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全新而又独特的观剧体验

2024-05-08 13:33匡国清
歌剧 2024年4期
关键词:巴伐利亚卡森阿德

匡国清

2月22日晚,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制作的理查·施特劳斯带序幕的独幕歌剧《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Ariadne auf Naxos),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如期揭开了第52届香港艺术节的帷幕。本场演出也使香港本地和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乐迷与观众终于如愿以偿,得以现场观赏了这场原定于2020年香港艺术节上演,后因疫情而取消的该版《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

本场开幕演出由柏林喜歌剧院首席指挥、德国指挥家帕特里克·朗格(Patrick Lange)执棒,由因2010年上海大剧院热演的科隆歌剧院《尼伯龙根的指环》而为上海瓦格纳迷熟知的加拿大导演罗伯特·卡森(Robert Carsen)执导,德国现代舞编导家皮娜·鲍什的合作搭档、德国舞台美术家彼得·帕布斯特(Peter Pabst)担任布景设计。

演出前,由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技术总监丹尼尔·鲍尔(Daniel Bauer)带领观众参观后台,深入剖析此次歌剧《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的制作。之后,由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戏剧顾问和音乐学家马尔特·克拉斯汀(Malte Krasting)主持導赏讲座,介绍歌剧《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的相关故事、音乐及历史等。加拿大《音乐舞台》杂志(La Scena Musicale)评论:“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带来了最高级别的声乐和管弦乐标准。”

转化自己,而不沦为无记忆的禽兽

1912年10月25日,《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在斯图加特皇家宫廷剧院首演,但这部作品并不是一部独立的歌剧,而仅仅是德语版莫里哀话剧《贵人迷》结尾一个短小的歌舞表演。“进戏剧剧场的观众并不想听歌剧,进歌剧院的观众也并不想看戏剧,而且人们并不能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这种相当不错的‘阴阳同体的作品。”因为种种原因,《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的第一个版本鲜为人知。为此,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与剧作家霍夫曼斯塔尔用一出生动的序幕取代了话剧。1916年10月4日,经过改编的带序幕的独幕歌剧《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在维也纳皇家宫廷歌剧院首演。从此,这一版本成为通用版本,并一直延续至今。20世纪初,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即兴喜歌剧,理查·施特劳斯与霍夫曼斯塔尔的《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正是其中的第一部。

2008年7月24日,罗伯特·卡森为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制作的全新而又独特的《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在慕尼黑王子剧院首演。之后,该制作又在慕尼黑国家剧院不断复排重演。15年来,除了慕尼黑之外,该版《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还在东京文化会馆、巴黎香榭丽舍剧院和香港文化中心等各大剧院特邀演出,至今已经上演了42场。

戏未开场,大幕已启。舞台上的一群男女舞蹈演员在欢快、流畅的钢琴声中练功、热身。序幕的舞台布景并不是维也纳暴发户家中一个陈设简陋的大房间,而是排立在舞台两侧与舞台后部三面围合的19面矩形镜子。随着剧情发展和角色的心理变化,这些镜子由演员移动并搭建成不同的表演空间,反射着舞台上的各种人物,也反映出舞台下观众自己的形象,使人联想起赫伯特·韦尼克的《玫瑰骑士》中“蕴含着无数的幻觉”的“时间空镜”,以及约瑟夫·斯沃博达的《茶花女》中充满了印象派的迷离与梦幻的“巨幅镜面”。独幕歌剧中,正歌剧《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和喜歌剧《轻浮的泽宾娜塔与四个情人》两部戏同时上演,于是,滑稽的闹剧场面出现了。舞台布景并不是岩石岛上的洞穴,除了三面围合的侧幕和天幕外,舞台上空无一物,没有布景,令人联想到茫茫大海中荒凉的纳克索斯岛。终场,天幕上的一线光亮渐渐转变为一片光明,充满了生与爱的希望。

评论家认为,“转化”这个主题(霍夫曼斯塔尔的用词是Verwandlung)在多重意义上出现于作品中,使之成为20世纪里“最有意思,且于很多方面是最好的歌剧”。霍夫曼斯塔尔曾写信给理查·施特劳斯说,此歌剧“是关于生命中基本而重大的问题,即忠贞的问题”:“要永远紧抱已失去的东西,至死方休——还是要活,要活下去,要跨越它,转化自己,放下精纯专一,而又在这转化中保存自己,依旧为人,而不沦为无记忆的禽兽。”有音乐学家认为,剧中的青年作曲家其实就是理查·施特劳斯深爱的莫扎特,他将正歌剧与喜歌剧结合的本领,使歌剧艺术本身也转化并存活下来。

