC members and cadres, various industrial parks, enterprises, and entrepreneurs are all infused with great passion and high spirit for development.

Looking back o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roces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e will find that Shenyang took the lead in the mechanical era, Qingdao in the electrical era, Hangzhou in the Internet era, and Hefei in the integrated circuit era. With the accelerated evolution of the new round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new materials and new energy have become the tren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Yantai, which has already gained a first-mover advantage in high-end chemicals, advanced structural materials, and clean energy, is now faced with the rare opportunity for upgrading and leap development.

It can be seen that Yantais economy is developing in an increasingly rational and systemic way while 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 projects.

Facing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Yantai is embracing a promising future.

猜你喜欢
烟台产业园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