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的“废话文学”特别管用

2024-05-04 17:15殷锦绣
科教新报 2024年17期
关键词:废话咨询师来访者

殷锦绣

废话文学火了一段时间。心理咨询师说:我们有时候也说“废话”,但这些“废话”有大用处。

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一位青少年来访者生气地对心理咨询师抱怨:“我不喜欢妈妈总是管我,她一管我、命令我,我就更不愿意做她让我做的事。昨天不知道为什么,我做什么她都看不顺眼,总要过来唠叨几句,我都快烦死了。”

心理咨询师甲也许会说:“因为妈妈管你、命令你,一直唠叨你,你受不了,和她吵起来了。”

——这听起来很像“废话”,因为咨询师没说什么新内容。但其实,这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技术,“内容反映技术”,也就是咨询师用自己的话反映或者是重复来访者的叙述内容。

心理咨询师乙也许会说:“妈妈管你、唠叨,让你觉得烦躁、生气。”

——这段“废话”则是心理咨询中的“情感反映技术”,也就是咨询师重现来访者提到的情绪感受。

更神奇的是,来访者在听到这些“废话”后,并不会觉得生气或可笑,他们往往点点头,或者说:“对,是,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仅仅是反映,就可以让人感觉到安慰?

首先是因为,反映的前提是认真倾听。

在生活中,其实很多人都不会或者不愿意像心理咨询师这样认真地倾听,总是忍不住打断别人,然后说自己的事情:“我妈也是,她觉得我什么都做不好。”或者忍不住反驳别人:“不会吧,她怎么会这样呢?”甚至更过分地指责别人:“她毕竟是你妈,说几句怎么了,你就忍一忍呗?”这么听下来,是不是觉得自己更生气了,是不是觉得心理咨询师的“废话”还挺好的?

内容反映能让来访者感觉到自己被听到、被关注了,并且给了来访者一个暂停、喘息的机会。咨询师整理事情的经过,让来访者可以从别人口中再听一次自己的困扰,再深入一点去思考。

而情感反映,則在内容反映的基础上又深入了一点点。当来访者在叙述自己的经历时,也许只是在专心地吐槽事情发展的经过,希望获得咨询师的支持,并没有注重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当咨询师重现他提到的情绪感受时,能促进来访者关注自己的这些感受,产生更多被理解的感觉:你竟然透过这件事,知道我的感觉!是这样的,我果然没找错人……在这种感觉的驱使下,来访者也会更愿意在接下来的咨询过程中配合咨询师,更好地探索自己的经历经验,更好地达到咨询效果。

猜你喜欢
废话咨询师来访者
无为而无不为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舒服的关系,是可以说“废话”
请移走麻木对我的伤害(下篇)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废话”里也有不“废”的“话”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废话