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如交友

2024-05-09 21:39米丽宏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4年4期
关键词:益友默契行文

米丽宏

书如朋友,讲究眼缘。一个人遇到一本书,有故人相见之惊喜,这就是人与书的眼缘。

但一见之下,往往不足以准确判断一本书的优劣。有些书“只是一些散发着懒散气息的作品,其目的是取悦同类的懒散……它们什么也没有告诉人们,因为它们漠视幸福与痛苦”。这样的书如同薄情的人,点个头、打个招呼就算了吧。只有引你深深思考,进而发现真理;引你超越自我,进而发愤图强;引你攀向高处,进而瞭望广袤精神疆域的,才是值得一交的书。

与一本书初见,影响观感的因素有很多:作者来历、装帧设计、书名目录、序言后记……而真正让你全心投入、如面如晤的,还是语言和行文。人有千面,物有万象,语言,是一个人内心的外显;行文,是一本书风格的体现。邋里邋遢的人与啰里啰唆的书,都不招人待见。语言风格,有的形象生動,富有诗意;有的抽象晦涩,博大精深;有的清通婉约,行云流水;有的机锋抖擞,痛快淋漓;有的一招一式,以细微见长;有的煽情造势,尽显磅礴大气。

在茫茫人海中,总有一个朋友对你脾气;在无边书海中,总有一本书能打动你。靠近它,做灵魂的对话,让它领着你抵达美好之地。

与一本书深交,情趣最养人。在这个世界上,高尚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但高尚又有趣的人不太多。高尚的人,令人敬畏;有趣的人,使人欢喜;高尚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结交越久,芬芳越醇。每一本高尚又有趣的书的背后都有一个高尚又有趣的人。读书,就是游历一个人的精神地域:幽邃静谧的理性深潭,郁郁葱葱的故事森林,峻峭挺拔的良知峰峦,冷暖交织的人生况味……轻盈与厚重,浓艳与孤绝,凄美与壮烈,参差交错,一咏三叹,百转千回。

你会在沉迷中遇到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介斗士。在人生的旅途中,他捧着一颗良心行进。与之同行,是你的机遇。沐浴着他的思想,你会感到雪的融化、春天的临近和心的欢愉。有这样的书为伴,你的境界也低不到哪里去。与李白花间“一杯一杯复一杯”对酌的,想必不是凡俗之辈;与苏东坡吟啸徐行的,何曾出现过无趣的庸人?

与一本书形成默契,对话是根本。书中没有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只有哲人深邃的思想,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思考者缜密的推论。读书,就是登门与之对谈。这种对话可能是平和的,也可能是激烈的;可能是幸福的,也可能是疲惫的;可能是深深的欣赏和信服,也可能是强烈的质疑和蔑视。

这是你与作者知识和文化的碰撞,与作者阅历与修养的交锋。或争辩,或激赏,或沉思,或狂喜……无论哪种,都是生命的真情流露,心智的踏实行进。是的,沉默的凝思、会心的微笑,都是一种对话。当与书有了心有灵犀的默契时,才能享受那片刻沉默的欢愉。这是阅读的至高境界。

也许,在这场智力的角斗中,你会败下阵来,但你思维的深度已在辩论中增强了。

读书如交友。周国平说,书是益友,但人生路还得自己走。在漫长路途上,人与书会有邂逅、离散、重逢、诀别、眷恋、反目、共鸣、误解……其关系之微妙,不亚于人与人的遭际。也正因如此,书卷如良师,如益友。读书,就是读自己。

(摘自微信公众号“知识窗杂志”,画中花·未来香荐)

猜你喜欢
益友默契行文
瘦 身
默契大挑战
诚实守信 服务人民——北人集团益友购物中心
思维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善交益友》教学设计
《湘江青年法学》行文体例与注释规范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
降糖“益友”知多少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