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2024-05-09 15:28郑乃汭郑秀花刘慧
中国信息化 2024年4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消化性溃疡

郑乃汭 郑秀花 刘慧

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力抓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必由之路。特别是近几年来,仅依靠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医学类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混合式教学是把面对面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在医学教育中,混合式教学具有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互动性和开拓学生视野等优点,能够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让医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加广阔、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笔者结合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教学实践和自身经验,基于智慧课堂平台,以《内科护理学》的“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为例,分析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智慧课堂简介

智慧课堂是针对线上教学模式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设置了教师端和学生端。教师端的主要功能有课堂教学、知识体系、统计分析等六大功能,可满足教师日常线上教学的需要。教师可将课件、视频、试题等教学资源上传至智慧课堂平台,学生通过学生端利用该平台的资源随时随地学习。该平台也可将学生浏览资源、知识掌握、参与活动等情况进行实时记录。

二、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此节内容选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由冯丽华、史铁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护理学》(第4版)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课时分配为2课时。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内科护理学》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历年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常考内容。根据对近五年的考题分析发现,本节“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涉及到的考点有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药物护理、饮食指导等。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近五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确定知识目标: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护理措施;熟悉识别引起消化性溃疡发生病因;了解消化性溃疡的概念。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能力目标:能够指导病人正确的使用药物;能够熟练地运用护理程序为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依据“1+X”技能等级标准,确定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和爱护病人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安排,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消化性溃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教学难点为消化性溃疡常见的并发症。

(四)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大专护理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学习《内科护理学》课程之前,学生已学过解剖、生理、病理等相关基础医学学科,但因时间间隔过久,部分知识已经忘记。学生好奇心强,迫切希望了解臨床,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此外,学生为00后,喜欢新鲜事物,思维比较活跃、对手机、电脑这些电子工具熟练运用,且依赖性较强,早期对网上直播授课有较高的兴趣。根据这些特点,笔者尝试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三、 教学实施

本次课借助智慧课堂平台,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头脑风暴、对比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课前启化、线上自主学习;课中深化、合作探究学习;课后强化、巩固拓展学习。

(一) 课前启化、线上自主学习

课前一周教师将学习资源整合发布至智慧课堂平台,并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本次课前的学习任务包括复习旧知、观看视频等。课前智慧课堂的使用拓展了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丰富了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完成课前任务的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以调整,进行二次备课。

1.复习旧知

课前,教师在智慧课堂平台发布作业任务,复习“胃壁的组胚结构及特点”,并把各自的答案上传至智慧课堂。教师为积极参与的学生加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后台可实时掌握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

2.观看视频

视频选取很关键,教师必须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真实的病例,以该病例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视频主要内容包括消化性溃疡典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视频不能过长,视频的时长以5分钟左右为宜,太短不足以展示本病的核心知识点,太长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感。

(二) 课中深化、合作探究学习

1.病例导入

课前5分钟,教师开启智慧课堂“点名”活动完成考勤工作。课中以视频中的病例为切入点,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课前通过典型的病例,学生已经对消化性溃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慢性上腹部疼痛,上消化道出血等。

2.新知学习

教师讲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正常情况下,胃壁的保护因素(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屏障、黏膜血流量、细胞更新等)和损伤因素(胃酸和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等)处在平衡的状态。当损伤因素增强或保护因素削弱,天平两端平衡被打破,会发生什么?此时在智慧课堂平台发布“抢答”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很容易想到“会导致溃疡的发生”。

溃疡的病理改变这部分内容是教材中没有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智慧课堂平台课前作业任务中特意加了这部分内容。展示学生在作业任务中各自的答案,并对学生的回答加以鼓励和总结。3D动画呈现胃壁的正常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黏膜层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然后启发学生,当胃酸侵袭黏膜层时,会引发什么表现呢?智慧课堂发起“选人”活动,随机挑选学生,学生很容易回答出“疼痛”。胃酸侵及黏膜下层,此处有丰富的血管,会导致什么后果?对,出血。侵及肌层会遗留瘢痕形成,发生在其它部位会导致胃壁挛缩变形,如果恰好发生在幽门管会导致什么后果呢?是的,幽门梗阻。如果胃酸突破了最后一道防线浆膜层,胃酸及胃内容物渗到腹膜腔会形成什么?穿孔。通过这样的方法层层递进,让学生更为直观的看到并自我思考得出结论,随着胃酸的侵袭由浅入深分别会引起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此时,在智慧课堂平台中发起“头脑风暴”活动,学生学以致用、通过病例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对比分析法讲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异同点,学生自己找出疼痛节律特点。此时在智慧课堂平台发起“投票问卷”活动,学生判断发生了哪一种的溃疡。用观看视频的方法讲解辅助检查,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胃镜下正常的胃黏膜以及发生溃疡以后的胃黏膜改变。

讲到治疗及护理措施时,再次展示讲解病因及发病机制时用过的损伤因素增强或保护因素削弱,天平两端平衡被打破的这张图,学生非常直观的看到对于溃疡病人应该减轻损害因素,如针对胃酸应想办法减少胃酸的分泌。如果经检查病人确诊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应想办法清除幽门螺杆菌,采用“三联疗法”。同时还要增强黏膜保护,如使用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药物。有了前面的知识积淀,对于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在智慧课堂中发起“电子白板”活动,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观点。

(三)課后强化、巩固拓展学习

课后,教师在智慧课堂发布“随堂测验”和“作业任务”,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随堂测验”必须选择有针对性的题,如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真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只能做一次,学生提交后即可看到答案和得分。“作业任务”为随机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标准化病人,对病人进行用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培养学生的共情、同理心,融入课程思政,并将整个过程拍摄视频上传至智慧课堂平台。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们利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课前线上学习预习占10%,课堂活动参与率占30%,课堂测试占20%,课后任务占40%,形成了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借助于智慧课堂的“统计分析”功能,能够客观、准确的把这四项成绩汇总合成,生成本节课的最终成绩。

五、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为了实现高效的教学活动,教师对教学通过回顾、反馈、监测等一系列过程进行积极深入地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其目的在于发现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节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灵活使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实践中融入思政。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书本的条框分割,适当调整授课内容顺序,将前后所学知识衔接起来,温故知新、融会贯通,教师讲起来更富于条理性、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能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透彻、掌握的更牢固;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研究者”,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营造出共同进步、乐于合作的学习氛围。

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使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传统纸媒学习与互联网平台学习的有机融合,使教学实现“灵活性、开放性、动态性”,以期来提高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作者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护理职业学院重大项目(2022014);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终身教育专项课题和课程开发项目,豫教〔2023〕70038。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都是“溃疡”惹的祸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20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