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质量控制路径研究

2024-05-07 05:21解慧霖江轶伦张皓纪朝东
理财·收藏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审计报告外包内审

解慧霖 江轶伦 张皓 纪朝东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对教育系统内部审计业务范围、审计深度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任务逐渐增多,传统单一的审计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内部审计业务外包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今,高校内外部环境越发复杂,如何进行内部审计业务外包质量控制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风险点,从事前审计机构的选择、事中对审计外包的监督和事后审计报告质量的控制着手,提出内部审计业务外包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而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业务外包质量,增强审计实效。

一、高校内部审计业务外包背景与形式

(一)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背景

作为时代发展、社会化分工的衍生物,业务外包早在20世纪中叶就已在国外审计行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我国直到20世纪末期才引入审计外包的概念,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制度流程尚未规范,业务外包在高校审计领域中未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高校审计要求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任务愈加繁重,许多高校开始改变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从以往单纯依靠内部人员进行审计,逐渐开始寻求外部审计机构来协助完成年度审计任务。通过采取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可以有效地缓解高校内部审计中存在的矛盾,推动在审计全覆盖形势下高校的内部审计转型发展。

(二)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形式

1.补充外包型

当高校内部审计力量薄弱、专业胜任能力不足时,通过聘请外部专业的审计机构与高校内部审计团队共同开展审计业务,引入专业的外部审计资源,能够有效弥补高校内部审计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升审计质量。

2.全部外包型

当高校内部审计团队无法独立完成审计任务或高校内部未设立内审部门时,完全依靠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来完成审计项目。

3.合作内审型

当高校遇到难度较高、内容较复杂的审计业务时,如年终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复杂项目,高校可将这些复杂程度高的项目交由外部审计机构负责,对于复杂程度较低的项目则继续由高校内审部门负责完成。

不同的审计业务外包形式各具特点,高校可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内部审计资源条件及审计项目的复杂程度进行灵活选择,以达到对内外部审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的目标,使审计质量在以往单一内部审计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二、高校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意义

(一)提升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一般受上级部门或者学校内部的委托进行监督,但因其是高校内部组织的一部分,易被高校管理层掣肘,致使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高校内部审计的质量和独立性都较难得到保证。外部审计机构作为独立的社会组织,与高校及相关部门不存在关联关系,因此在審计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优化内部审计资源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资源普遍不足,而外部审计机构则有充足的专业审计人员,通过专业的培训与多个审计项目的实操,外部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因此,高校通过开展审计业务外包,引入外部审计资源,能够有效改善自身审计资源匮乏的窘境,保障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实施。

(三)降低内部审计成本

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其结果会对高校未来的战略导向产生重大影响,而审计质量的高低依赖于审计团队的水准。培养一支专业的审计团队需要耗费较高的成本,若采用审计业务外包的方式,高校可直接应用来自外部审计机构的专业审计资源,不仅在短期内就可发挥效果,而且能够有效减少人力培育成本,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四)创新内部审计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审计技术已开始广泛应用,但在高校内部审计中鲜有使用,缺少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导致审计质量有待提升。通过采取内部审计业务外包,高校可以通过外部审计机构引入先进的大数据审计方法,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来对审计工作进行辅助,进一步实现“数据强审”,提高审计风险预警和研判的精准度,从而更加系统、精确地进行内部管理。

三、高校内部审计业务外包风险分析

为实际了解高校开展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现状,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探访,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高校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存在以下风险点:

(一)审计机构选择不当风险

高校选择外部审计机构需通过招标程序,应对外部审计机构的资质和招标参数进行合理设置,但由于相关部门经验不足等原因,在设置数据参数时未能对各处细节考虑周全,容易导致数据遗漏或表述不清的情况出现,进而导致评委在评标时难以准确判断招标单位是否符合要求,易使自身资质较差的审计机构以低价中标,而这些资质较差的审计机构由于对高校审计经验不足,同时缺少专业胜任能力,在开展审计时仅停留于表面,无法深挖出被审计高校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难以提出高质量的审计建议,最终影响审计整体质量。

