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南阳高质量发展

2024-05-07 18:09张亚培
国际公关 2024年5期
关键词:南阳市高质量发展

张亚培

摘要: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为南阳今后更好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政策方面的优惠。在南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凭借政策优势、历史文化底蕴、地理优势、人口优势、产业基础等各方面的优势,不断加快构建高质量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南阳市;高质量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位于豫鄂陕三省的交界处,总面积为2.66万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一个市。[1]同时,南阳也是一个人口大市,常住人口已达到971万,经济总量体量大,在河南排名第三,2022年实現生产总值4 555亿元。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为南阳今后更好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政策方面的优惠,南阳应抓住机遇,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政策,凭借其自身的人口优势、交通优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加快促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一、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省域副中心城市能够在省内局部地区承担起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因此必须有较强的经济实力。2021年10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便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2022年6月30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 《关于支持南阳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引领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2]赋予南阳发展新定位、新使命、新期待。在此基础上,省住建厅、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等省直厅局纷纷印发相关政策文件,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例如,省农业农村厅从加强体系建设、统筹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和深化农村改革等7个方面,支持南阳加快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省科技厅结合南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科技创新需求,从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更具影响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培育高端人才团队等17个方面制定支持措施,支持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同时,南阳为打造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助力赋能,着力谋开放、抓招商、扩投资,结合南阳实际情况,还制定加强招商引资14条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解决好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制约瓶颈,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二、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城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城市文化建设。南阳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近年来,南阳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文化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充分彰显千年古城的楚风汉韵,让人文南阳更加光彩夺目。

(一)依托汉文化资源,打造汉文化品牌

目前,南阳市依托现有的汉文化资源,以 “汉风汉韵”为基调,不断打造汉文化品牌。如2022年10月1日才复建开园的卧龙岗文化园作为南阳三国文化城项目的核心区,以汉文化、三国文化、诸葛文化为中心,以 “一祠一岗” (武侯祠、卧龙岗)为依托,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卧龙岗文化园作为持续叫响 “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文旅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文化支撑。

(二)依托中医药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

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里,南阳有着全国独一无二的张仲景文化优势,中医祖庭医圣祠奠定了南阳中医药在全国的地位。依托南阳医圣故里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优势,南阳拥有得天独厚的中药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中医药产业基础雄厚。近年来,以医圣祠为中心的医圣祠文化园建设项目作为省、市、区 “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三区一中心一高地”战略的支撑项目。

同时,南阳中医药文化产业规模在全省也处于领先地位。南阳中药材品种众多,资源丰富。目前,全市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品种79个,种植面积195万亩,中药材种植年产值80亿元。[3]中药企业发展优势也十分突出,南阳拥有以宛西制药、河南福森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55家,其中龙头企业8家,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获得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认证的中药企业31家。另外,南阳还依托现代中医药、化学制药等重点产业,发展生物产业,作为河南首批1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其核心生物医药产业在南阳已呈集聚发展态势。

(三)赓续红色血脉,增加内生动力

南阳有许多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桐柏革命纪念馆、鄂豫皖边临时省委机关旧址、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纪念地等。南阳市通过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南阳丰富红色资源,开展各种内涵丰富的活动。例如,开发红色教学系列课程、打造红色党性教育精品线路等,用红色基因为党员干部强筋壮骨,凝心铸魂,做强红色党性教育品牌。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在南阳推动形成了重视学习传承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让红色传承在南阳有形有效,让这些催人奋进的红色精神基因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通过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升道德情操,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人们的内生动力,助力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

三、打造文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南阳利用特色自然资源,围绕打造国际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国健康养生之都,不断促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擦亮 “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文旅品牌。

南阳在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方面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如围绕 “两汉文化看南阳”建成的以武侯祠为中心的卧龙岗文化园;围绕 “仲景名城”以医圣祠为中心建成的医圣文化园,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围绕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打造一条水源地文化旅游与生态文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南阳特色;围绕乡村振兴打造的观光休闲采摘农业旅游;等等。

南阳在现有的文旅资源基础之上,还对南阳府衙、卧龙岗文化园、医圣文化园等具有特色的文旅IP进行更加深度的策划提升,推出更多兼具文化特色、年轻化、沉浸式游玩体验、互动强的新业态,打造更多青年人喜欢的网红打卡点。如今,“文旅+”新业态层出不穷,各种特色美食、非遗项目、街头艺术表演等在文旅消费街区汇聚。通过完善制度保障,不断提升游客游玩的体验感。全方位提升景区配套设施和服务质量,聚焦影响旅游体验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加快制定餐饮、酒店、导游等行业服务标准,完善文化旅游投诉举报受理、处理、反馈机制,严厉打击随意涨价、强迫消费等行为,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文旅产业健康发展。加强热点话题策划和互联网传播,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

