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设施化高效栽培技术

2024-05-09 04:01孙红张翠娥赵书光周华江杨静
新农民 2024年10期
关键词:平菇栽培技术

孙红 张翠娥 赵书光 周华江 杨静

摘要:平菇是市场需求比较大的食用菌之一,营养价值高。平菇的栽培要根据当地气候和市场条件。采用生料栽培可以选择抗杂菌较强的侧耳(平菇)菌株;对于菌株抗杂菌能力弱的则采用熟料栽培。栽培方式可以选择畦式栽培、林间栽培、高粱地混合栽培、大棚内堆垛栽培、墙式栽培(适宜南方)等[1]。国内一般采用两种栽培技术,发酵料大包以及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优点是发菌快、杂菌少、出菇快,和熟料栽培相比成本更低。

关键词:平菇;筒袋;栽培技术

1 栽培季节选择

我国南方与北方的温度差异较大,因此平菇栽培时间也要根据本地气候情况。一般是:秋季平菇的栽培为8月~11月,南方要迟于北方;春季栽培时间为

2月~6月,北方迟于南方。

秋季是平菇栽培的理想季节。一是因为秋季的气温是由高到低的,与平菇生长过程中对温度需求一样(平菇的发菌期需要高温,而产菇期需要低温);二是病虫害也是随着气温的下降而减少;三是产菇的生育期也比较长。

2 平菇栽培前准备

平菇栽培的原料一般采用棉籽殼、废棉、玉米芯、玉米秸秆。

2.1 棉籽壳

棉籽壳,也称棉皮,是棉籽经过剥壳机分离后剩下的外壳,富含纤维素、聚戊糖、木质素,碳氮比

79∶1~85∶1,通气性好、取用方便、结构疏松、质量稳定等,属于食用菌栽培的中上等原料。利用棉籽壳栽培食用菌,出菇率可以达到80%~120%,甚至能达到

200%。绒量多的棉籽壳预湿不透彻,透气性差,因此应要选用的棉籽壳一般色泽为灰白色、绒量少、手触之略有刺感,能发出“沙沙”的声音,没有霉变、色泽新鲜、足干。霉变和结块的棉籽壳不能选用,会造成严重污染[2]。

2.2 废棉

废棉是棉花纺织、棉籽加工厂生产出来的不能用的废弃棉花。平菇菌丝对棉花的绒纤维分解能力很强,废弃棉花的绒纤维在94%左右,价格低廉,是食用菌栽培原料之一[3]。

废棉的油脂含量较高,吸水能力差,沥干性也差,易造成养料间的容氧量低,对发菌和散热都有影响,还会因厌氧菌的繁殖造成培养料的腐烂变黑。所以在利用废棉栽培时,一定控制含水量,并且不能拍实,需要时可加10%的稻草段、稻壳增加其通气性[10]。

2.3 玉米芯

玉米芯富含蛋白质、纤维素和糖,是平菇栽培比较好的原料。玉米芯呈海绵状,组织疏松,透气性好,因为间隙比较大,吸水能力强,浸泡1 h吸水可达75%,如果和棉籽壳一起使用可以对栽培包的结构有所改善。栽培之前一定要把玉米芯晒干,粉碎至豆粒大小备用[4]。

2.4 玉米秸秆

玉米秸秆是现下运用广泛的食用菌栽培原料,生产成本相对比较低,而其生产效益却有所提高。青的玉米秸秆堆放在一起,易造成杂菌感染。导致栽培不成功。种植前,首先要选择看上去比较新鲜,放外面场地上摊均晒透的玉米秸秆,发现有变质上霉的秸秆不能用,用机械把秸秆破碎成豆子左右大小的粒。粒不能太大,易导致培养基间隙变小,导致营养跟不上,产量降低;粒也不能太小,易培养基透气性能变差,发菌速度会变慢,还容易感染上病菌[12]。

2.5 其他辅料

常用的辅料有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玉米面、麦麸等。

3 栽培场所设置

有条件新建大棚最好,条件不允许的话可以将种蔬菜的塑料棚子改装一下,就可以栽培平菇了。大棚长约19~21 m、宽5~8 m、高2.3~2.6 m。为了抗风抗压,最好建钢架大棚。大棚顶子上面用两层黑色薄膜之间放上一层保湿的棉制品加以覆盖,黑色薄膜上面一定再盖上一层厚实的草帘,保温性能更好[5]。

塑料钢架大棚非常适合农户栽培平菇,优点有很多:平菇栽培的不同时期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高,而钢架大棚覆盖草帘可以随时调节温度;通风性能好,随时可以打开大棚两端换气;大棚内气温很低时,可在大棚内放两个配有排烟装置的煤炉,用来提升大棚温度[8]。

