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门口做民宿管家

2024-05-09 02:35公晓旋
商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佳佳管家民宿

公晓旋

李佳佳见证了青岛民宿产业的发展变化,民宿这一行业也淬炼了她。虽然年纪不大,但她属实称得上这一行的“老人”了。

初见李佳佳,她正对着电脑和电话那头的客人沟通入住事宜,粉色工装、蓝色裤子、带着大框眼镜,没有细高跟鞋、没有盘得一丝不苟的发髻,和我脑海中预设的民宿管家的样子很不同,但却莫名给人一种亲切和松弛的感觉。

2022年6月,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的18个新职业之一,民宿管家逐步走上正轨,也逐渐为大众所熟知。

2023年11月,在青岛市崂山区举办的首届民宿管家技能比赛中,李佳佳获得了一等奖,展现了作为一名民宿从业者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水平。

其实,从24岁起,她的人生轨迹就和民宿扯上了关系。如今,快十年了,李佳佳见证了青岛民宿产业的发展变化,民宿这一行业也淬炼了她。虽然年纪不大,但她属实称得上这一行的“老人”了。

磨砺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麦窑人,李佳佳在家门口亲历了民宿行业的起步。

2015年,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嶗山区东麦窑社区两委反复研究、充分调研,决定拿村里的旧房子做文章,这也使其成为青岛市较早发展民宿的社区之一。

“天天抠水泥,抠得指甲盖儿疼。”回想起民宿刚刚起步时的情景,李佳佳依旧印象深刻,“我到60岁也忘不了当时的场景。”2015年,学幼师出身的李佳佳,阴差阳错地回家从事起了民宿这一行业。

老房子改造完成后,需要开荒保洁,李佳佳来到民宿项目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打扫卫生。那些装修时到处散落的水泥、油漆,成了她攻克的第一个难题。

身体上的劳累过去后,其他的挑战接踵而至。

民宿开张营业后,市场对民宿行业的认可度不高成了她面临的第二个难题。

“那时村民对民宿是不认可的。”李佳佳说道。这话也在村民的口中得到了证实。一位在路边散步的老人告诉记者:“虽然当时每户村民每年可以得到3万元租金,但是经营民宿在当时并没有被大家看好,谁能想到后来还真做起来了。”老人家感慨道,“那时村里的老房子,主要租给住在市区、偶尔下乡游玩的人,一年租金才几千元钱。”

再就是对于如何经营民宿,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那时没有太多专业的管理培训资源可以去学习参考,我们都是在一次次的客人反馈和一点一滴的经验积累中,去慢慢摸索的。”说着,她顺手给记者眼前的杯子添满了水。

后来,村里陆续引来合作方,但是还没等到民宿迎来大的起色,先前一起入职的同伴们就都陆续离开了,有人被重新安排去了新的岗位,有人换到别的行业继续打工,还有人选择回家结婚生子。眼见着就剩下自己时,李佳佳选择了坚持下去,“还是对家乡的感情,”李佳佳如是说,“能够有机会在自己的村子里,给五湖四海的客人介绍我的家乡,我感觉非常开心,非常荣幸!”

这是李佳佳坚持下去的动力,也是她历经磨砺后坚守的初心。

绽放

终于在2020年,村里的民宿迎来了转机。

崂山旅游集团引进青岛啤酒时尚文旅(以下简称“青啤文旅”)对东麦窑的仙居崂山和瑜上山间民宿开展市场化管理运营,借助专业的运营和营销能力,推进了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迅速提升了仙居崂山的市场化运营水平,开启了东麦窑民宿规范化发展之路。从那时起,“仙居崂山”这个民宿品牌才一步步走进大众视野。

之前在民宿,李佳佳干过前台,也干过客房,忙起来的时候什么都干,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标准化的管理。而在青啤文旅,除了民宿管家这个岗位,管家岗位还细分了前台管家、客房管家等,每个管家的SOP清单(即标准作业程序)都明确了他们的具体工作。即使是铺床、擦玻璃这样一些看起来平常的小事,也需要严格按照一整套标准操作进行。

如今,李佳佳作为民宿管家,干的工作更繁杂了。她向记者讲述起一天的工作:“每天一上班,先给客房发放布草,然后梳理需要采购的物品;还要和即将入住的客人进行沟通,给即将离店的客人办理退房、收拾房间、迎接新的客人;抽空要巡视民宿,抽检卫生情况;有时还要组织特色活动,如露天烧烤、古装拍照打卡等;日常工作之余,还要整理、分析民宿运营数据等。”

“虽然工作繁杂,但是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服务好客人,让客人住得舒心。”客人退房时的一个好评,成了她努力的动力。

“现在民宿拼的就是服务,硬件装修方面大家都不差,就看谁的服务能打动客人。”对于如何做好服务,李佳佳有自己的理解:“好的服务,首先服务者必须打心底里知道自己是做服务的,如果你自己都不能认同自己服务者的身份,怎么去给别人服务?”

