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在弘扬黄河文化中的价值作用和实践路径研究

2024-05-07 10:07高瑜茜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4期
关键词:节事旅游节黄河

高瑜茜

节事活动是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旅交流的重要平台,如庆典、展览会、会议,以及大型文艺、体育活动等具有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件,具有提高旅游吸引力、提升地区文化传播能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等重要作用。研究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在弘扬黄河文化中的价值作用,既为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和黄河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拓宽视野,也为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参考和现实借鉴。

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概况

黄河流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大量风俗民情、神话传说、节日庆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是沿黄各地积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开展的多种形式和内容的节事活动。

节事活动种类丰富多样。黄河流经我国9个省(区),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沿黄9省(区)共有4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2处世界自然遗产资源、1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资源和2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资源;近320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100多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131处,红色经典旅游景观11处。基于丰富的旅游景点和文化胜地,沿黄9省(区)每年都会举办不同类型的大型节事旅游项目及节日庆典活动,如《2023中国黄河旅游发展指数报告》列举的清明公祭黄帝典礼、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中国黄河旅游大会等。

节事活动具有地域特色。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山地众多,东西海拔高低悬殊,不同地区地表形态差异显著。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按区域文化分,主要有河湟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沿黄9省(区)充分利用各自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节事活动和民间风俗庆典。例如,利用自然地理风光开发的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鄂尔多斯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节、额济纳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等;挖掘地方文化开发的清明公祭黄帝典礼、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运城关公文化旅游节等。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不断扩大着黄河文化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

对于弘扬黄河文化的价值作用

有利于推动黄河文化的普及和认同

一方面,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的广泛参与性有利于推动黄河文化的普及。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依托节事本身或旅游目的地的一个或几个独特的文化主题,在短期内围绕其中的主题或文化内涵开展起来,并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吸引群众广泛地参与其中。通过参与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人们会增加对黄河文化的了解,主动传播黄河文化,从而进一步增强黄河文化的普及度。另一方面,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的周期性、体验性有利于增加人们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参加重复定期的节事活动,巩固了群体认同文化的传承,同时这种重复性还能保证群体的聚合性,唤起更广泛的文化认同。节事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情感引爆点,有助于触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记忆。例如,2023年,第22届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总距离约1344千米,沿路展示着黄河流域青海段独特的自然风貌、多彩人文,不仅吸引了国内外的参赛选手,而且吸引了大批线上线下的观众,更有热情的各民族群众身着盛装为赛事加油助威,这一节事活动成为宣传青海、展示黄河文化的“金名片”。

有利于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就是面对既有文化内涵和陈旧表达形式,分梳出其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形式,并对其进行改造;创新性发展就是在此基础上使传统文化继续传承、延续。黄河流域有多种文化资源,面向各类受众群体应选择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和受众需求的宣传形式。西北地区至今已举办20届西北“花儿”演唱会。“花儿”是千百年来流行于西北各族人民心中的歌,它是西北人民生活、思想、情感的写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借助演唱会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既为“花儿”保护传承提供了一个重要展示平台,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弘扬黄河文化注入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经济形态决定着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形态。文化产业不仅可以通过产业繁荣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还可以通过文化繁荣凝聚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一方面,将黄河文化旅游节事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一个刺激因素注入当地的旅游线路中,有针对性地对旅游目的地的节事进行开发并加以利用,是增强目的地旅游活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旅游产品优化组合的创新之举。另一方面,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将传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使文化表达和传递能够贯穿整个节事活动过程。2023年,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以“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为理念,搞出了牡丹、汉服、剧本杀等“沉浸式文旅IP”新体验。洛阳通过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带火了汉服经济。洛阳汉服经营商户从68家增加到1200多家,带动了上游的纺织、设计、生产,下游的摄影、妆造、短视频,以及周边的民宿、餐饮、文创等产业快速发展,并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洛邑古城的“汉服打卡地”标签,带动了洛阳全市的旅游收入大增长,仅2023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就引流拉动全市旅游收入177亿元,形成了“一域带全城”的消费格局,也促使洛阳由季节性旅游向全天候旅游转变。汉服不仅是一时流行的复古潮流,更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既是物质文明,又是文化载体。洛阳借助这些青年人群更容易认可、喜欢的新平台、新载体传承牡丹文化、河洛文化,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办好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的实践路径