4 培养料配制

4.1 培养料的配方

培养料常用配方有四种:棉籽壳76%,玉米芯14%,麸皮7.5%,石灰2.5%;棉籽壳81%,稻草段9%,麸皮7.5%,石灰2.5%;玉米秸秆85.5%,麦麸6.5%,玉米面3.1%,盐0.9%,二铵1.1%,石灰2.9%;玉米秸秆51%,玉米芯35%,麦麸6%,玉米面3%,盐1.1%,二铵1%,石灰2.9%[4]。

4.2 培养料堆的制作

先将棉籽壳原料充分搅拌好后堆放一起。最好用搅拌机械搅拌20 min以上。要使棉籽壳完全浸湿,必须采用机械对原料堆推几下。原料堆里还需要添加没有水分的棉籽壳原料400~490 kg左右。并把原料堆压实,原料堆的顶部形状像乌龟背部,堆边要看上去稍有倾斜垂直形状。为使其不腐败、烧料,在原料堆两边和中心部位间距在38 cm左右的中部和下部各打1个通气孔,再从堆顶部向下直到底部垂直打2个1.4 cm的圆形透气孔,料堆用透气的编织袋盖好。

2 d后,在料堆中放置的长柄温度计准确测出堆料表层深25 cm处温度达到55℃左右时,持续12 h后再进行第1次翻堆,将料堆外层(干燥冷却层)培养料与内层(好气发酵层)和底层(厌气发酵层)的培养料进行翻转[4]。再次将料堆堆制成跟上述一样,当温度再达到55℃左右时,持续1 d后进行第2次翻堆。正常情况下要经过3次翻堆。料堆的堆制时间5~8 d左右。能够及时发现料堆中有大量白颜色放线菌存在,并发现基料触感软、颜色均匀变为深色,基料也没有异味时,料堆就发酵好了。为了杀死害虫幼虫,可以在第3次翻堆时,一边翻堆一边喷洒农药敌敌畏或菊酯类的杀虫剂,也可以最后一次拆堆前12 h在料堆表面喷洒大约稀释1 000倍的敌敌畏[6]。

利用玉米秸秆为原料。原料按配方比例拌匀,料中的二铵、盐要经过水稀释后才能放入料中,在料水为比例1∶1.5中加进石灰水。搅匀后建堆发酵,料堆高要在1.3 m左右,宽要在1.7 m。和上述一样进行3次翻堆[6]。

5 菌种制备、装袋

原料要含有多种元素,如矿物质、氮源、碳源等。在容器的准备方面,菌丝生长的容器要进行无菌处置。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种植户在种植平菇时,母种要到正规单位进行购买。因为正式母种制作的无菌实验室要求比较高,工序也繁杂,要经过反复无数次的实验及提纯复壮才能成功[8]。菌种瓶内外要清洗干净,并把装入瓶中的培养料压紧实,瓶口要封好,再放入高压锅内进行高压杀菌。接种之前对放入接种箱内的所有物件都要高温消毒0.5 h。经过培养室里菌丝培养后的原种,室温达24℃左右时,平菇菌丝在

28 d左右就能全部长出来了。

栽培种袋中装入无菌的熟料。培养基要经过高温灭菌,对于普通农户来说,为了提高效率,可用普通家庭的大蒸锅,但必须在蒸锅达到100℃时保持8~10 h左右。装栽培种用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规格18 cm×45 cm(装料后长为30 cm)。经过高温消毒的大棚内异味消失后再将灭菌后的培养料放进棚中接种[13]。

装袋方式有多种。第一种是在两边都铺上菌种,中间铺一层料。装袋和接种两道工序一起开始,对装袋的原料要喷洒菇虫净杀虫。再用套环套住袋子两端,先放菌种,后放培养料[7]。第二种是适宜秋季播种,在装原料时袋子两边各铺放菌种并打洞,再在中间放2层菌种,并在菌种上用针扎10个左右的小洞[7]。第三种是菌种接种法。在两边中间都铺上2层菌种,并在塑料袋一边扎1.5 cm大小的孔来促进菌丝吸氧生长,两边袋口用环套住,封口纸要用打湿了的[7]。

