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注和解释疗法的健康教育对脑创伤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的影响

2024-05-09 04:00李丹冯浩芸陈璐成杰王云龙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4年5期
关键词:健康教育

李丹 冯浩芸 陈璐 成杰 王云龙

【摘要】  目的  探究以关注和解释疗法(AIT)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模式对脑创伤急性应激障碍(AS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 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创伤A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最终观察组失访1例,59例完成研究;对照组失访2例,58例完成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AIT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应激反应、感知压力、心理弹性。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感知压力量表(PS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总分及坚韧、自强、乐观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RQ及PSS得分均降低,而CD-RISC总分及坚韧、自强、乐观维度得分均升高;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預后的SASRQ及P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而CD-RISC总分及坚韧、自强、乐观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各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AIT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能够降低脑创伤ASD患者的急性应激反应及感知压力,提升心理弹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创伤;急性应激障碍;关注和解释疗法;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09--05

脑创伤,也称为创伤性脑损伤,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在各种创伤中居第一位[1]。据统计美国每年脑外伤患者数量高达150万~200万人[2]。英国急诊就诊总人数中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占比为3.4%[3]。脑创伤的突发性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常导致严重的心理创伤引发急性应激障碍(ASD)。ASD是个体在面临自己或看到他人具有生命危险事件后次日到28天内发生身心等方面的应激反应[4-5]。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有20%~50%的患者由ASD进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陷入持续的痛苦中无法根除,且发病率高达14%[6-7]。关注和解释疗法(AIT)[8]主要包含注意和解释。其中,注意是让患者忽略消极事物的影响,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生活;而解释是影响患者去更好地管理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度,提升身心适应能力[9]。目前,国内外研究中AIT已被成功用于多个研究领域[10],对提高患者生活品质,减少并发症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将AIT应用于脑创伤ASD患者中,构建AIT护理干预方法,以期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改善急性应激症状,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10月- 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创伤ASD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有外伤史,符合急性脑创伤的诊断,经CT或MRI证实,由医生确诊的脑创伤患者;②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能清楚回答问卷;③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得分≥40分。排除标准:①急性创伤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长期/间歇性昏迷患者;②治疗期间同时有其他严重的压力事件源;③有精神病史;④严重失语或构音功能障碍。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最终观察组失访1例,59例完成研究;对照组失访2例,58例完成研究。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华北理工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21098),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内容及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住院期间,根据医院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根据病情、主要症状,制定相应护理计划,结合《脑创伤患者健康宣教手册》进行宣教。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对脑创伤ASD的患者给予AIT的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1)成立干预小组:神经外科住院医师、护士长、经验丰富的护士、心理咨询师组成AIT护理干预小组(简称干预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在培训结束时统一考核。

(2)患者评估及健康宣教:全面评估患者的疾病状况,了解患者现存问题、家庭环境等,建立患者档案,包括患者病历资料、躯体不适症状等。开展健康教育,采用集中讲课、小视频、画图解说等形式普及治疗方案优点与成功案例。

(3)建立互助小组:根据患者评估进行分组,建立互助小组。由团体成员自我介绍,相互交流,分享自身经验。

(4)关注及解释疗法训练:①注意力训练:主要为舒尔特方格练习,在方形纸上打印出5×5,25个方格,在格子内随机填连续25个数字,循序渐进(选择在患者症状较轻,状态较好的时间进行)[11-12]。②超息静坐训练:强调静坐,闭目,默念三个阶段的训练。A.患者统一呈大字型平躺在垫子上;B.轻轻闭上眼睛;C.从脚开始,由下而上,一直放松到头部,体会头痛症状有无缓解,尽量放松全身肌肉;D.鼻子呼吸,慢慢的自己感觉到空气从鼻孔出入,呼吸深、长、缓慢。如此进行10分钟,停止后再闭眼休息两分钟。③情绪训练:鼓励患者回忆并讲述脑创伤的经过,引导个案再次经历,病友之间进行五分钟的互相倾诉,通过互相鼓励,使不良情绪消散。也可进行心理释放,如戴着塑料手套锤击床或抱头大哭等。④感恩、同情、宽容训练: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思考生命中值得感谢的人,并向他表达感激,再次进行缓慢而深刻呼气,重复练习5~10次。要求每位训练者轮流讲述一个当天所经历的帮助,给病友一个拥抱,真诚的说一声谢谢,并记录感恩日记。⑤接纳与承诺疗法训练:接纳已经遭受创伤的事实,鼓励坦然面对,减少主观评判,接受负性情绪的存在[13]。具体如下:A.列出此刻的痛苦清单,并书写应对策略日记;B.认知解离,告知患者不要太担心未来的事情,积极面对现在的问题;C.体验当下,让患者注意内心活动并接纳它;D.澄清价值,组织成功战胜疾病的病友分享感受,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⑥正念放松训练:指导患者深呼吸,闭上眼睛,先尝试慢慢吸气,让新鲜的空气充满小腹,然后慢慢扩充到胸部,接着暂停,屏住呼吸,最后再慢慢呼气,整个过程重复几次,让整个身体放松。⑦建立情感支持:家属全程参与,了解患者心理困扰,在住院治疗及出院康复过程中,陪同患者做伸展腕、肘、手等关节,每次15~20分钟,每日两次。

(5)效果加强训练:反馈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巩固上述内容,提供复习资料,让患者做好连续练习。

1.3  观察指标

(1)急性应激反应评估:使用SASRQ评价ASD症状,由30个条目组成,各个条目均为0~5分。0分=没有体验,5分=总是体验,总分范围为0~150分,分数越低,ASD症状越轻。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4]。

