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拔五岳掩赤城”新解

2024-05-08 13:23何明凤
文史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赤城仙境

何明凤

摘 要:《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势拔五岳掩赤城”一句内“掩赤城”的含义,从句子内部的比较逻辑、句子之间的照应关系及文章整体的内容意境来看,其中的“赤城”理解为“仙境”;“掩”理解为“超越、超过”,这比统编教材原有的注解更为合理。

关键词:《梦游天姥吟留别》;赤城;新解;仙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也是多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里的必选篇目。诗中的有些句子,看似浅易简单,但细究起来又颇有争议,“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即是其中的一例。上句“天姥连天向天横”中的“天横”怎么理解,就有多种观点。刘全老师、吴祥老师和王永强老师都认为其中的“天横”当指“天横星”(亦作“天潢星”)。[1][2]此星在《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晋书·天文志上》等书中都有记载,属于二十八星宿中的毕宿。特别是王永强老师,对此作了系统而严密的论证,阐述颇有见地。[3]本文不避续貂之嫌,打算对下句中的“掩赤城”另作一番解释,愿就教于方家。

“势拔五岳掩赤城”一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注释翻译为“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4],这也是较为通行的理解。其中,“拔”是“超出、超过”义,“掩”是“遮掩、遮蔽”义,“五岳”指东岳泰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和中岳嵩山,“赤城”是天台县北的一座小山,因山体赤色、壁立如城故名。此句似乎简洁明了,无可争辩者,但是否真的如此呢?

就“势拔五岳掩赤城”一句内部句意分析,其比较就不合逻辑。此句将“天姥”和“五岳”及“赤城”作比较,以凸显天姥山之高,后面还进一步以“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来衬托天姥山的高。很明显作者在这里作了极度的夸饰。我们姑且将作者的夸饰放在一旁,先来看看这几座山的实际高度。

黄天骥教授在《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中说天姥山高1271米,天台山高1089米;[5]但《新昌县志》介绍天姥山主峰笔架山海拔为818.1米,[6]台州史志网上的《台州地区志》第四十四章 《风景名胜》介绍天台山的主峰华顶海拔为1098米。[7]黄天骥教授所言天姥山的高度应当有误,实际情况应该是天台山高于天姥山的。天姥山实际上并不高,晚明散文家王思任曾游历天台全境。他登上天姥山后,认为“天台如天姥者,仅当儿孙内一魁父,焉能势拔五岳掩赤城耶?”[8]无独有偶,清代文学家方苞慕名跑到天姥山后也大失所望,說“一小丘耳,无可观者!”[9]而“五岳”中的泰山海拔有1500多米,嵩山的最高峰也近1500米,华山的最高峰有2100多米,恒山的最高峰也超过了2000米,最矮的衡山最高峰也有1300米。可见,天台山和“五岳”中的任何一座山都比天姥山高。当然,这些丝毫不影响李白要将“梦游”中的天姥山想象得比前述几座山都要高,而且是远远高于它们。

最后,这座被“掩”的赤城山有多高呢?如果它真是天台县旁的那座赤城山,它现在的海拔只有338.8米。[10]即便是考虑到这1000多年来的自然风化和地质运动,它的高度在当时也应该与现在没有多大差别。既然在李白心目中天姥山已经“势拔五岳”了,后面再来一座小得几乎如土丘的“赤城山”来比较,凸显其高,这不十分可笑吗?“掩赤城”和“势拔五岳”之间若不是递进关系至少也应该是并列关系,怎么可能倒退几步拿一个更矮小的事物来比较呢?这不就如同一个拳击手宣称自己打败了众多世界冠军还打败了一个3岁小孩一样极不符合比较的逻辑吗?如果是700多米的天姥山对300多米的赤城山,王思任应该也就不会发出“焉能势拔五岳掩赤城耶?”的感慨了,至少“掩赤城”基本上是说得通的。所以,“赤城”在这里不宜如教材所理解的是浙江天台县附近的那座小山,而应另有所指。

在《汉语大词典》中,“赤城”有三个义项:(一)指帝王宫城。(二)山名,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其下又分别列举了浙江天台县北和四川灌县西南的两座山,即今天浙江天台县的赤城山和四川都江堰市的青城山。在前者的解释下便例举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句子。(三)传说中的仙境。[11]很明显,浙江的赤城山和四川的青城山都不符合句内的比较逻辑——虽然陈双全老师认为句中的“赤城”就是指四川的青城山,[12]但其说太过牵强不足采信,指“帝王宫城”更不可能。而“传说中的仙境”这个义项放进句中却很符合文意。