(二)审计质量控制风险

由于外部审计机构对高校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的熟悉程度不足,导致在审计项目开展过程中,需耗费大量精力对学校的资金运作情况、内部管理流程等内容进行了解,但由于审计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外部审计人员无法全面彻底地了解高校的背景信息,致使无法准确把握高校内部的重要风险节点,极易对审计关键事项产生遗漏,造成审计结果的失真。同时,出于压缩成本的考虑,外部审计机构有时会出现减少审计时间、频繁更换审计人员的情形,且通常不会参与后续的审计整改环节,导致审计业务无法形成完整的闭环,最终影响审计项目的整体质量。

(三)内部信息泄露风险

高校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后,外部审计机构将获取大量高校内部信息,若审计人员不遵守保密条款,将高校财务、人事等核心信息泄露,将会给高校造成不良影响。

(四)过度依赖风险

高校选择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究其原因在于高校自身审计力量薄弱,业务水平不佳,若高校长期依靠外部审计机构来完成审计业务,会使高校产生依赖,不利于高校内部审计的长远发展。在开展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过程中,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若仅扮演辅助角色,其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将无法得到提升,无法积累审计经验,对外部审计机构的依赖性将会持续增强。

四、高校内部审计业务外包质量控制路径

(一)健全内部审计业务外包规章制度

高校想要采取审计业务外包模式,引入外部审计资源,必须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并对各项流程进行完善。首先,要制定针对内部审计外包的管理制度,用以规范外部审计机构,保证审计业务外包的有效实施,使高校的审计业务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其次,要理清高校内部审计外包的全流程,第一步是外包项目的确定,第二步是外部审计机构的选择,第三步是签订业务合同,第四步是对外包质量进行管控,第五步是对审计质量进行评价。通过理清审计业务外包流程可以使审计项目的开展更加顺畅。

(二)严格挑选外部审计机构

在开展审计外包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对项目开展充分的前期论证,对审计内容和各项参数进行商定,并且确定审计项目的预算资金,待各项内容经高校审议通过后,再进行公开招标。在招标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选择声誉好、能力强的外部审计机构,重点关注所选机构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具有高校内部审计经验。

(三)加强外包事中监督

高校通过招标选定外部审计机构后,应与其签订业务合同,双方应根据业务需要,制定详细的合同内容,要在合同中明确审计外包的模式、审计范围、审计目标、工作内容、工作质量要求、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保密事项、违约责任等内容,特别要对有关高校核心信息的保密事项进行涉密规定,重点强调泄露信息的惩治方法,严防核心信息泄露,保障高校信息安全。

在审计过程中,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对审计外包的全流程进行控制监督。高校内审部门应指派专人作为项目负责人,做好与外部审计机构人员的协调对接工作,帮助外部审计机构快速了解学校的各项情况,确保被审计部门及时提供所需资料,及时了解审计项目进展,重点对审计方案、审计程序等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外部审计机构更正,保障审计工作顺利实施,确保审计质量。

(四)严格把关审计报告质量

审计报告作为审计工作成果最直观的体现,审计报告的质量对高校未来的决策部署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作为审计业务的委托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严格把关审计报告质量。首先,内审部门要对审计底稿和审计证据进行二次复核,对于存在争议的内容要进行再次核实,保障审计底稿和审计证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其次,审计报告初稿完成后,高校内审部门应对初稿进行检查,重点审查报告中结论和建议是否准确可行,是否存在审计关键环节遗漏,在此基础上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补充审计,通过对审计报告的完善,确保产出高质量、高标准的审计报告。

五、结 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高校要依照自身审计资源的现实情况,合理选择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形式,将内外部审计资源最大化利用,对高校审计业务外包的前中后期各个环节的风险点进行严格把控,在对外部审计机构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发展自身审计力量,努力提升高校內部审计业务外包质量,使审计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更好地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保障高校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河北省审计厅2023年度审计科研课题“风险管理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业务外包质量控制研究”,课题编号:B2023029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外包内审
无锡市开展重大事故隐患精准执法暨外包外租专项执法检查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论“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外包的问题与策略
白水县
业务外包在“慕课”中运用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