卡森一直与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保持着密切关系。自1999年以来,卡森先后在维也纳、萨尔茨堡、巴黎、东京、都灵、慕尼黑等地执导了《没有影子的女人》《玫瑰骑士》《随想曲》《埃莱克特拉》《莎乐美》《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阿拉贝拉》等多部歌剧。卡森对《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的痴迷,甚至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既包括通常演出的1916年第二版本,也包括鲜为人知的1912年第一版本。而卡森在慕尼黑上演的第二版本,曾于1990年代在圣达菲演出过一次。

卡森懂德语,也会说德语,而且卡森的脑海中确实一字不差地记着霍夫曼斯塔尔的《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剧本,并在谈话中反复引用剧本作为自己发言的证据。卡森的演绎灵感完全来自作曲家和剧作家的文字记载。安东尼娅·保利(Antonia Pauli)在采访时曾试问卡森:“你会把神话中的形象搬上舞台吗?”卡森明确地回答:“希腊戏剧的精神和氛围将出现在歌剧情节的舞台上,但歌唱家不会穿希腊服装。”

《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是一部关于变革奇迹的歌剧。在接受安东尼娅·保利采访结束时,卡森说出了“转化的秘密”:“阿里阿德涅和巴库斯发生了变化,泽宾娜塔和作曲家也经历了发展,他们一起变化,一起成长。起初,作曲家完全拒绝接受她们。后来他意识到自己别无选择,于是他适应了一切,经历了一切。最终,他改变了自己,转变为一名艺术家。歌剧剧本显然受到了弗洛伊德的启发。霍夫曼斯塔尔描绘了‘精神分析的风景:阿里阿德涅因自己的行为而与父亲分离,她帮助情人希腊英雄忒修斯杀死了半人半牛怪物弥诺陶洛斯,因此与父亲反目成仇。忒修斯后来离开了她,让她完全靠自己,最终她完全被自己的问题所禁锢。对我们来说,她会走进生活。但她自己却认为自己会死。”对于卡森来说,歌剧的结尾不是感叹号,而是三个句号。有人称赞卡森是“一个有着神奇眼睛的人”,《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也评论说:“罗伯特·卡森是歌剧界最值得信赖的优秀导演。”

使歌剧艺术转化并存活下来

在本届香港艺术节《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中饰演作曲家的爱尔兰女中音塔拉·埃罗特(Tara Erraught),自2008年起成为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歌剧工作室的成员,2010至2018年间担任该歌剧院的团员。2011年,埃罗特因顶替保加利亚女中音维塞琳娜·卡萨罗娃(Vesselina Kasarova)出演贝里尼《卡普莱蒂与蒙泰基》中的罗密欧一角脱颖而出。随后,埃罗特多次受邀参与柏林国家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巴黎国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以及萨尔茨堡音乐节的演出,饰演的角色包括《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凯鲁比诺和苏珊娜、《唐璜》中的埃尔薇拉、《女人心》中的多拉贝拉和《玫瑰骑士》中的奥克塔文等抒情女中音角色。本演出季,埃罗特除了在本届香港艺术节饰演《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中的作曲家外,还会在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饰演《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罗西娜和《诺尔玛》中的阿达尔吉萨。

《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中的作曲家,是一个女扮男装的抒情女中音串唱角色。埃罗特以自己对角色独到的理解与精湛的演绎,成功地将天真的作曲家转变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令人惊喜与信服。爱尔兰《回声晚报》(Evening Echo)评论:“即使对于门外汉,塔拉·埃罗特的歌声显然也是绕梁三日余音不绝,观众们得到了一场动人的歌剧体验……”

饰演泽宾娜塔的美国女高音布兰达·蕾(Brenda Rae),曾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声乐。2008年至2017年,布兰达·蕾与法兰克福歌剧院签约。此外,布兰达·蕾受邀客串柏林、维也纳、汉堡、巴黎、波尔多和西雅图等歌剧院以及格林德伯恩音乐节,饰演的角色包括《魔笛》中的帕米娜、《茶花女》中的薇奥莱塔、《女人心》中的菲奥迪利吉、《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中的泽宾娜塔、《波希米亚人》中的穆塞塔以及《唐璜》中的唐娜·安娜等抒情女高音和戏剧抒情女高音的角色。2011—2012演出季,布兰达·蕾以《后宫诱逃》中康斯坦察一角在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首次亮相。此后,布兰达·蕾饰演了《霍夫曼的故事》中的奥林匹娅与朱丽埃塔、《沉默的女人》中的阿明塔、《魔笛》中的夜后等花腔女高音角色。