吃亏是福、遇事站到客人角度考虑,是李佳佳解决冲突问题的两大法宝。

“前年,有个20多岁的小姑娘预定了我们家民宿,但因为后台数据出现问题,订单没有找到。当时小姑娘就急了,指着我鼻子骂了起来,这个时候很难解释清楚,我就一个劲儿道歉,最后终于让她顺利入住才把问题解决。”如今说来像讲一个故事,但记者也看出了她的无奈。

“你知道吗?那个小姑娘当天竟然在店里又订了一顿晚餐,我们不光没有损失,还多了一笔意料之外的收入。”说到这里,她发出了爽朗的笑声,好像之前被指着鼻子骂的是别人。

“在仙居崂山,我学到太多的东西了。真的特别感谢这个平台。”李佳佳说道,“其实我之前还特别犯怵用电脑执行工作,但现在,这些完全不是问题。”好的平台,让像李佳佳这样回乡就业的年轻人,开阔了视野,也让他们在不断突破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一切的经历都是最好的安排,她经常用这句话鼓励自己。熬过了那些迷茫、委屈,如今的状态让李佳佳特别满意。“每天穿梭在村子里,碰上外地的游客,不管是不是住在我们的民宿,我都会和他们聊上几句。”主动提供服务,主动传递善意,让李佳佳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我现在和很多客人都发展成了好朋友。有位上海的游客,每次来青岛都会来看我,不光给我带礼物,还约着一起吃饭。”

作为家在本地、衣食无忧的年轻人,寻个清闲的工作或是躺平的大有人在。但是李佳佳选择了一条较难的路,并用坚持和热爱在这条路上踩下了足迹。

前行

如今,东麦窑村的民宿越来越受欢迎,青啤文旅打造的山海行旅民宿品牌得到了行业和游客的高度认可。“原来每年四五月份才到旅游旺季,今年从三月份就开始了,周末几乎满房,周中的入住率也达到了50%以上。”青岛旅游受季节影响、冰火两重天的状况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但让李佳佳高兴的还不止于此,“今年,青啤文旅又连续合作开拓了三家新民宿,不仅将自身的经验成功的复制输出,也将山海民宿特色体验带给更多地方、更多游客,每开拓一间新的民宿,就为当地区域的振兴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给像我这样回乡发展的年轻人创造越来越多的机会。”

李佳佳说自己是乡村振兴实实在在的受益人。村里不仅解决了她的就业,她的妈妈也在民宿找了一份保洁的工作。现在就连7岁的孩子,也喜欢上了民宿这一行,孩子告诉她:“妈妈,我觉得你那个工作非常好,我也想去你那儿上班。”李佳佳边说边又发出了爽朗的笑声,记者捕捉到了她眼里的光。“我从来没和孩子说过民宿的工作,可能是现在家人的状态,那种对民宿工作的热爱影响了他吧。”

乡村振兴为村里带来了持续改变,为村民创造了诸多收益。“现在我们这个民宿,除了前台是两个年轻人,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是村里上了年纪的人。”李佳佳感慨地说道,“别看他们岁数大,但他们对民宿的贡献一点也不少。正是他们的那份淳朴和平易近人,才让游客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他们才是民宿的灵魂。”

李佳佳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村民的收入包括:出租房子收入每年收入三万多元;村里给每人缴纳了保险,现在老年人每个月可以领取三四千元的养老金;在民宿工作的还有工资收入三千多元。大家现在日子过得可滋儿了,都有奔头。

采访中,记者还碰到了前来学习取经的旅行团,有导游带队,详细介绍着民宿的发展和运营情况。李佳佳介绍说:“现在东麦窑村真正形成了民宿产业集群,每年有30多万人次的外地游客来参观游玩,最高峰时,一天接待仅是参观的客人就有六七波。而且这些参观大多是收费的,又为村里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

有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

据了解,民宿管家也面临着“外热内冷”的困境。面临行业管理有待提升,相关人才储备培育等问题,现在每家民宿都有自己的标准,新人培养主要通过老带新的模式,整个职业培训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

这几年,李佳佳去过很多外地的民宿参观学习,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杭州的民宿,也给了她很多启发。“我们的民宿不仅要依靠开发自然条件优势,更要将民宿文化和獨特体验进行不断挖掘。”李佳佳说道,“这也是我们这些民宿从业者努力的方向,大家都很期待,也很有信心。”说罢,又一阵笑声传了过来。

当记者问到今后的打算,李佳佳沉思了片刻,笃定地说:“我就想在这一行继续干下去。因为有感情了,它们就像我从小带大的孩子,民宿的每间房子什么样儿、里面有什么、怎么摆设,我不用去看,全都刻在我的脑子里;也因为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我很珍惜现在的平台给我的机会。”

未来,仍然充满挑战,但她依旧选择前行。

猜你喜欢
佳佳管家民宿
孪生院子民宿
欢乐的歌
南瓜灯
我的校园
选择
郁小文的猪管家
做自己的小管家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你是民宿达人吗
伤口“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