充分挖掘黄河文化的当代价值

黄河流域拥有大量的文化資源,各个时期、各种形式的文化资源相互叠合,相互交织,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基本样态,同时也继承着文化基因。挖掘利用黄河文化资料、开发黄河文化资源是弘扬黄河文化、发展优质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的前提条件。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黄河文化内涵还未得到学界一致认同,其发掘、研究与解读仍需深入。加强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强化对黄河文化的理论探讨,为节事活动的开发、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案例素材。要分层次、分类别深化研究并挖掘黄河文化谱系。

大力发挥科技创新对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的赋能作用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围绕发展文化和旅游的重大目标和实际需求,进一步落实技术发展带动政策,主动技术创新,整合优势资源,强化关键技术创新与运用,整體增强文化和旅游的技术力量能力。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数字工具能够使旅游者突破时空的局限,获得更舒适的观看体验。利用先进数字化技术将黄河流域内的物质文化财富搬上屏幕,让屏幕前的观众都成为“游客”,打破节事活动的时空限制。例如,利用AR、VR、5G、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尖端的数字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将不可移动的文物,如古老的建筑、壁画和墓葬,进行数字化处理,或者将可移动的文物,如古代文献和馆内收藏的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

依靠文化记忆本身很难完整地再现过去的场景和表现方式,数字工具的使用有效地填补了这一空白。数字技术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将历史与当下结合在一起,让人们真正体验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随着旅游成为大众休闲的重要选择,加之文化产业顺应数字化发展方向不断进行转型和升级,人们将更加重视旅游中的沉浸式体验,特别是文化旅游,大众更乐于深入到不同的地区去体验该地区的文化的独特之处。在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打造一批沉浸式、体验式文旅业态,能让人们真实地体验和感受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打造更多品牌化的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

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黄河文化旅游带精品线路路书》,沿黄9省(区)根据自身文化资源和发展状况推出了若干新的旅游线路、独特的节庆以及赛事活动。下一步,沿黄9省(区)应聚焦节事活动品牌知名度与关注度,增加品牌记忆,最重要的是要在黄河文旅节事活动品牌中注入黄河精神,依托节事活动举办黄河文化产品展演展示系列活动。要从产品要素、个性要素、符号要素等诸多方面进行品牌建设。根植本土文化土壤,寻求差异化发展,避免与其他地区的同质化竞争。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各地区开发特色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要将本土黄河文化作为出发点,将本地形成的独特黄河文化进行整合,发展自然生态类、民族文化类、寻根问祖类等节事活动品牌。

推动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一是通过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提升黄河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并构建健全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二是采取多样化的发展策略,积极开展黄河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工作,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除了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更应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联合发展,将节事活动与这些旅游新业态串联起来,综合提升当地文化旅游知名度,延伸旅游线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抖音等直观性、互动性强的社交媒体,开展多角度、长时间、立体式的广告宣传推广,加大对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当地重要景观和精品旅游线路的宣传推介力度。二是利用新媒体“人人皆媒”的特点,打造黄河文化节事活动中鲜活有趣的“新形象”,精心策划有较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营销活动,吸引年轻人参与讨论、解读和品味黄河文化。了解了黄河文化生动而丰厚内容的受众,便会自然地参与到宣传黄河文化之中。三是结合当地特色和优势,为节事活动设计具有代表性的黄河文化元素、符号或吉祥物,并在交通标志、建筑设计、城市地图中,以及在公园和广场等区域广泛应用。

(作者单位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节事旅游节黄河
基于内容分析的景区节事活动探究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新疆吉木乃:萨吾尔冬牧文化旅游节开幕
『黄河』
栀花飘香
——— “2019 栀子花文化旅游节” 主题歌
基于体验视角的旅顺(北海)渔人节开发研究
2017阿拉善玉·观赏石文化旅游节暨交易博览会圆满举行
节事活动与城市形象传播——以广州马拉松比赛为例
旅游节目的功能革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