本届香港艺术节《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舞台上最出彩的,无疑是饰演喜剧明星泽宾娜塔的布兰达·蕾。泽宾娜塔的咏叹调“伟大的公主”(Grossm?chtige Prinzessin),是一首极难演唱的咏叹调,充满了智慧的力量,尤其是结尾那句“沉醉于沉默”挑战人类演唱能力极限的华彩旋律令人叫绝。英国《歌剧》杂志(Opera)评论:“布兰达·蕾一如泽宾娜塔般艳光四射,在最高音域灵活发出颤音和转音。”

在序幕中饰演男高音、在独幕歌剧中饰演酒神巴库斯的克莱·希利(Clay Hilley)出生于美国,曾就读于佐治亚州立大学,最初以《齐格弗里德》中的剧名角色、《菲岱里奥》中的弗罗雷斯坦、《阿依达》中的拉达梅斯等戏剧男高音角色,亮相于美国和加拿大的歌剧舞台。随后,希利在奥斯汀抒情歌剧院饰演《漂泊的荷兰人》中的埃里克,在旧金山歌剧院饰演《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齐格蒙德与齐格弗里德,在圣切契利亚学院管弦乐团饰演《纽伦堡的名歌手》中的施托尔青。2021年,希利在柏林德意志歌剧院接手《齐格弗里德》的剧名角色,在各大歌剧舞台上完全确立了自己作为当红的戏剧男高音和瓦格纳型男高音的地位。

本演出季中,除了在香港艺术节《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饰演角色外,希利还将首次亮相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饰演《帕西法尔》中的剧名角色。希利的嗓音高亢、洪亮,不但具有强大的气息支撑,同时能够展现出深邃灿烂的音色和令人振奋的力度变化。终场,在阿里阿德涅与巴库斯一段长大的爱情二重唱中,希利犹如瓦格纳乐剧中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咏叹般的演唱风采,令人赞叹不已。英国《金融時报》(Financial Times)评论说:“(克莱·希利)有着超凡的能量和韧力。”

饰演序幕中首席女高音和独幕歌剧中阿里阿德涅的美国女高音雷切尔·威利斯-索伦森(Rachel Willis-S?rensen),以其涵盖从莫扎特到瓦格纳作品的多样化曲目而闻名。她曾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歌剧院演出,获得高度赞誉。威利斯-索伦森在德国《歌剧世界》杂志(Opernwelt)2024顶级歌唱家活跃度评选中排名第一,成为当前世界歌剧舞台上最受欢迎的歌唱家。本演出季,威利斯-索伦森在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饰演《奥赛罗》中的苔丝德蒙娜、《罗恩格林》中的埃尔莎,并顶替荷兰女高音伊娃-玛丽亚·韦斯特布鲁克(Eva-Maria Westbroek)在此次《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中饰演两个角色。

威利斯-索伦森曾在接受“歌剧电讯”(Operawire)网站访谈时说:“我不会把自己定义为‘瓦格纳的追随者。目前,我只唱瓦格纳的抒情角色:三个‘E——埃娃、埃尔莎和伊丽莎白。我喜欢保持我的曲目灵活多样。我只是专注于以最佳方式完成我日程表上的这些角色。我发现,每一次重温都会丰富我对角色的体验,加深我与角色之间的联系。我可以为观众制造一些非常人性化的东西,希望能让他们非常容易接受。”而本届香港艺术节《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中的首席女高音与阿里阿德涅正是威利斯-索伦森为我们现场演绎的两个“非常人性化”且“非常容易接受”的角色。

本届香港艺术节《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演出期间,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特意向观众送发了今年慕尼黑歌剧节节目册。2024年慕尼黑歌剧节将以“仰望天堂的喷泉”为中心主题,展示本演出季的新作品。歌剧节的两部歌剧首演——利盖蒂的《伟大的死亡》和德彪西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将呈现当代歌剧和印象派的音乐杰作。歌剧节的重点之一,除了瓦格纳的《汤豪舍》和《帕西法尔》,普契尼的《托斯卡》和《西部女郎》也将上演。7月27日晚,普契尼的《托斯卡》还将在“全民歌剧”(Oper für alle)活动中以视听直播的形式在马克斯-约瑟夫广场演出。

期待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在不久的将来,为香港艺术节带来更多更精彩的经典歌剧!

猜你喜欢
巴伐利亚卡森阿德
趟过门前那条河
戒赌火锅
扫垃圾
德国巴伐利亚州职业教育体制的优越性分析
巴伐利亚小黄鸭(大家拍世界)
卡森和里夫斯
文化社区发展新趋势实例分析
嘴巴里的河
善良是路标
善良是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