近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发展工作,相继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如2022年11月出台 《中共南阳市委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年9月印发的 《南阳市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 (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支持南阳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为文旅融合发展奠定制度保障。

南阳为提高区域文旅影响,还相继举办汉江流域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论坛、“创客英雄汇·府衙论合”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论坛等主题活动,共商文旅产业如何更好协同发展。同时,借助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作用,提升南阳文旅知名度。为进一步激发南阳文旅活力,南阳市还实施了 “引客入宛”战略,通过整合文旅资源、包装文旅产品、房价优惠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来南阳旅游。

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南阳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在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始终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作为中原粮仓,南阳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同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做优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构建 “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多途径推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在保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南阳还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丰富和农业基础好的特点,发展农特产品加工和制造,延长农副产品发展产业链。通过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不断增加农业的附加值。如南阳已形成以西峡为主,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香菇产业链,已建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371家,加工企业300多家,其中出口企业142家,规模以上企业56家以上。同时,作为全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南阳市现有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79家,重点粮油加工企业有想念食品、牧原食品等企业。作为畜牧业大市,南阳的畜禽饲养量也位居全省前列,肉食品加工产业链更是涵盖猪、牛、羊等多个种类,主要涉及26家规上生产加工企业和配套企业。

五、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

建设交通枢纽城市对于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有着重要的优势。南阳作为全国重要的新兴枢纽要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的便利,也为南阳带来更多的人口、物资、信息等资源的聚集,从而助力于南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

近年来,南阳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立体化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对外联系方面,加快推进南信合高铁、机场迁移和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对内联通方面,加快完善城市环线、旅游线路、高架桥等骨干交通设施,不断提高城市路网密度。加强农村公路与城市道路的有效衔接,打造中心城区至所有县市1小时到达、市域全部乡镇2小时覆盖的便利 “交通圈”。积极融入 “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拓展卧龙综合保税区功能,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保障南阳中欧班列开行线路,完善南阳同中亚、欧洲、东盟等地区多个国家的班列,打造南阳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例如,2021年3月,从南阳始发的首列 “宛西欧”班列通车,经西安将搭乘中欧班列 “长安号”前往中亚、欧洲等地,从而有效提升南阳及周边地区货源到达欧洲的效率,为南阳融入 “一带一路”沿线、开拓国际贸易提供坚实支撑,也为企业 “走出去”拓展了新的渠道。发展壮大枢纽经济。依托南阳航空、水运、高铁、公路等枢纽优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以此带来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方面资源的汇聚,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加速转变。强化信息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应用。通过大力推行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方式,加大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融合发展,助力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

六、产业融合,提高发展活力

产业高度决定城市高度。自2021年河南省委赋予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以来,南阳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主导产业,链群集聚正在起势。在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南阳市牢固树立 “兴工强市”“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强力推进制造业发展。南阳在防爆电机、汽车及零部件、轴承产业、碱化工、纺织服装、5G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落实产业链链长,强力实施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同时,加快构建优势突出、聚链成群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副中心城市筑牢根基。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和创新赋能,推动传统产业与风口产业相对接,延长产业链,全力打造制造业创新发展新高地。通过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使其培育壮大为行业龙头。大力实施 “5+N”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和制造业 “553”工程。做优生物医药产业,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生物制药基地。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前景好、潜力大的未来产业,如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

七、打造宜居宜業宜创宜游宜乐宜养的现代化新城

国土空间规划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依据和重要保障,也是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南阳应坚持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绘就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蓝图。在美化人居环境的同时,通过补齐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不断吸引优质产业落户南阳、要素聚集南阳、人才流向南阳。在城市建设中凸显城市品牌,加强城市设计和特色塑造。南阳中心城区位于独山脚下,白河两岸,符合 “满城绿色半城水”的规划理念。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中,南阳致力于打造 “城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园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同时,应突出南阳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把 “四圣”文化、中医药、玉雕等南阳符号融入城市建筑,打造具有南阳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八、结束语

南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南阳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南阳重塑辉煌的重大机遇,也是南阳添彩中原的使命担当。南阳应抓住机遇,推动各领域实现全面系统的跨越式发展。在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落实总体要求,加快经济高质量高效率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阳。

参考文献:

[1] 耿国彪.念好高质量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生态经:访全国人大代表、南阳市人民政府市长王智慧[J].绿色中国,2023(05):28-31.

[2] 郭丁然,孙益锐.8县市进入全国创新百强[N].河南商报,2023-10-16(002).

[3] 张光建,张顺鹏.南阳名优产品集中亮相大湾区[N].农国际商报,2023-07-20(01).

猜你喜欢
南阳市高质量发展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南阳市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南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