6 栽培管理

6.1 菌丝培养阶段管理

要想栽培好平菇必须在菌丝定植之后尽快封面。影响出菇的时间和效果的关键是菌丝生长的优劣。接种后等到袋内菌丝长满,要保持棚内黑暗、温度22~24℃、相对湿度70%[3]。如果光照太强,养分就会很快流失掉,菌丝吸收不到足够的养分导致表面长出一层菌膜,既会降低平菇的质量也会降低其产量。棚内湿度如果超过75%左右时,要打开大棚两端加大通风力度。菌袋内菌丝接种后9~11 d左右,袋内温度即可保持平稳。在接种14 d后,菌丝快速生长,同时产生大量热量,为了不让“烧菌”发生,翻堆的时间要控制好,一般在4~7 d进行1次翻堆,并用小针在横隔6 cm接种层部位扎小洞,深大概在4 cm。要做好仔细观察,及时观察到菌丝不吃料现象,做到对症应对。要想让袋中菌丝一起现蕾,必须在菌袋中的菌丝满6 d后让大棚内的光照慢慢变强,使菌袋适应光的照射。温度不宜过高,否则菌丝生长变快,易造成出菇早,茬口不齐,产量下降。一般菌丝的生长温度约为21~25℃左右,适合熟料栽培的品种生长温度一般在25℃左右[4]。

到了中后期管理阶段,要控制好温度,让菌丝向培养料更深地方生长,致使菌丝生理成熟加快。生理成熟的菌丝会发出特有的菇蕈味[9]。

6.2 后期出菇的管理

培养好后的栽培筒里的菌丝,要经过10 d生理成熟才能够进入出菇管理阶段出菇,否则菌丝还没有对培养料彻底分解,营养累积不足[14]。

出菇管理要点分为“促”“保”“育”也就是原基分化、菇蕾形成及子实体生长阶段。

6.2.1 促:前期环境条件非常重要,是促进原基分化形成关键

生理成熟后的菌丝,需要昼夜温差刺激,诱导侧耳类原基形成。要根据子实体分化温型的不同来调控温度,提高干湿度差和昼夜温差,光照在50~100 Lx范围内都可正常发育。完全黑暗下不会形成子实体;当光的强度超过2 500 Lx,原基发生也明显减少,甚至有可能形成不了原基[8]。如果发现原基一直没有形成,那就要通过某些措施刺激它的形成,一般都采用粗一点灭菌后的铁丝类,在料面上轻锉几下。原基在形成后温度一定要控制好,低温温度在9~14℃、中温在15~21℃、高温22~27℃,棚内通风量要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但要提高棚内湿度和光照,出菇口要保持湿润。4~5 d后,菇蕾就会整齐[14]。

6.2.2 保:在中期,环境条件相对稳定下菇蕾成活率高

原基在2~4 d内,要减少通风量,因为还在幼蕾阶段,抵抗能力相对弱,通风量大就会使菇体水份流失太快,发育不好。在子实体阶段,棚内要早晚喷雾保持湿度在86%~91%,喷枪的头朝上,喷出的雾粒要均匀。湿度过低会使子实体变干缩小[12]。

6.2.3 育:在后期要调整大棚环境条件

当菇蕾的菇盖直径达到1.5 cm时,它对环境适应能力相对增强,温度湿度上下变动不大的话不会有所影响,反而会使菇体紧实、肥壮[13]。

7 出菇与采收

采收时间要在平菇在菌盖边缘还没有完全展开、孢子未弹射时。菇柄达到3~5 cm,菇盖直径7~10 cm时就可以采收[1]。丛生菇不能硬采,要保证完好地将菇体采摘下来,用刀割的时候要紧贴培养基表面,小心地摘下来。单生菇就简单一些,采摘过程中只要不使培养料被根部带起就行。为了保护平菇好的卖相,一定要细致小心,不能挤压,放在专用的包装盒内。平菇不能晒干,可用盐渍进行加工,最好新鲜的时候出售。采收后要清理残留下的废弃物,继续做好第二茬平菇的管理工作[11]。

参考文献

[1] 张新玲.平菇塑料袋立体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09(9):43-44.

[2] 黄毅.食用菌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罗洁,刘玉环,高龙兰.生物质组分与食用菌生长发育关系研究进展[J].食用菌,2008(1):1-3.

[4] 黄元,杨梦丽,赵国海.平菇的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22(19):17

[5] 王尚堃.平菇發酵料栽培新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2007(7):20-21.

[6] 陈牧野.平菇新法发酵料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7,4(4):94.

[7] 冷凯,马朝红,张国华.平菇筒袋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149.

[8] 荣菁.平菇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90+96.

[9] 包金亮,包金宝.韩国小平菇集约化栽培新技术[J].食用菌,2006(5):49-50.

[10] 吕作舟.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 邓春海,桓明辉,冀宝营.定位出菇技术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J].食用菌,2013(3):47-48.

[12] 易平.整草整秸秆直接露地栽培食用菌[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5(9):14.

[13] 王铁岗.秸秆大床栽平菇高产技术[J].农业科技信息,1994(9):43.

[14] 林杰.澳大利亚平菇栽培技术(二)[J].福建农业,2005(3):24-25.

猜你喜欢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平菇快出来
平菇生长记
平菇种植记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平菇冬季提温发菌效果好
新疆发现巨型野蘑菇重3.6公斤属于无毒类平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