唐代徐坚《初学记》卷八《州郡部》“丹洞赤城”词后云:“《登真隐诀》云:赤城山下有丹洞,在三十六洞天数。其山足丹。《名山略记》云:赤城山一名烧山,东卿司命君所居。洞周回三百里,上有玉清平天。”[13]这个解释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赤城山”的仙境含义。其实,“赤城”表仙境在唐诗包括李白的诗歌中都有例子。比如李白《秋夕书怀》有“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李益《登天坛夜见海》有“霞梯赤城遥可分,霓旌绛节倚彤云”;杨衡《赠罗浮易炼师》有“念得参龙驾,攀天度赤城”;寒山《诗三百三首(其一百九十四)》有“风摇松叶赤城秀,雾吐中岩仙路迷”;曹唐《真人酬寄羡门子》有“绛阙有时申再会,赤城何日手重携”……这些诗句中的“赤城”都是表仙境。这些实例至少表明,众多唐诗的作者包括李白,对“赤城”的“仙境”义是较为熟悉且多有运用的。

与此相应,“掩”的意思也就不宜理解为“遮掩、遮蔽”了,而应解释为“超越、超过”。在《汉语大字典》中,“掩”就有“盖过、超过”义,并例举了“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一句。[14]蒋绍愚教授在《唐诗词语札记》中也明确地把“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掩”解释为“压倒、超过”[15]。天姥山的高,已经高过了五岳、超过了仙境——这远比把“赤城”理解成一座实际的小土丘更符合比较的逻辑。

将“赤城”理解为仙境,与王永强老师将“天横”解释为“星宿”之后的句意也十分吻合:天姥山连接天空、指向天横星,其山势高过五岳、超过了仙境。星宿在古人眼中本来就多为神仙居所,上句“天横”指星宿,下句“赤城”指仙境,句间意思的照应颇为贴切。

此外,将“赤城”理解为“仙境”也与整首诗的内容意境相吻合。虽然本诗的主旨有“藐视权贵、向往自由”“怀才不遇、人生迷茫”等不同说法,但就其题材内容而言,是可以将它看作一首游仙诗的。李忠超在《仕与隐之间唐代文人的精神变奏——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创作主题》中表示:“就诗之形式和内容写作而言,可以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当作游仙诗。”[16]所以,文中多有仙境、仙人的描述,开篇就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几句,极力展现天姥山这座仙境一般、甚至是超越仙境的大山的非凡之势。而中间从“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一直到“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数句,都是在给我们展现“梦游天姥”所见的仙境、仙人景象。因此,这表示“仙境”的“赤城”无疑比表示一座小土丘的“赤城”更符合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意境。

从句子内部的比较逻辑、句子之间的照应关系以及文章整体的内容意境来看,有充足的理由可以认为:“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赤城”,不宜理解为天台县旁的“赤城山”,而应理解为“仙境”;与之相应,“掩”也不宜理解为“遮盖、遮蔽”,而应理解为“超越、超过”。

注释:

[1]参见刘全:《“向天横”新解》,《语文知识》1995年第12期。

[2]参见吴祥:《“天横”误注断想》,《语文学刊(教育版)》2006年第6期。

[3]参见王永强:《“天姥连天向天横”别解》,《语文建设》2021年第5期。

[4]教育部组织编写《语文(必修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第60页。

[5]参见黄天骥:《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书城》2020年第8期。

[6]参见新昌县志编纂委员会:《新昌县志》,上海书店1994年版,第94页。

[7][10]参见台州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台州地区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王思任:《王季重十种·天姥》,转引自周明、胡旭:《〈梦游天姥吟留别〉创作主旨辩》,《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9]方苞:《方望溪集》,转引自黄天骥:《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参见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9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第1163页。

[12]参见陈双全:《“赤城”到底指何处?》,《语文知识》1995年第9期。

[13]徐坚等:《初学记》卷八,清《钦定四库全书》子部。

[14]参见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汉语大字典》(八卷本),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93页。

[15]蒋绍愚:《唐诗词语札记》,《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3期。

[16]李忠超:《仕與隐之间唐代文人的精神变奏——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创作主题》,《写作》2020年第5期。

作者:成都市成飞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赤城仙境
“赤城智慧人大”开启“线上履职”新模式
盛夏,享一场浪漫的“仙境”之旅
一腔赤城 扮靓城市——访焦作市解放区环卫处上白清扫所所长瞿霞
雨中登赤城山
鹤舞仙境
“和合赤城”藏头诗联句
茶山仙境
在波兰,遇见地下仙境
漫步在冬日仙境
冬日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