(2)感知压力评估:使用感知压力量表(PSS)评估个体对压力事件的感知程度[15],由14个条目构成,采用Likert 5级评分,总分为0~56分,分数越高则感知压力越大。

(3)心理弹性评估:使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心理弹性,含乐观性、力量性、坚韧性3个维度[16],25个项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从来不~一直如此”分别对应“0~4”分,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心理弹性就越好。

1.4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RQ及PSS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RQ及PS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RQ及PSS得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SASRQ及P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CD-RISC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CD-RISC总分及坚韧、自强、乐观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D-RISC总分及坚韧、自强、乐观维度得分均升高,但观察组CD-RISC总分及坚韧、自强、乐观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外伤患者因患病的急剧性、不可预知性和严重性,患者常伴发剧烈的头痛、头晕、多处损伤等躯体不适症状[17]。又因目睹或经历突发事件而恐惧、焦虑、同时过度担心疾病预后,所以其应激反应及心理压力都较大。在患者康复期,脑创伤的经过作为强大的应激源,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心理刺激[18]。患者常回想起创伤事件发生经过[19],导致患者中枢神经的皮质区,尤其是海马、杏仁区、下丘脑等发生暂时的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最终出现负性情绪等心理障碍,患者表现为精神失调,轻者可出现食欲减退、失眠、易怒、多梦、自言自语、心情郁闷,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哭闹不止等,直接影响病情恢复[20-21]。本研究基于AIT的健康教育干預模式对脑创伤ASD患者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首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SASRQ及PSS得分,这可能与本研究中采用了注意力训练、超息静坐训练、接纳与承诺疗法训练等内容有关,此类型训练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接受自己的疾病,同时获得相关的缓解方法,正确地面对疾病带来的相关问题。

其次,该干预方式提升了患者的PSS得分,从而间接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这可能是因为干预方案中,例如情绪训练,感恩、同情、宽容训练等内容使得患者获得了更多的社会支持,能够更好理解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拥有强大的心理面对相关的问题。干预方案中通过构建的相关团队,能够给患者提供互相有利的沟通环境[21],有利于表达个体心理的实际感受,留心观察并发现周围美好的事物,唤起希望,面向未来;另一方面通过主题教育给予其健康宣教,突破知识误区、盲区,降低疾病困扰,提高心理弹性[22]。患者早期由于疼痛及睡眠受影响很容易发生ASD,影响后期治疗和康复效果[23],此干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脑创伤后患者ASD,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AIT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能够降低脑创伤ASD患者的急性应激反应及感知压力,提升心理弹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Gardner A J,Zafonte R.Neuroepidemiology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J].Handbook of Clinical Neurology,2016,138: 207-233.

[2] 刘萍萍,刘玉敬,王卫亮,等.脑损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7):1333-1337.

[3] MC Mauri,S Paletta,C Di Pace,et al. Depression and post-traumatic brain injury: clinical and neuro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J].Dual Diagnosis:Open Access,2018,2(1):1113-1117.

[4] 张艳菊,赵润平,任俊华,等.急性应激障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2):1486-1488.

[5] 张燕,陈芳芳,杨海萍,等.颅脑损伤患者并发急性应激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1,19(9):856-858.

[6] 刘东颖,封艳,沙晶,等.心理韧性对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12):847-850.

[7] 吴雅兰,王志琴,向永成.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疗法对颅脑创伤住院患者创伤应激障碍症状、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4):490-493.

[8] 祝賀.外伤患者发生PTSD的影响因素及与述情、应对相关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9] Edmondson D,Shimbo D,Ye S,et al.The associa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crowding during treatment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ith subsequent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ymptoms[J].JAMA Intern Med,2013,173(6):472-474.

[10] 邓明昱.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研究新进展(DSM-5新标准)[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12):1761-1769.

[11] Fang Guoxiang,Wang Ying.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produce antianxiety response in acute stress exposure rats via activation of amygdala CB1R[J].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2021,400.

[12] 周中华,钟衔江,郑又祥,等.急性应激障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的系统评价[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1):18-22.

[13] Grohol J.DSM-5 changes: PTSD trauma stress-related disorders[J].Psych Central,2013,32(5):233-42.

[14] Merians Addie N,Spiller Tobias,Harpaz-Rotem Ilan,et al.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Med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23,107(1):85-99.

[15] 杨廷忠,黄汉腾.社会转型中城市居民心理压力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9):11-15.

[16] 陈璐,郑思琪,马晴,等.改良关注和解释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2,36(24):4388-4393.

[17] 熊琳,成叶,周敖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J/OL].重庆医学:1-7[2023-10-2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97.R.20231016.1545.004.html.

[18] Abolghasemi Abass,Bakhshian Fereshteh,Narimani Mohammad.Response inhibition and cognitive appraisal in clients with acute stress disorder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Iran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3,8(3):124-130.

[19] 王君莲,彭卫平,刘姗.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J].吉林医学,2023,44(9):2581-2583.

[20] Phelps Andrea J,Lethbridge Ros,Brennan Sue,et al.Australian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Updates in the third edition[J].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try,2022,56(3):230-247.

[21] 袁媛,孙溦.正念减压疗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联勤军事医学,2023,37(8):720-725.

[22] Dutra Sunny J,Marx Brian P,McGlinchey Regina,et al.Reward ameliorates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related impairment in sustained attention[J].Chronic Stress(Thousand Oaks,Calif.),2018,2.

[23] 詹靖烨,焦润达,欧阳慧,等.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睡眠的关系[J/OL].海军军医大学学报:1-8[2023-10-22].https://doi.org/10.16781/j.CN31-2187/R.20230136.

[2023-11-07收稿]

猜你喜欢
健康教育
电话出院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