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情境素材的搜集途径分析

2024-05-08 21:06路永华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箭竹大熊猫建构

路永华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那么,组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体验、探究来建构知识体系、发展关键能力、形成必备品格,就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其中,如何获取情境素材,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

一、源于教材资源

教材中的“问题探讨”“生物科技进展”“与社会联系”“生物科学史话”“科学·技术·社会”等板块,都蕴含着大量的自然现象、生产生活实践、科学史、社会热点、实验探究等情境素材。这些素材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符合知识形成和积累的逻辑顺序。

如“问题探讨”中以“大熊猫吃冷箭竹”為情境,要求学生获取和提供证据说明大熊猫和冷箭竹都是由细胞构成,并评价证据是否正确、充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模式图”也以大熊猫和冷箭竹为情境,保证了教学情境的连续性,使知识的获取具有系统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源于命题素材

生物试题重视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高考试题的情境,有一定的信息量和适当的复杂度,指向核心素养的不同水平。

如在学习“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时,教师可以利用2022年高考生物学全国乙卷第31题情境“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这样的情境把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技术相融合,学生感到新奇,乐于探究。诸如此类的情境素材在试题中有很多,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把这些素材经过遴选、整合,融入不同环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源于网络媒体

高中生物学许多知识微观且抽象,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借助网络搜集图片、视频、动画等相关资源应用于教学。如细胞分裂、DNA的复制、基因的突变、基因表达的过程等,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动画虚拟情境。虚拟情境可以化繁为简,进行要素提取,剔除和目标关系不大的内容。这样把复杂微观的生命现象简单化宏观化,把教材上的静态图片动态化,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利于学生理解。教师在虚拟情境中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目标明确,有助于学生对学科概念的建构。

此外,还可以从学生的认知冲突、好奇心等途径搜集情境素材。总之,可用于创设生物教学情境的素材包罗万象。教师要善于借力,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建构科学的生命观念,培育科学思维,发展核心素养。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学生物学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的成果,立项编号:JCJYC2308131109)

(责 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箭竹大熊猫建构
斧头山“拜见”大熊猫和小熊猫
我们都爱大熊猫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大熊猫
箭竹DNA导入水稻后其遗传背景、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
大熊猫也消暑
水中大熊猫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